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 杨建辉
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中,国画课程的开设是整个艺术类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便在诸多只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工科院校,也开设有国画课程,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本土文化内涵,以及在设计创作中呈现出既有创新又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同时,作为本身含有很强章法经营体系的传统国画,在日常教学中是否还需要西方设计思维的添入,如何介入西方设计思维,从哪些方面添入,都成为国画教学中热议课题。但在问题解决的同时也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分析出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国画课程的学习作用。
近现代以来,徐悲鸿引入西方教学系统,彻底改变了中国画以往的传承模式,美术学院成为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承载机构,使得美术教育在广向上得以快速传播。在当时,一大批优秀的画家在美术学院的教学中得以成长,为国家的精神文化继承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到了现代,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扩大,使得艺术类考生数量也不同以往,在解决了一定的需求之外,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生源素质的不匹配,以及学生文化底蕴缺乏都成为影响国画教学的重要因素,很大一部分国画系的学生是因为国画分数要求偏低,或者其他因素而被动选择国画专业,从而对国画学习的初衷以及文化涵养等诸多方面都为国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容易使高校国画教学陷入困境。
中国画的课程设置上,基本上沿袭徐悲鸿的教育体系,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一些改进和发展,但整体来看,无外乎是传统国画理论的学习和传统技法的研究,使得学生从刚开始就被限定在相对传统化的思维禁锢之中,这就让学生在国画学习中缺乏开阔的思维以及对国画学习的主动性,在创作中重复以往出现过的主题形式,很难呈现出不同时代的不同风貌。同时很多教师在国画课程教学中,引导方式也是遵从传统,一尘不变的教学方式也使学生在国画学习中形成负面因素,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
综上而言,为改善国画教学中出现的负面情况,建议在国画课程中添入设计思维的课程学习,一方面提升新时代学生对于学习国画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能使国画创作作品在样貌上有新的呈现。
对于国画自身而言,六法论中“经营位置”其实就是一种东方设计思维的的表达,并且中国传统国画中从“经营位置”到造型提炼,从富有韵律的线条组织到明朗而鲜明的“随类赋彩”,无一不涵盖了很强的设计因素。在国画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应不只对中国传统理论的吸收,对传统技法的学习,也应把构成等类似课程作为国画基础教学的一部分,这不仅能避免在国画教学中的一贯摹古风,也能让新时代的学生感受到新时期国画学习的不同之处,容易激发对新事物的学习热情,开阔新视野,使学生从开始就具有客观看待东西文化的思维,能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更为广阔的创作思路。
设计类和纯艺类原本就属于同一体系之中,由于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设计类逐渐被归类为实用性美术范畴。设计门类地发展过程中,确实为社会整体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方方面面,改变了社会的发展进程,也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现状。在国画学习中,通过网络的教育平台等,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同时更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便捷之处。例如,学生在公共课堂上,有不能悉数明白的地方,可以在课下通过手机软件,或者一些其他交流平台,来补益自己的专业学习,更能在信息交流平台上观览各种样式、各类艺术的独特风貌,从而开阔眼界,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准,增加自己对艺术的全面理解。从这点上说,不仅在教学上得到很大的收益,从整个艺术氛围上也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当然,现在有很多的软件平台都开发有艺术交流等,但是要现实与课堂的直接对接,甚至于形成一定的高校网络课程,这需要从上到下的努力和推进。
从社会广向来看,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加大不断对技术性、实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反对以往的传统文化,如国画、书法以及国学等,即看来比较高屋建瓴的学科门类,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处于被动地位,高校的纯艺类毕业生,绝大部分毕业以后选择从事其他专业方向,所以在国画课程学习中,加入设计类方向的适当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结构,补益国画课程的思想维度,还可以在毕业以后减轻转型压力,当然,最直接地还是经过设计类其他课程的了解,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设计的意识形态,为自身的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由此,国画课程的设计性思维添入,可以为中国画从课堂的学习到课外的实时补充提供不同的方向和更为广阔的学习路径,也能够营造出更具有时代特征的国画课程学习,为国画的发展开辟一条新路径。
毕 璐.针对国画教学发展与改革的思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