张伟明
作为个人爱好,我虽曾多次读过《金刚经》,但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对于其深奥义趣更不敢妄言,不过,作为一个投资研究者,我对《金刚经》对投资的启示颇有兴趣,在此不揣冒昧,把我的个人浅见与各位分享,以供各位一笑。
一、心理认知的偏差性
整本《金刚经》的精髓在于这一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讲的是对各类现象(包括物理现象和精神现象)的认识。首先,我们承认相的存在,其次,认识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的认识又经常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障碍,导致我们做出不正确的判断。“若心有住,即为非住”,因此,要“无相”,“不住于相”。那么,“无相”这一概念具体从投资的角度该如何理解呢?
“无我相”,指的是不应执着于我执我见。我们经常把偶然的成功当成是必然的结果,以为自己已经可以战胜市场了。而格雷厄姆认为,大多数投机者都认为自己冒险时的胜算机会较大,因此他们的业务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每个人都感觉自己购买的时机十分有利,或者是自己的技能优于普通大众,或者是自己的顾问或者系統是可靠的。然而这些说法并没有说服力。它们是建立在主观判断的基础上的,不能得到任何一组有力证据或任何一种推论的支持。——这就是金融心理学中的“过度自信”。
“无人相、无众生相”即是说:既不要对专家的观点偏听偏信,也不要以从众的心理去随波逐流、追涨杀跌。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平等分享知识,由此衍生出庞大的信息,只要付出足够的时间成本,人人都可以成为专家。因此,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盲信专家或盲从大众,而首先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解读信息,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研究能力和操作技巧,这一个过程,意味着我们要把“快思考+慢决策”的思维模式转变为“慢思考+快决策”的思维模式,让我们每个人在投资中不断思考、反省、成长、进化,真正成为自己财富的主人。
二、决策方法的相对性
《金刚经》中有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讲的是对法的取舍。首先,肯定有法,即有规律、方法、法则和模型存在,其次,无定法,即没有固定的方法,没有一成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所谓各种规律、方法、法则和模型,其实都是相对的,都是在特定环境下才能成立,如果脱离开特定的环境,可能就失去了指导意义,应果断舍弃。可以说这就是投资方法上的相对论。
首先,我们谈谈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方法的博弈。相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技术分析到底有没有价值?对此,崇尚价值投资的分析师们往往嗤之以鼻。从历史上来看,最早的蜡烛图分析帮助日本稻米交易商获利,经过400年的发展,K线图在18世纪中叶达到了其最辉煌时期,其有效性经过了漫长的检验。事实上,利用K线图确实能够揭示许多市场内在的信息,我认为,K线图形态是所有投资者心理预期和资金流向的反应,它是金融心理学最直观的展现。虽然现实中很多人使用K线图成功率不高,但多数是由于K线分析的不细致,或者是缺乏严格的交易计划和交易纪律等原因,但这无疑不能成为否定K线分析有效性的依据。K线分析、江恩理论和波浪理论永远不会过时,更进一步,如果我们以基本面选股、以技术分析择时,利用技术分析弥补基本面分析存在的滞后性与主观性缺陷,或许投资成功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其次,我们谈谈价值投资中对估值的理解。我们应该承认,估值是科学,也是艺术。市场存在一个动态的各资产类别的估值结构图,同时,每个行业中的每类企业其估值标准也不同,所以,科技成长类企业估值普遍要高于传统周期类企业,大盘股估值普遍要低于小盘股估值,这些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有其合理性。历史上,如果以上两类企业估值相差过大,又往往会大概率地回到估值差的均值区间。另一方面,我们说估值高低也是相对的,当投资者对某类行业或企业产生一致向好的预期,表现出强烈的风险偏好时,又往往将其估值推到一个不合理的高位,但在当时这一切看起来又是合理的。所以,当我们用估值水平来衡量一个企业是否低估的时候,我们必须谨慎运用估值模型,合理假设各种参数条件,并综合多种角度进行估值比较(同行业比较、跨行业比较以及国际与国内比较等),才能得出一个看起来相对合理的评价结果。所以,在投资方法上,我们应该注意,随着市场趋势、企业经营情况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我们衡量股价高低的估值标尺,也应该动态的上下滑动。
三、学习过程的阶段性
佛法里讲佛经的学习过程,体现在“信解受持”这四个字上。同样,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学习、提高来说,也需要经历信、解、受、持这四个阶段。信,即信仰、信念,这一阶段,投资者应明确树立自己的投资理念;解,即领悟、理解,这一阶段,投资者应主要通过学习书本来提高投资模型及方法的认识水平;受,即接受、实践,这一阶段,投资者把自己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投资事件中;持,即坚持、贯彻,即投资者在投资实践中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方法。这四个阶段对于所有投资者来说都是必须要经历的。只有真正做到“信解受持”这四个字,知行合一,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