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 刘洪敏
浅议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 刘洪敏
个性培养研究是美术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贯彻的理念,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学生个性进行塑造和培养。而当前美术教师在教学时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不仅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课本内容全部讲授给学生,还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充分掌握美术技巧和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个性培养 创造力 审美能力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熟悉了美术的题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个性是人的一种综合、系统的心理结构,是共性中凸显的独特部分。个性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个性是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结合。个性的基础是自然特征,每个人都有与其他人不同的特征,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不断形成和强化自己的个性。第二,个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是偶尔爆发的心理特征,而是长期的心理现象。第三,个性是可以塑造的。教育和社会都能改变人的个性,也可以对个性进行塑造和培养。
1.对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培养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个性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尽管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活跃的时期,然而由于受应试观念的影响,部分小学生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重要的艺术表现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师不要给学生制定“像”与“不像”的标准,应该带领小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接触大自然的动植物,使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将这些东西画出来,尽量不使学生受到成人思维的影响,使学生能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利用美术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
2.对小学生的个性化审美倾向进行培养
审美形式是小学美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质感、色彩和线条等。每个人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能够形成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整体知觉。然而,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些小学生并不能发现这些形式中的美感,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审美倾向,使小学生具备对形式美的欣赏能力和感知能力。不同的学生由于心境、性格和兴趣爱好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倾向。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告诉学生个性化的审美倾向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个性化的审美倾向,无须追求与他人的一致性。教师不应预先设置审美标准,以免禁锢学生的思想和个性,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赞扬学生独具一格的审美眼光,使学生具备审美个性。
3.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放下架子,积极与学生开展平等的互动,营造温馨、平等、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小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释放,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独特的个性。只有获得小学生的信任,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心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要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就要使小学生对美术课充满兴趣。小学生天性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是小学生性格的宝贵之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画向日葵时,教师不仅要拿出向日葵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观赏,有条件的还可以拿出向日葵实物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还可以将科学性的问题融入美术教学,使学生思考“向日葵为什么会向着太阳”,通过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
4.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健康的人格是良好个性的基础,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小学生往往承受来自父母与学校过多的期望,容易加重心理负担,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美术教育具有非功利的特点,教师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巧和知识,还应通过美术对小学生的精神情感、价值取向、文化素养进行培养,塑造小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升小学生精神境界。小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人格才能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审美能力,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个性。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师不仅应教会小学生美术基本知识和技巧,更要着力培养小学生的个性,使小学生的天性得到舒展,发挥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形成独立的个性,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情操与健康的人格,从小学生成为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人才。
ISSN2095-6711/Z01-2015-11-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