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学生工作官方微信为例

2015-03-29 17:47杨建民李修明武智勇
大庆社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众微信

杨建民,李修明,武智勇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党委宣传部,黑龙江 大庆 163319;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工作处,黑龙江 大庆 163319)

·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学生工作官方微信为例

杨建民1,李修明2,武智勇2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党委宣传部,黑龙江 大庆 163319;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工作处,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水平的提高,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网络平台和手机平台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认识世界、开拓视野、学习知识的有效信息工具。微信公众平台所具有的开放平等、增强互动、数据统计等多项特点和功能,在高校推进学生工作进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和品牌特色的打造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

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微信平台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正式推出的一款集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短信于一身,可供多人聊天、随时随地拍摄视频的多功能软件。用户可以更加真实明确的利用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与亲朋好友进行畅聊,给予了比QQ更加完美的用户体验。[1]2012年8月18日,腾讯通过微信向所有团体用户推出新增的功能模块——微信公众平台。这是一种不同于校园报刊、新闻杂志等媒体的能够快速传递信息的新途径。任何个人和团体都可以申请属于自己的公众号,通过群发推送文字、语音、视频、图文等形式实现与关注用户的交流与互动。与此同时,网络时代的大潮和高新科技的进步推动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标配”,被广泛普及,这使得微信更加受到支持与喜爱。[2-3]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而且覆盖了各个阶层和年龄段,尤以学生和青年人居多。所以,为了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顺应时代的潮流,建立高校微信平台势在必行。

一、传统交流方式下学生工作中存在的弊端

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在校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使得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长期以来,学生工作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沟通交流模式,通常采用文字文件、短信、电话等方式。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沟通交流范围比较局限、宣传不能及时到位、了解学生动态不够普遍、浪费时间、浪费人力、浪费金钱等多种弊端。曾经“风靡一时”并且深刻影响我们生活和工作的QQ、飞信等,也渐渐由功能丰富的社交软件变为一种普通的沟通交流渠道,难以满足和吸引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正是这些弊端限制了学生工作效率和成果的进一步提高。[4]

二、新媒体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现如今,90后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甚至95后也不在少数。第一批90后大学生已经在2013年毕业,因此各高校对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职业规划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5]高校的整体面貌也随着学生的变化而慢慢改变着,其中最为直观的改变就是新媒体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正在发挥着巨大的能量。随着QQ、飞信、人人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应用,学生成为了新媒体未来发展走向的内因。[6]因此,微信应运而生。基于微信基础上的微信公众平台更是成为各个社会团体,包括高校在内竞相争取的新阵地。熟悉和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将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趋势,也是所有学生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7]

三、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优势

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刻影响着当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这种新媒体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不仅深受影响,而且也在充分享受着新媒体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他们显然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接受群体。[8]由于微信的全面渗透,微信公众平台也因其实时推送、便捷管理等特点而深受学生追捧。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普遍受教育程度高、善于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为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9]

(一)大学生使用微信的频率极高

2013年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伴随着手机日益成为社会活动和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我国网民利用手机终端上网的比例明显上升,达到了74.5%;而学生网民是他们中的主力军,占整体的25.1%。[10]当前,大学生基本实现了“人手一机”,这些学生中拥有智能手机的占据了绝大多数。微信作为一种移动通讯App,迅速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学习中最常见且使用率极高的一种交流方式。大部分用户每天都会打开几次或几十次微信,甚至部分用户一直开着。根据腾讯官方公布的信息,微信用户从年龄分布上看,20~30岁之间的青年占74%;从职业的分布来看,大学生占64%。[11]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学生工作官方微信(以下简称“八一农大公众主页”)为例,平台现有关注用户15,132人,其中80%为学生(含校友),剩余的20%主要为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校院合作的企事业单位。这就为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提供了广大的粉丝群,同时也保证了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微信公众平台有助于保证极高信息传送率

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群发推送进行信息发布,依靠“一对多”的信息推送模式,精准定位,有效的联系了微信用户,加强了用户的受众黏性。通过这种信息发送方式,实现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发一条群发消息,所有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的人都会收到推送消息,从而使微信公共账号的推送率达到100%。八一农大公众主页实行全周推送消息,平均每周发送7条消息,共计约为30篇图文,并且所有关注用户均可以准确有效地收到推送图文内容,进而参与、互动和分享。

