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助”工作对思政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积极作用

2015-03-31 09:35赵小羽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思政

赵小羽

(陕西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陕西 西安710021)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研究生人数逐步递增,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下简称思政专业)作为一门既悠久又崭新的学科,为我国多所大学开设,该专业的研究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1],为各级党政机关、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培养了大量从事党务工作、理论宣传工作、人事组织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

然而,随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深化以及报考公务员难度的逐年增加,思政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多的困境[1]。帮助研究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在研究生中开展“三助”,即“助教、助研、助管”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如何结合思政专业研究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三助”工作,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的探索。

1 研究生“三助”工作概况

我国“三助”工作制度产生于20 世纪80年代初,此后,教育部曾多次发文推广这项工作。2005年,教育部与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学校结合校内人事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工作,力争用3 ~4年时间,使60%的在校研究生能够拥有“三助”岗位。在教育部的积极引导下,各高校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参与推进研究生“三助”工作,使“三助”工作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创新能力、负责精神和全面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2-3]。

研究生“三助”,是指研究生在校期间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受聘兼任学校的协助教学、协助科研、协助管理等工作的简称。为避免出现“三助”岗位设置单调,学生得不到有效锻炼,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等问题,岗位的确定一定要与专业特点紧密结合,按研究方向的不同分别设置,挖掘各类研究生潜力。理论性较强的文科类研究生,主要在校内设置岗位,扩大校内岗位的设置面。通过具体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全面发挥研究生“三助”岗位的作用。

2 思政专业研究生开展“三助”工作的可行性分析

2.1 与教学安排融合度较高

“三助”工作的时间安排首先要保证与教学安排有较高的融合度。研究生学制内的学习、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研一需要完成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研二查阅研究方向文献,阅读相关论文,做出开题报告,参与导师课题,是完成论文重要研究内容的一个关键阶段;研三取得相当的研究进展或成果,发表论文,参加答辩,面临就业。理论性较强的思政专业不需要像理工类学生那样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于实验中,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安排“三助”工作,同时考虑专业特点,“三助”工作的内容设计也与教学计划形成互补[4]。

2.2 研究生参与的积极性

近年来,思政专业研究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思政专业主要是理论和学术研究,没有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显性成果,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与理工科学生相比缺乏技术优势,培养过程缺乏实践环节[5]。学生也意识到竞争的激烈以及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参与“三助”工作,能充分发挥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作用,有利于研究生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同时培养研究生的专项管理、组织协调、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学生主动参与“三助”工作的积极性越来越明显。

2.3 与专业结合度高

“三助”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关键在于其能否与专业有效结合,在提升研究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增强实践能力。思政专业传统的说教式授课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需要,思政专业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结合“三助”工作真实、具体、生动的特点,在校内协助思政教师或导师完成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及教学辅助工作;参与导师主持的思政相关课题研究,协助导师完成相关思政论文的书写、投稿工作;利用专业优势,担任本专科学生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教学科研秘书助理及各类行政办公室助理工作。“三助”工作与思政专业的有效结合,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 “三助”工作对思政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积极作用

对于思政专业研究生,单调的教育形式和乏味的内容已经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开展,再加上学生自身学习的就是思政专业,首先从心理上对思政工作就产生了轻视,使得对思政专业学生开展传统思政工作成为培养中的薄弱环节。而“三助”工作通过教学、科研和管理三大载体,有效地发挥了教育功能,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拓宽了德育工作的覆盖面。因此,我们应关注“三助”工作对思政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积极作用。

