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若干问题探析——以大庆师范学院为例

2015-03-30 13:55:42马吉芬,陈立勇,顾艳霞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铁人大庆应用型

作者简介:马吉芬(1971-),女,河南孟州人,副教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G2014010572)成果;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DSGB2015121)。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3.028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 [1]大庆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当务之急要解决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科学定位问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要适应国家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因此,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是确定不移的必然趋势。这意味着大庆师范学院将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油田建设,立足大庆,融入油化,服务龙江,辐射全国,培养应用技术人才。学校基本定位的改变,关涉到学校很多学科和专业的定位调整,其中隐含机遇也面临挑战。针对学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如何定位,微观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如何发展的若干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为下一步指导实践奠定基础。

一、提高认识,树立转型发展的宏观理念

为什么要转型发展,是否必要和必须,是不是在搞花架子、新花样,这样的疑问在许多高校老师的头脑中出现过、困惑过。因此我校进行应用型转型,首先要重视提高中层管理干部对转型发展的认识,树立转型发展的宏观理念,然后通过中层管理干部工作影响到每一位教师。

1.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需求的矛盾推动转型发展。从微观来看,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出现“三低”现象: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低。从宏观来看,社会职业岗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行业企业加大了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20年,中国用人单位将需要1.42亿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进一步得以提升,将面临2400万的人才供应缺口。这种矛盾和形势迫切需要地方高校对人才培养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地方高校应适应国民经济各行业对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新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快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步伐,全面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2.地方高校生存发展、特色办学的内在诉求推动转型发展。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和高职(专科)院校的定位比较明确,地方高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却“高不成、低不就”,不同程度地存在办学定位模糊、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等问题。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了达到普通本科办学要求,采取带有补偿性质的“追赶式”扩张发展,逐渐丢掉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大庆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的办学特色,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大庆师范学院应该做到三个“明确”:

一是人才培养定位明确。我校将学校类型定位在应用型,应用型就是强调面向一线、面向现场培养人才。把人才培养定位在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面向职场进行专业教育,符合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也符合我校的生存发展需求。

二是科学研究定位明确。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科学研究工作强调面向行业、面向产业的应用研究,以产学研结合为特征,重点关注管理规范创新、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等。

三是服务对象定位明确。应用技术型大学更加强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具体来说,我校要明确地区性定位,立足于大庆的行业企业、服务龙江、融入“油化”、辐射全国。

对我校的每一名管理干部、教师来说,一方面要在宏观上认清形势,树立转型发展的理念,大学的办学水平不是体现在办学定位上而是体现在服务于定位的水平上。

二、凸显特色,注重铁人精神特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月19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思政课”是高校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意识形态的主渠道,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她是中宣部教育部直接主抓的课程。依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高校思政课05方案),关于学分、学时、教学大纲、教材都是全国统一的,有严格的要求,不能擅自减少学分、学时或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等。因此,需要在“05方案”的框架下,利用得天独厚的区域性文化资源,凸显特色、注重培养具有铁人精神特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是坚持转型的办学特色定位:以大庆精神办学,用铁人精神育人。《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庆师范学院积极探索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机地融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文化资源,具体做法是“一主三辅”有机融入,构建教学体系。“一主三辅”即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3门课程为辅,在遵循教材的前提下,将大庆精神有机融入,构建教学体系。

二是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融入教材到课堂”。大庆师范学院强化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思想渗透,坚持环境育人,具体是指坚持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办学育人,让学生在先进文化的耳濡目染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充分发挥省社科研究基地——大庆精神研究中心的优势,借助科研成果不断整合基础教材内容,组织教学科研一线教师编写《铁人精神十讲》《大庆精神与当代大学生》《大庆精神纵横谈》等教材,开发校本课程,保证全校大学生系统地学习大庆油田发展历史和全员、全程、全方位接受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

三是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与现代职业理念相结合。职业教育的理念是要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树立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创美好未来的观念,促进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2]这与“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实质与灵魂是契合的。因此,在注重铁人精神特质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与现代职业理念相结合对培养具有铁人精神特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促进作用。

四是分类教学,因材施教,注重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对于应用技术型大学来说,主要是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油田建设,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坚持党的领导,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特色方面则培养他们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特质。因此,不需要讲授多么深奥的理论知识,而是要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贴近实际,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这方面,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依托黑龙江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这个项目的基本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把学生按文科、理科和艺体生分为三个类别,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体系。针对文科学生,主要采取专题式授课模式,可以在理论探讨方面稍为深入一些,因为这些学生高中时系统地学过历史课和政治课,与教材中有一些内容是重复的,因此基础知识不需要再重复讲解,需要交待理论产生的背景,进行深入解读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课堂上,主要采取启发式、探讨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与学生产生互动,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科学生在历史、哲学等方面基础较为薄弱,授课时可以在基础知识方面下功夫,主要采取案例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用感性形象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增强课程的针对性。艺体类学生根据其专业特色,注重体育、艺术与所讲授教学内容的衔接,把“激情教学法”运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当中,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分类教学的实践,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多种层面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类教学既提高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从不同层面培养了应用型人才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三、以基础理论研究为基,积极推动应用研究

1.从学科建设角度,以基础理论研究为基。我校在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下,设有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个二级学科。这三个学科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的理论性最强,适合做基础理论研究,以此为基础,指导和支撑其他两个学科的研究。而且,三个二级学科的建设发展不是绝对独立的,可以在学科之间发现接合点,实现跨学科的融合。大庆精神研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党史、党建等科学研究方向关系密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方面的研究,没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支撑,很难深入而长远地进行下去。因此,在大庆师范学院向应用型转型的新形势下,要开扩视野,打破以往狭隘的学科视野。

2.从科学研究角度,以应用研究为要。每一位教师一定要清楚学校定位的变化,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就是要面对地区经济发展、面向职场、立足大庆、服务地方(龙江)。因此,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问题的应用性,比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中,题目很大也很空,所以必须把他做实做小才会有意义。其次,一定要认清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即培养具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特质的应用技术人才。因此,对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挖掘,与我校具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可以调动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再次,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和兴趣,对于和大庆市以及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与省内研究机构、高校的学术交流。

猜你喜欢
铁人大庆应用型
李大庆
西部学刊(2023年3期)2023-02-28 03:59:56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任大庆作品
海上铁人郝振山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传媒评论(2019年12期)2019-08-24 07:55:06
铁人远去,侠之终结
文苑(2019年14期)2019-08-09 02:14:28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