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卫国
占地2000余亩,总投资逾20亿元的某地一农贸城,尚未“辉煌”就成空城。20亿建空城,是典型的公共资源的浪费,有人把这类铺张浪费称为“中国式”浪费。现实中,此类问题不胜枚举,分析起来,“中国式”浪费主要有这几大病根,一是“奢侈病”、“形象病”,表现为贪大求高比豪华,你盖标高100米的楼,我的高楼要超过你,否则难显城市的繁荣与华贵及官员的面子与政绩,拆了建、建了拆,瞎折腾成常态。
二是城市规划“短视病”及长官意识“权力病”。在一些地方,城市规划映衬着过多的权力色彩,掺杂着太多的官员意识,科学性与前瞻性严重不足。一些官员以个人喜好规划城市建设,为官一任,规划一方。权力说了算,缺乏对客观规律及民意的尊重。领导更迭,班子换届,常常出现前任盖楼、后任炸楼;前任栽树种花、后任毁绿的咄咄怪事。
“中国式”浪费不堪重负,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大拆大建消耗了占世界总量40%的水泥和钢材,每年产生4亿吨垃圾,占全球建筑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给环保带来灾难。
治理“中国式”浪费要下狠手。毛泽东曾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公共资源,即便没有贪腐行为,也是一种腐败,须严肃追究法纪责任。与此同时要强化监督,市政工程建设及资金投用,须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市民不仅要有知情权、话语权、建议权、监督权,尚需要赋予他们某种形式的票决权,大多数市民反对的市政工程,就须缓建或停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