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徐州市档案局“兰台大讲堂”向公众开放,迎来首批社会报名听众——彭客网亲子团。家长和孩子一行40 余人,“大手”牵“小手”,聆听“我的成长看得见”儿童成长档案建档知识专题讲座。
为配合“我的成长看得见”全市儿童成长档案评选活动的全面展开,市档案局以“兰台大讲堂”为平台,联手市知名网媒彭客网,以亲子报名形式,邀请家长和孩子作客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为亲子团介绍儿童成长档案建档意义和方法,着重讲解了儿童成长档案的收集范围,同时邀请家长现身说法,展示整理好的子女成长档案并介绍经验技巧。讲座打破传统讲授的模式,以互动为主,通过有奖问答的方式,充分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气氛热烈,家长们现场踊跃报名,表示要参与活动,要建好孩子的成长档案,珍藏好孩子的成长足迹。
讲座结束后,亲子团还参观了“彭城印记——徐州市珍贵档案史展览”,在工作人员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地讲解下,一起追寻脚下这座城市的“成长足迹”和“成长档案”。
(谢 勇)
日前,常州市档案馆顺利接收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中等城市”和“苏南环保”建设项目档案。由于这是市档案馆首次接收该类档案,因此市档案馆在工作中精心制定了接收计划,落实工作措施和责任,加强移交进馆组织与协调,并对进馆档案先逐件消毒,再逐一清点。共计接收文书档案23 盒410 件,会计凭证68 盒156 册,账簿及报表43 盒138 册。同时还接收了归档文件目录及全宗指南,保证了接收工作高质量完成。
(张秀凤 丁 丽)
5月11日,由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为承担单位,中心主任卜鉴民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国家企业档案资源体系设计和企业档案业管指导监督管理体系与平台建设”子课题——“改制企业档案资源归属与流向及改制企业档案价值鉴定与处置办法或操作细则”开题会议在中心召开。
来自江苏、辽宁、浙江、广东四省档案局,佛山市和苏州市档案局以及苏州大学等单位共16 位项目人员参会,国家档案局巡视员李晓明到会讲话。苏州市档案局局长肖芃致欢迎词。会议由国家档案局蔡盈芳研究馆员主持。
卜鉴民作为项目负责人,在会上对项目研究基本情况、背景、目的、内容、思路、方法、预期成果等进行概述发言。这是中心第一次作为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承担人参与项目研究。
该项目研究旨在服务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管理我国企业档案资源,设计不同所有制企业档案资源的关系,确定归属与流向,并制定流向图,同时,为改制企业档案价值鉴定提供依据。
(朱亚鹏)
近日,淮安市档案馆征集到《重修中河杨家庄大王庙记》青石碑刻。该碑刻长1288mm、宽425mm、厚90mm,由于历经沧桑,碑刻已一断为二,但字迹仍清晰可辨。
据考,该石碑碑文作者为清代光绪年间淮安府清河县里河同知万青选,他是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一生任宦长达40 余年,其中在淮安、清河(今淮阴、清河、清浦三区)、安东(今涟水)和盐城等地先后做官达30 余年,曾三任清河知县,官至淮安知府,不但政绩显著,而且有军功。《重修中河杨家庄大王庙记》碑刻为清河县杨家庄镇大王庙重修时所建,碑刻内容记载了康熙年间开挖下中河东移运口后,杨家庄成为南漕400 余万石的漕运襟喉以及治理水患的情形,记述了杨家庄在嘉道年间烟火繁盛、物流繁茂的盛况。
该碑刻由淮阴区杜文东同志捐赠给淮安市档案馆收藏,对研究淮安历史、再建淮安运河文化长廊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张建国 严红海)
5月7日,盐城市档案局组织全体人员观看了廉政教育微电影《爸爸,你去哪儿了》。该片由大丰市纪委组织拍摄,时长21 分钟,上传网络后,在各大视频网站迅速传播,深受好评。影片揭示了贪腐给家庭、亲情、孩子的成长带来的打击与伤害,具有深刻的警示教育效果,警示人们法律无情,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必须廉洁自爱。 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很受教育,是一堂发人深思、引人深省的廉政教育课。
(刘永红 王 磊)
5月5日,由薛泉生大师和他的徒弟现场烹饪的16 道经典淮扬菜制成的塑脂菜模移交扬州市档案馆归档,并将在专题展馆中向社会集中展示。
淮扬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已有多位淮扬菜烹饪大师成为国家和省级非遗传承人。多年来,扬州市档案部门主动与本地多位烹饪大师取得联系,建立起经常性的征集机制,并以个人捐赠档案为基础,建起了非遗传承人“美食档案”。其中,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淮扬菜大师薛泉生,是淮扬菜厨师在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他先后数次向市档案馆“裸捐”了200 余件有关淮扬菜的文字记载、图片以及珍贵专著手稿、获奖证书、奖杯等个人珍藏的档案。这些档案可较为全面反映他从厨生涯的传承与创新经历。
由于烹饪的菜肴新鲜、不可久存,通常收入档案的做法是将各种名菜品烹饪完成后及时拍照,将照片归档保存。而照片档案很难直观表现出菜肴的形态特征,更缺乏展示观赏的效果。为使“美食档案”更加完整、形象,也使淮扬菜技艺得到更好传承,扬州市档案局主动与薛泉生大师联系,请其将典型淮扬名菜制作成菜模收藏与展示,此举得到了薛大师的响应和支持。经过反复斟酌,他选定蟹粉狮子头、文思豆腐等16 道最能反映淮扬菜特色的菜肴制作成菜模并收入馆藏。
(魏怡勤)