3.1 提高了研究生综合素质

首先,研究生助教工作的推进,就是让研究生参与到教育工作的过程。一方面,研究生在协助导师的过程中,感受导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品行,而思政专业导师由于其专业特点,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素质方面都有着过硬的基础,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思政学生。另一方面,助教工作要求研究生进行角色转换,了解教授他人和自己领悟是两个层面的东西,只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有所“授”。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和时效性都很强,课程内容枯燥难讲,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践,提高教学效果,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学会“授”好课的同时,研究生对授课内容本身也就有了更好更深的理解和掌握,也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如此,研究生在助教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其次,研究生助研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参加导师主持的课题研究。通过参加课题研究,协助导师完成科研课题标书的书写以及相关论文的书写、投稿工作,研究生既能获取研究方法,接受全面系统的科研训练,培养发现、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学习导师严谨治学的精神,形成崇尚学术的观念,树立投身科研、获取成功的信心[3]。目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在研究过程中日益严重的抄袭现象,理工类专业由于涉及到编程、实验数据或构造图,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抄袭现象,而作为文科的思政专业大多数因为是做纯理论研究,容易抄袭拼凑。参加助研工作,就给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创新性研究的平台,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化诚信做人的道德观念。

其三,研究生助管工作的推进,主要是研究生结合自身专业,协助学校、院系或其他管理部门处理一系列事务性工作。文科类专业学生可以在各院系担任本专科学生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教学科研秘书助理及各类行政办公室助理工作。作为思政专业学生,一方面专业对口,另一方面能显著增强个人综合素质。目前很多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校期间如果有专业对口的工作实践平台,对未来工作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通过助管工作岗位的锻炼,学生的组织沟通、语言表达、待人接物、协作协调、独立处理问题等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这种以思政类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实践活动,可以使研究生通过参与“三助”工作,在具体任务中完成自我角色转换,与导师、指导教师、学生近距离接触,在具体工作中分析解决问题。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得到现场指导和有效监督,不断促进研究生改进学习、工作方法和态度。这种在实践中对综合能力的提升,会对研究生今后的人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2 拓宽了德育工作的覆盖面

首先,使研究生在“三助”工作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三助”工作推动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助教工作要求研究生面向学生,从学生变成教师;助研工作,要求研究生直接参与科研工作,从学生变成研究者;助管工作,要求研究生处理日常事务,由学生变成管理者。角色的转换无形中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自己真正接近教师、研究者和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就需要学生通过“三助”工作不断约束规范自身行为、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加强个人修养,真正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个过程所发挥的作用是一般的说教方式无法比拟的[6]。

其次,在“三助”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德育工作。在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中,导师是实际意义上的第一责任人,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内容如课程学习、课题研究、选题开题、论文写作到答辩都需要导师的指导,但这样的师生接触是有限的。相对理工科学生而言,思政专业研究生缺少如实验室这样可以经常交流讨论的场所。因此,助教、助研岗位的设置,给导师增加了解研究生的渠道。导师可以把研究生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通过在助教、助研工作中的不断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另外,除了导师,学校的研究生管理部门以及各学院研究生学生工作部门都是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助管岗位的设置非常必要。校内助管岗位的设置与思政专业研究生就业直接对口,学生实践的过程就是提前实习的过程,指导老师不仅可以在具体工作中考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加强对研究生的日常培养和管理工作,同时也可以了解研究生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实现就业指导的目的。导师、管理者正是在“三助”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工作思路、职业操守、治学态度、处世哲学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对研究生的影响和教育。研究生则时刻接受着不同程度的德育熏陶.并在不断的重复累积和批判吸收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德行操守。这样一个过程,无疑强化了德育工作,产生了更好的德育效果[6]。

总之,在思政专业研究生现有培养模式下,我们更应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认识,充分发挥“三助”工作在思政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使“三助”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

[1]郑媛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系统分析和对策研究[J].管理学家,2014(1):204 -205.

[2]黄文.“三助”:研究生成才的重要环节[N].中国教育报,2005 -05 -27(1).

[3]梁涛,雷世富,王忠海.培养机制改革下研究生“三助”功能及实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2):10 -13.

[4]张为鄂,王忠明,陈文华.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的分析比较[J].中国高教研究,2003(9):36 -37.

[5]李佳.地方高校文科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三峡大学为例[D].宜昌:三峡大学,2012.

[6]滕明珺,石西昌.研究生“三助”活动的实践与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9):31 -35.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思政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