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进贤县第一中学 周中丽
略谈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
江西省进贤县第一中学 周中丽
面对新教材,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这样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才会更加有效,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教师要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并不是简单地换教材、调整教学内容。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除了需要学生努力学习以外,教师还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大力开发学生乐学的潜能。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样才能把新课程改革理念落到实处。
高中英语 新课程标准 能力培养
1.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多数是单向灌输知识,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当作衡量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教师只关注学生接受和掌握了多少知识,忽略了学生情感体验以及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因此,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老师应该把指导学生学习当作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 “火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自主探究、主动参与,从学会逐渐变为会学。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厚,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主要场所,教师需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就会逐步改善,进而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作用就是组织、引导、督促、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构建自主、合作的课堂模式,营造民主、愉快的课堂环境。从一味追求学习效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让学生真正感受自己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探究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老师直接灌输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环境下自己或者通过和他人的合作而获取的。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教学设计要重视互动性。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多向互动教学过程,为了教和学的协调沟通,达成思想上和行为上的共识,需要多方配合进行互动。教学过程中,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之间的交往,还有学生和教材的对话。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创设多种互动情境,把无声的文字转变为活泼生动的交往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互动情境中,立足于教材,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角,师生双方积极参与,不断交流沟通,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活化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调动学习主动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形成良性循环。
2.教学任务要切实可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学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每一节课教师都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给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设计的教学任务要真实、实用、有层次,确保任务的可行性,保证课堂的参与率。教学新知识时,要考虑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设计的任务要难度适中,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会把传授给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当作自己的主要职责,教学就像是把知识进行挪移,老师就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简单机械地重复搬运工作,没有创新意识,课堂变得单调乏味。新教材理念是英语教学应该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或者课本上提供的现成知识。教师要构建创新英语课堂,加强自主探究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新教材既需要老师教给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还需要重视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为此,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反思,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不足,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探究一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韩丽敏.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
[2]李新红.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五个“把握好”——实施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几点心得[J].课外阅读:中下,2012
[3]姚鑫杰.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
[4]张崇钗.浅谈高中英语专业的设计与批改[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
[5]方小英.误区扫描科学修正——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习中常见误区举隅[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
ISSN2095-6711/Z01-2015-1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