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会 张娜娜 吕英璞 刘俊霞 聂文华 贾露露
人工流产手术对患者而言不仅是一种机体上的创 伤,更有心理上的不良影响。患者围术期的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均较突出,尤其需要医务工作者的关怀,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相应心理干预是有必要的[1]。本文中就人工流产手术前后关爱服务对育龄期女性流产效果及再次妊娠的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关爱服务为人工流产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创伤提供了精神支持,也降低了再次人工流产的机会,促进术后恢复。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手术室行无痛人工流产的育龄女性294例为试验组;对照组为同期无痛人工流产患者300例。2组均为正常早孕孕妇,自愿终止妊娠者,术前均签署人工流产知情同意书及麻醉知情同意书。分组原则为自愿选择,按需分组。2组年龄、体重、妊娠天数、胎囊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年龄(岁) 体重(Kg) 妊娠天数(d)胎囊直径(cm)试验组(n=294)26 ±5 47 ±4 50 ±5 2.8 ±0.5对照组(n=300)26 ±6 47 ±5 50 ±5 2.7 ±0.6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试验组术前及术后给予关爱护理[2]:以交流谈心的方式将手术前教育及术前、后的注意事项进行交代,术后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避孕知识宣教,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咨询等方式,加大避孕知识的宣教,使患者正确避孕。手术全程陪护,有专门护士来完成。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前教育及术前、后交代注意事项。
1.2.2 麻醉方法:2组患者术前8 h均禁食水,告知人工流产及全身麻醉风险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请其术前签署人工流产知情同意书及麻醉知情同意书。建立静脉液路,给予多参数心电、血压、血氧监护,2 L/min面罩吸氧,由固定麻醉科医师负责麻醉,专门手术室护士负责体位及液路等巡回工作。
1.2.3 给药方法:建立静脉液路后,静推芬太尼5 μg,丙泊酚1.5 ~2.0 mg/kg。丙泊酚2 ~3 min推完,至睫毛反应消失后停药,计算丙泊酚诱导量。如果出现肢体活动,追加使用丙泊酚使用量,直至身体活动消失,计算丙泊酚总使用量(由固定麻醉师计算)。
1.2.4 术中监测:由多参数心电、血压、血氧检测仪监测生命体征,判定及抢救均有专门固定麻醉医师执行。人工流产手术均由同一有经验妇科医生操作,行负压吸引术。术中出现身体活动追加丙泊酚,同时评价麻醉效果。术后患者清醒后返回休息室休息,由专门护士记录心电情况及术后反应,记录术后出血量。2 h后方可离院。电话随访术后出血天数及出血量,术后7~10 d来院复查B超了解宫内情况。术后进行电话随访1年。
1.2.5 观察方法及内容:①呼吸抑制评分:术中无明显呼吸抑制SpO2≥95%评0分;轻度呼吸抑制SpO2:90% ~94%评1分(包括一过性);明显呼吸抑制SpO2<90%评2分(包括一过性);②循环抑制评分:MAP或HR下降最大值≥基础值的30%或出现心律失常评2分,为明显循环抑制;15% ~29%评1分,为中度循环抑制;<15%评0分,为无明显循环抑制;③丙泊酚诱导量:从开始静脉输入丙泊酚到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④丙泊酚使用总量的计算:整个手术使用丙泊酚的总量;⑤手术操作时间:从开始消毒计算时间到阴道窥器取出的时间;⑥手术出血量:手术医生使用小量杯计算;⑦术后出血天数电话随访;⑧手术后不良反应:记录患者所述不良反应;⑨1年内再次流产情况:除因来院再次人工流产的患者做统计外,对未来院者术后第3、6、9、12月电话随访术后避孕情况,包括是否有再次妊娠及人工流产行为。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呼吸抑制评分比较 试验组评0分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评2分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呼吸抑制评分比较 例(%)
2.2 2组循环抑制评分比较 试验组评0分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评2分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循环抑制评分比较 例(%)
2.3 2组观察指标比较 试验组丙泊酚诱导量、丙泊酚总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不良反、术后出血天数及1年内的再次流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无痛人工流产术是在全身静脉麻醉下进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术。由于孕妇年龄、文化层次、婚姻状况、生育史、人工流产原因等不同,可带来不同的心理和社会压力。关爱服务是近年来临床中开展的新型的干预模式,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其主要针对人工流产患者进行各方面的干预措施,在其流产后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疏导其不良情绪及心理指标,同时其也注重对流产患者疑问的解答及避孕知识等方面的宣教,既减小了此次流产对患者心理及生理的不良影响,又达到了降低重复流产率的目的[3,4],保障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表4 2组指标比较±s
表4 2组指标比较±s
组别 丙泊酚诱导量(mg) 丙泊酚总量(mg)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术后出血天数(d) 不良反应[例(%)] 再次流产[例(%)]试验组(n=294) 153±18 189±20 20±3 2.0±0.5 6±4 37(12.59) 15(5.10)对照组(n=300) 167±26 211±23 27±7 2.9±0.8 8±4 59(19.67) 31(10.33)t(χ2)值7.75 12.19 16.15 16.67 6.70 5.50 5.69 P值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19 0.017
关爱服务是指护理人员通过运用护理及心理知识和技能,通过有效的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的影响,实现对患者的心理调整,心理支持及心理健康教育[5],消除患者的恐惧,帮助患者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真正做到人性化服务。同时也改变了医患关系,让患者主动配合麻醉手术,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全面提高患者对手术及护理的满意度。
人工流产是常用的避孕失败的补救方法,该手术虽然简单,但其风险、创伤仍然存在[6]。人工流产不仅对患者子宫内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再生障碍、感染、宫腔粘连、月经失调、继续不孕等危害,因此,人工流产术的围手术期应重视对育龄期女性的关爱服务,加强其心理疏导及讲解流产术的注意事项及术后避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避孕相关知识,并能够正确选择避孕措施和坚持使用,提高避孕效果,从而有效的降低再次人工流产的发生率,保障生殖健康具有重要意义[6]。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人工流产前后育龄期女性实施关爱服务,试验组呼吸抑制评分及循环抑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示给予了关爱服务后,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放松,能够更好的配合手术;而且试验组丙泊酚诱导用量、丙泊酚使用总量、手术时间、不良反应率、手术出血量、术后出血天数、1年内的再次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更加表示在给予关爱服务后,由于精神因素麻醉诱导使用的药物量明显降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故麻醉药使用总量也降低。因为有了医患间的有效沟通,患者术后依从性明显提高,能够很好地避孕,可以有效的降低再次流产的机会,减轻了再次流产对女性造成的伤害。试验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分析其不良反应主要是麻醉药的不良反应所致,因试验组手术时间短、麻醉药的使用总量减少,故不良反应率也明显减少,而且在试验组因为有了关爱服务,不良反应明显减轻,均可以忍受。因为关爱服务为无偿服务,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更加迎合人性化服务理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人性化服务的需求,关爱服务开展的越来越广,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个体化服务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促进良好医患关系,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
1 平玉杰.对年轻女性流产后的心理关怀.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6.
2 张艳梅,邓玉娟,陈磊.心理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患者心理的影响.吉林医学,2012,33:1474-1475.
3 吴乐贤,高海莲,李齐,等.围术期实施人文关怀对未婚人工流产者的影响.中国康复,2012,27:59-60.
4 孙月梅.人文关怀护理在236例初孕者流产过程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48-50.
5 何世琼,纪宏新.心理护理对无痛人工流产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4-135.
6 丰有吉,沈铿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2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