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张 琦 李大玉 刘 澄
软件的重要性己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识,并被视为国家的关键技术,软件技术是一种高技术,智力资源、无形资产投入是软件产业的鲜明特点,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将成为影响软件产业及其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主体是人,因此人才对软件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软件人才必须具备的三大核心能力,即语言能力、技术能力、非技术能力。
1.语言能力,即软件人才必须有良好的英文水平。这不仅体现在一些比较常见的、流行的编程语言是英语,更为重要的是熟练的英文阅读能力以及流利的英语会话能力是软件人才获得最新信息、软件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
2.技术能力,包括完整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坚实的数学基础等。各个层次的软件人才,无论是否从事具体的软件编码工作,都必须了解软件产品的技术性能和结构,必须具备完整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坚实的数学基础。
3.非技术能力,例如创新能力、规范纪律性、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市场把握能力、沟通能力等。
我国软件人才数学等基础扎实,这是长处和强项,但同时存在更多的问题和弱项,例如英文水平差、团队精神差、计划性差、交流和沟通能力不足、大型项目能力缺乏、知识陈旧等等,这些问题给软件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比如缺乏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目前我国软件人才主要来源于高校及科研机构,高校普遍存在人才培养脱离实际,无法学以致用,教材多年未变,并且高校教育的稳定性与软件产业的急速发展不能相互适应。
美国将发展信息、软件产业看作是其保持世界霸主地位的重要措施,美国的教育课程有一大特点,因此有必要借鉴美国的教学为我国软件产业培养适应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人才。改变中国传统的“教学和接收”模式,激励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的答案。教师应该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策略,其中包括:课堂演讲、自学、公开讨论、自我导向研究、实践学习、创新活动等。一些教育工作者们发现,引进美国的工程教育风格可以通过激发中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运用所学的知识。Zeng 等人在一个初级软件开发项目中进行了一套综合性的测试方案。研究表明,在中国的高等教育计划中借鉴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是可行的。他们认为研究中美两国教育风格之间的差异可以提高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同时也可以使这两种文化更有效地融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当中国高校工程课程融入美国教学方式时,中国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在美国文化中的扮演自己的角色和发展自己的创新、管理和组织领导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很难在中国文化中培养的。因此,作者在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采用美国教学内容开设了一门软件工程教育专业课程——软件技术基础。模拟美国课堂环境,改进现有软件课程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课程教学成果和学生反馈情况的研究,为加快我国软件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进程进行尝试与探索。
1.中美国教学风格的对比。根据笔者13年的海外留学经验,中美的教育理念存在差异。美国教师大多通常采用特定的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比较灵活,注重课堂气氛,不仅用讲台和演示文稿,更通过采用开放式的问题与学生相互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随时提问,主动交流,合作探究。而美国学生也勇于在课堂上主动发言和参与交流,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教学目标和策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①获取软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计算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②能自然大方、信心十足地用英语进行学术演讲;③具有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完成项目。
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下:①每次课堂讨论都会由团队中—名学生主持负责解释一个知识点。这种课堂口头演讲和讨论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克服学生公开场合演讲的胆怯心理。②除了指定教材《Data structure in C》,学生可以通过网站或图书馆查阅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书、文献、电子资源等。通过实际项目(Voting problem,Monty Hall problem ,and etc.),鼓励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与同伴讨论、思考、用C 语言编程和完成项目解决方案。③每个学生都需要参加团队的实际项目;学生必须与项目组成员积极沟通交流与合作。④成绩评定:在课程结束以后,教师将根据表现(课堂上的互动、创造性的项目、演说成果)给予学生打分,其中课堂上的口头报告与互动讨论时的表现占25%,项目研究成果占25%,期末考试成绩占25%,课后综合性作业及小论文占20%。
3.教学策略的实施。老师在课前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详尽的教学讲义。讲义内容涵盖要求的教学目标、内容提要、讲座和阅读计划、参考书、参考网页、教学要求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还具体包括每次课堂讨论的题目,使学生提前了解每次课程将要研讨的主题并认真查阅资料,及时做好准备。把每课堂分为三个部分:口头报告(项目展示)、教师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每周一个作业(小型编程项目)。学生需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用英文汇报项目进展。老师在讲授中引导同学就某些疑难问题开展进一步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由于全英文上课,学生课前需要
全英文的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得到了学生的支持,学生反馈这门课的新教学风格和传统专业课的教学风格不同。通过小组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陈述意见,互动交流与提问。通过教师的鼓励与帮助,学生开始积极用英语与教师互动、陈述意见、提出他们的感想并踊跃分享他们的项目进展。
课程结束后,教师对100 名学生进行了课程满意度调查(15题)并统计了部分结果。80%的学生认为此门课程很有意义,不仅锻炼了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学到了新的知识。85%的学生认为此门课程让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训练了他们的自学能力。70%的学生认为课程难度教大,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预习。50%的学生建议应该把全英文课程提早在大学一年级开设。
软件技术基础的英文授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地结合理论与实践系统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的锻炼机会,使学生的思维焕然一新。我们创造了一个交流互动式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避免了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材, 努力使其与发达国家(例如美国)的优秀教学方法相一致。作者认为只有激发了学生兴趣的学习才能使学生主动认真的长时间学习。
[1]王根顺,路丽娜.我国研究型大学课程国际化建设的实践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
[2]张 剑.论美国高校老师教学评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