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小城,精神病人的天堂

2015-03-30 18:00
环球时报 2015-03-30
关键词:精神病人汉斯蒂姆

本报驻比利时特派记者 任彦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东北方向70多公里处,有一个名叫海尔的小城。从外观上看,这个小城与其他城镇没什么不同。然而该市有一个特别之处:当地人把精神病人视为自己的朋友,并和他们一起生活。因为这种独特的文化,该市享誉世界。

精神病人保护神安葬于此

在海尔市中心一家酒吧里,一位50岁左右的男子坐在《环球时报》记者邻桌,他盯着面前的啤酒不时傻笑。后来老板跟记者说,他是一位精神病患者,住在当地一户人家,偶尔来这里喝杯酒。看记者一脸诧异,老板接着说,“海尔人不把精神病人当成异类,精神病人是海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尔市文化局的汉斯先生对记者说,海尔人确实是把精神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或朋友看待。“当地之所以有这样独特的文化,主要是缘于一个凄美的传说。”公元600年左右,爱尔兰一位国王因爱妻去世悲痛欲绝,最后有点神志不清,错把女儿蒂姆芬娜公主当成她的母亲,要与她成亲。蒂姆芬娜坚决不允,逃离家乡,漂洋过海在比利时海港安特卫普上岸,一路向东前行,最后在一个人烟稀少的村庄停下来。她父王派兵寻找,发现了蒂姆芬娜的行踪。父王继续逼婚,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举起宝剑将蒂姆芬娜的头砍了下来。当地人把她当成贞女给予厚葬,她的墓地很快成了朝圣之所。

1247年蒂姆芬娜被封为精神病人的保护神,欧洲各地的精神病患者便大规模来到这里。根据当时的说法,精神病被视为上帝的惩罚,要想痊愈,就必须到埋有蒂姆芬娜遗骨的教堂里祈祷。由于来的人越来越多,教堂只好把一些病人安排在当地人家里居住。

善待精神病人有现实因素

过去海尔居住的多为贫苦农民,他们之所以愿意接受精神病患者,还有两个现实原因,一是可以从患者家属那里得到一笔不菲的费用,二是干活时多个帮手。18世纪中叶,在海尔寄宿的精神病人数量已经相当可观,全市五人之中就有一个是精神病人。到上世纪30年代末期,在海尔的家庭中寄宿的精神病患者数量达到历史之最,多达3800人,占到当地人口的1/4。如今,来海尔寄宿家庭的精神病人越来越少,现在只有近300人。但善待精神病人的文化已经融入当地人的血脉。

在海尔市中心广场有一个雕塑,雕塑中一对夫妇分别用肩托着两个小孩,身后还领着一个较大的孩子,两个小孩在空中把手握在一起,地上3人朝着他们握手的方向举头仰望(如图)。据汉斯介绍,这个雕塑在于刻画家庭的力量,寓意家庭的力量可以治愈精神病患者。“为了将这种人文精神传承下去,海尔市每年5月30日都要举行盛大的巡游活动。这是海尔最大的节日,人们穿着古代服饰演绎当年那个凄美的传说。”汉斯说,当地人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他们为“精神病人之家”感到骄傲。汉斯还向记者推荐了当地一种名叫“罪恶”的啤酒,酒瓶上的图标上画的就是蒂姆芬娜父王挥剑砍杀她的图案。

当地媒体称,海尔成了“疯子的天堂”,这种荣誉也给当地社会提供了正能量。海尔人可以坦然接受精神病患者,也可以坦然接受很多不如意的事情。这种宽容和爱心已浸润到海尔人的血脉之中,是当地文化的宝贵财富。

严密的审查制度

据悉,比利时政府对于精神病患者能否入住普通家庭已形成一套严密的审查制度。首先要由精神病医生对患者进行病情分析,监控其行为模式,只有发现不会对社会构成危险时才可以申请入住;其次也对接收患者的家庭有严格的条件,只有满足条件者方可申请接收,如有犯罪记录,或不能提供单独的卧室,都不能接收;第三,接收后先试住,如果双方不能继续相处,则立即终止寄宿,之后只要一方要求终止也可随时终止。对于接受一名患者的寄宿家庭,政府每月提供730美元的津贴。

海尔市郊有一个精神病人康复中心,没有围墙,没有大门,更没有保安。记者驱车在路标的指示下进入该中心。放眼望去,绿草如茵,十几栋楼房也和附近其他民居没有两样,如不是路口的指示牌,路人不可能认为这是一家精神病医院,以为这就是一个普通社区。

“我们这里收治的大都是被遗弃的精神病患者,在相应风险评估之后,大部分患者都可以自由出入。与寄宿家庭相比,这是一个更大的家。”中心一位负责人希尔德说,为了让患者更好地体验“生活”,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带他们种花、养鸡、修自行车。“我们这种治疗模式被称为‘融入式康复治疗,简单地说,就是三个一,即为精神病患者提供一个家、一份工作和一个朋友。”

研究发现,精神病人最害怕孤独,所以隔离治疗对他们意味着更深的痛苦,而融入正常家庭可以让他们找到一种归属感,这是最好的康复药方。目前这种康复模式已经受到全世界很多国家的效仿。▲

猜你喜欢
精神病人汉斯蒂姆
指认
魔鬼与天使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你是我的天使
你是我的天使
圣犬
一个神奇的签名
遇到精神异常的人被绑架,别慌张
你是我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