近日,中共宿迁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宿迁市档案局(馆)共同编撰的《中国共产党宿迁史略(1924—2014)》由中共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中国共产党宿迁史略(1924—2014)》一书共15 万余字,收录了200 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全面记述了1924年至2014年90年间宿迁党组织领导人民英勇奋斗、艰苦创业的生动实践与伟大历程,展示了宿迁在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该书的出版发行,是宿迁地方党史研究和档案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对广大干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
(吴佳佳)
5月5日,市档案局(馆)长李传奇一行专程赶赴武进区湖塘镇,登门拜访了书画篆刻名家周宾谷先生。周宾谷先生向常州市档案馆捐赠了其个人的精品力作两幅及艺术作品集一册。
周宾谷,1955年3月生,江苏常州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印社社员、常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自幼酷爱书画,“一心专艺事”,潜心砚田。
此次征集进馆的两幅作品都是周宾谷先生近年的得意之作。大篆作品开张奇迹,苍茫洒脱,笔法变化丰富,“化古为我”而别开生面;行草作品豪情激荡,气势奔放,产生出千变万化的意象效果。
(蔡炜斌)
近日,海安县档案局组织开展了“5·10”思廉日系列活动。一是上好一堂廉政党课。局(馆)党支部书记、局长韦圣霞紧扣“牢记宗旨,清正廉洁”主题,给全体党员上了一堂主题鲜明、内容生动的专题党课,使全局党员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廉政教育。二是组织全体人员观看“清廉江海”微电影参赛作品《情义》《回家的路》《中标》等,并进行网络投票。三是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网上廉政知识测试,进一步促进党员干部加强党风廉政知识学习,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陈军燕)
近日,如皋市磨头镇居民沈某到市档案馆查询自己当赤脚医生时的档案资料,以享受组织部门对连续工作满10年的乡镇赤脚医生补助政策。据沈某自述,他先后担任了十多年的赤脚医生,但是口说无凭,需要找到当时的档案作为依据。了解情况后,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在卫生局老档案里查到了沈某做赤脚医生时的花名册,花名册上显示了其做赤脚医生的起始年限。然后又接连找到了沈某做赤脚医生时的多份材料,证明了他12年的工作经历。沈某拿到市档案馆出具的证明材料十分高兴,感谢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帮助他解决了大问题。
(刘伯伟)
5月12日,原南通市副市长、通州市委书记马汉坤向通州区档案馆捐赠其工作期间及退休之后的部分工作照、生活照,共计1000 多张。
多年来,马汉坤一直关心档案事业发展,曾先后多次向通州区档案馆捐赠珍贵档案资料,此次捐赠的照片主要是其在1983年到2005年工作期间的照片以及2005年退休之后参加部分活动的照片。
(陈晓刚)
2015年1月1日,“东台档案上的今天”栏目正式上线。栏目推出后,来自社会各界的好评不断,截至4月29日,栏目点击率已突破1.2 万次。
“东台档案上的今天”栏目充分挖掘全市档案资源,从突出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地方特色等方面出发,对建国以来全市范围内发生的大事要事以“年、月、日”为单位进行整理编研,逐条著录,查阅者只需输入“年、月、日”便可方便地查找到东台档案上的今天发生的大事要事。栏目编写坚持实事求是,力求反映历史全貌;栏目内容通俗易懂,注意突出主要历史节点,并囊括了许多最新发生的大事要事。该栏目是东台市档案局拓展为民服务途径、展现档案魅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提升档案社会影响力的展示平台。
(张华龙)
为进一步加强档案宣传报道工作,丹阳市档案局根据2015年度重点工作的安排,于日前全面启动了丹阳市档案信息网的升级改版工作。
丹阳市档案信息网始建于2004年,是宣传丹阳档案工作、服务百姓的重要窗口。但近年来所使用系统的不足日益显露,操作复杂、检索功能缺失及安全性差等弊端已影响到网站的正常运行。基于上述原因,该局决定于今年对网站进行一次全面升级改版。
改版工作将严格响应上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升对外宣传能力,深化政务公开,增强与民众的互动交流,努力在公众与档案部门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刘春华)
镇江市丹徒区档案馆新馆在2014年11月破土动工,2015年5月6日顺利封顶。新馆位于丹徒区长香中大道以南,广场以东,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档案馆和区妇女儿童中心、职工活动中心、区文化馆“四位一体”建设,占地1.55 公顷,地上建筑面积约18000 平方米,地下约6000 多平方米,共8 层。档案馆位于三层和四层,建筑面积3000 平方米,按照国家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建设,下一步将进行内部装潢和设备安装。丹徒区档案局将紧密跟进,建成一个安全环保、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档案馆。
(朱蓉娟)
近日,靖江市档案馆利用动态展厅举办“岁月留痕”老照片展(1949-1978)。此次展出的142 张照片均为靖江市退休文化工作者王国良捐赠。
这批照片涵盖农业、工业、商业、文卫、水利等方面,再现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靖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场景。照片用镜头记录了靖江人民通过辛勤劳动换来了马洲的改天换地,使农业耕作技术不断改进,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展出期间,靖江市档案馆将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生参观,让其直观感知过往的峥嵘岁月,更好地了解过去、珍惜今天,充分发挥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
(王 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