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曾 明 周建波 郭丽娟
浅谈化学教育在全科医学中的基础作用
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曾 明 周建波 郭丽娟
化学是全科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分为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门课程,对应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体系。理论教学重在突出“医用”特点和有效对接后续课程;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动手能力,使学生感受化学在医学中实际应用的同时,根据全科医生培养目标进一步精简理论教学内容,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学。这是更好地适应全科医学教育的化学教学改革方向。
化学教育 全科医学 全科医生 作用
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欧洲,那时的化学家就提出化学要为医治疾病制造药物。而现代化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更加密切,医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体中生理、心理和病理现象的规律,从而寻求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以保障人类健康。可见,没有化学就没有医学。首先,人体各组织的组成、亚细胞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和能量变化等生命活动都需要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解释。正如北京大学原校长,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周其凤院士所言:“化学是你,化学是我。”人生命的孕育诞生,消化吸收甚至记忆和思维最终可以用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来解释。这就要求医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化学知识。21世纪初科学家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确定了人体细胞核中遗传性DNA的全部物质,即基因组,测定了其中每种基因的化学序列。这就从根本上解释了人类认识生命的起源、种间和个体差异的原因。而DNA作为一种含N芳杂环结构的化学物质,能进行多种多样的化学反应。临床上常用到的消毒剂、生理盐水、注射剂、大输液中配制的等渗溶液等都离不开化学知识。临床上使用的药物的作用机制需用化学原理解释,从植物中获得的天然药物需用化学方法提取,绝大多数西药原料需用化学方法合成。另外,临床检验中也离不开化学原理和方法对病人的血液、胃液、尿液等进行检查分析,为疾病的确诊提供依据。例如,诊断糖尿病就是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检测患者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并测定血糖浓度。所以,在国内外的高等医学教育中,历来都将化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基础课。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全科医生主要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因此,社会对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以培养全科医生为己任的全科医学教育同样离不开化学教育。
1.化学理论突出“医用”特点,有效对接后续课程。全科医学的化学课程分为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分别在大学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开设。根据全科医学的基本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全科医生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敢于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不再单纯考虑学科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而是围绕全科医生的素质要求,选择、编排教学内容。但目前我国尚没有专门用于全科医学的化学教材,选用的教材是临床医学通用的规划教材——《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无论是基础化学还是有机化学,都要本着“实用实效、够用好用”的原则,突出“医用”特点,使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及技能,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我们首先根据全科医生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再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基础化学内容较“杂”,涵盖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内容。重点讲授稀薄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胶体、配位化合物,其中又突出溶液浓度的表示与计算、溶液的渗透压力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如何维系人体细胞内外水盐平衡和体液平衡、缓冲溶液 pH计算和血液中的缓冲系等,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对医学的重要性。而对原子结构、滴定分析、现代仪器分析和核化学只作一般讲授,重点介绍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常用分析手段。其他纯理论性内容不做讲解,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化学与医学的关系更加密切。但波谱理论、电子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等实用性不强,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深究,重点讲授的是有机化学各论。对于医学生很重要,但后续又有专门课程(如生物化学)讲授的某些内容均作重点介绍,如在讲授脂类时介绍对心脑血管疾病和脂肪肝的产生的影响;讲授芳香烃、胺时介绍致癌物质,并将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贯穿于各章节官能团结构分析和手性化合物讲授中。这样,整个化学教学突出了“医用”,又有效地对接了生物化学、病理、药理、生理等后续课程的学习。
2.开设与医、药相关的化学实验,有效提高医学生动手能力。化学教育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不仅验证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感受化学与医学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实用性。所以,化学实验并不是简单的依附于理论教学,而是自成体系。首先,基础性实验与理论相衔接,如“常用医药溶液的配制”“高渗、等渗、低渗溶液”“胶体分散系及其性质”“缓冲溶液的配制、性质和pH测定”“糖类的性质”等。其次,加大综合性实验比例,同时突出医、药特点,如“药用氯化钠的制备”“葡萄糖酸锌的制备”“阿司匹林的制备”“乙酰苯胺的制备”“银杏叶中黄酮类有效成分的提取”“药物中常见有机官能团的性质与鉴定”等。再次,尝试设计性实验,如“未知有机物的鉴别”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条件拟出实验方案,列出所需试剂,根据溶解性试验和元素定性分析,初步判断各物质的分类,再进行特征反应一一检出,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同时,在实验顺序上,由简单到复杂,由被动模仿到综合运用直至主动设计,形成从基础、综合到研究创新层次的系统实验教学模式。
3.围绕全科医生培养目标,继续深化化学教学改革。化学教育要全面适应全科医学的需要,加大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力度。首先,建立一支既懂化学又粗通医学基本知识的教师队伍。目前,我校化学教师基本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但因不是医学院校毕业而普遍缺乏医学背景。我们规定新进教师必须跟班听医学基础课,经过一至两年的跟班学习,达到粗通医学的程度。同时在临床和药学专业选拔化学成绩优异的毕业生担任实验技术员,并培养他们成为实验指导教师。其次,进一步优化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根据新制定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学课时进一步缩减,加大实验教学权重。为此,我们又修订了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以外,开展讨论式教学,强化学生薄弱环节的训练,进一步充实网上教学资源,开展网上答疑和讨论,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率。2014年,我们认真总结了这几年的实验教学改革经验,编写出版了“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系列教材”之一的《化学实验教程》。该教程按照“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三大模块编写,精简了基础性实验和重复的实验项目,增加了“三性”实验项目,联系后续课程内容及临床,重点突出知识点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再次,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学习活动,如除了常规的实验课外,其他时间开放实验室,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为此,我们制订了实验室开放办法和实验室开放值班制度。又如,成立学生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化学实验技能竞赛。这两年通过开放实验室和成立兴趣小组,学生的科研兴趣显著提高,申报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比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有效地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教育对全科医学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要使化学教育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全科医学教育,必须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不能照搬现有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应当根据全科医学教育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全科医生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加大实验权重,突出“医用”特点,对接后续课程。几年来,我们对化学教育如何适应全科医学教育作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化学教学改革力度,使化学教育对全科医学的基础作用得到更好体现。
[1]魏祖期,刘德育.基础化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赵淑英.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
[3]朱新侠.全科医学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全科医学,2001
[4]王翠琼.全科医学模式下医用化学教学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4
[5]彭学东,曾 明,胡小建,等.全科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
[6]曾 明,周建波,胡小建.化学实验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
(此文系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3]223号)
ISSN2095-6711/Z01-2015-11-0123
曾明(1957-),男,湖南长沙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学化学教学与研究
郭丽娟(1982-),女,湖北武穴人,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