(三)便于学生及时分享交流

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实现附带具有特殊意义符号的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信息的传递。以八一农大公众主页为例,每周一至周五推送图文消息,周六、周日推送语音消息,内容在涵盖校园新闻、文体活动、先优事迹、原创栏目(《农大人的一天》《魅力农大》等)的基础上,结合平台投票、话题调研等,搭建大学生了解校园、丰富生活的新平台。因此,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学生工作,通过多种形式推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指导、校园文化活动等内容,提高广大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引导和教育学生。

(四)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平等交流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较高的网络即时性。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级新生的录取通知书中,学校在醒目的位置添加了八一农大公众主页的二维码,并鼓励新生以及家长通过平台咨询问题。因此,新生还未报到,就已经通过平台推送消息对大学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微信公众平台维护团队及时为新生答疑解惑,成为新生了解校园和大学的绝佳途径。除此之外,公众主页已经成为广大师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互动、咨询和反映生活中的问题与意见的有效途径。因此,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为广大师生的对话、交往等活动在一个相对平等的网络环境下提供平台,使师生之间能够互相信任、和谐相处,从而更好地推进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增强学生工作的亲和力。

(五)优化学生工作“以人为本”的方式

当今中国社会日益多元化,加之90后强烈的自我维权意识和张扬的个性为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工作者都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工作走进大学生内心。微信公众平台的引入,受众小可以确定为一个班级,大可以扩展到一个学校,通过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资讯推送,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既可以形成高校轻松、阳光、向上的亲民形象,也让学生易于接受,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发自内心地互动和参与。同时,学生工作者可以借助该平台在家长、社会群体中发起征集、开展调研活动,既能够唤起学生以及家长等与高校密切相关群体的主人翁意识,更充分体现高校发展的开放性与学生工作的民主性。八一农大公众主页通过发布征集意见、话题调研等方式,与广大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建言献策;甚至很多学生家长也关注八一农大公众主页,通过推送消息和留言互动来了解自己孩子以及学校的成长和发展。

(六)打造学校品牌形象

如今,我国高校是教育的主体,随着大众化和多元化的发展,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品牌形象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生源和教学质量。因此,高校的品牌建设和对外宣传显得尤为重要。微信是新时代用户基数最为庞大的移动媒体,而且年轻群体居多,微信公众平台也随着微信的深入人心而成为大学生关注和使用的重要媒体。他们通过订阅微信公众号来及时方便的获取新鲜资讯和校内外动态。高校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向全体关注用户推送实时资讯,包括学校要闻、校园文化生活、学术报告和师生风采等内容。这样,微信公众平台不但变成校内外沟通和交流的一道窗口,而且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移动版高校。南方周末推出微信订阅号“南方周末数据实验室”,每周对全国各大高校官微、院系、学生组织、社团以及自媒体等微信平台的阅读量进行排名。从各大高校的报名参与情况来看,几乎所有高校都建立或者依托某部门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平台,各学生组织、社团等微信平台更是呈现繁荣景象。

四、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合理建设微信公众平台管理队伍

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所发布的内容直接面向广大师生,因此平台推送内容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公众平台以及学生工作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进而影响微信公众平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微信公众平台管理队伍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

以八一农大公众主页为例,公众主页维护团队以“莘莘视界”协会的形式运行。协会指导教师2名,分别负责公众主页的统筹规划和具体运行;设立会长1名,整体负责公众主页的消息推送和外事工作。为保证每日推送内容的准备性,设立编辑团队5支,每支团队3人,分别负责周一到周五编辑内容的收集、整理和推送工作;为保证协会工作的正常运行,设立外事部、策划部、制作部、摄影部,负责推送内容的策划、准备等工作。除此之外,协会通过建章立制,制作《八一农大公众主页编辑须知》《八一农大公众主页制度》《八一农大公众主页编辑团队目标考核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以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并通过目标考核进行团队成员的优胜劣汰。

(二)合理定位微信公众平台在学生工作中的角色

高校学生工作既需要管理,更是在服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学生工作的新媒介,其根本宗旨就是更好、更快、更全面地服务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学生。因此,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内容,要时刻注重学生工作的服务性定位,突出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行政化管理的色彩。八一农大公众主页推出《我们·农大》《农大人的一天》《魅力农大》《你的名字·我的心事》《大学生·小日子》等以学生或者学生集体为主体的原创栏目,营造校园氛围,传播榜样力量。

(三)合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在学生互动中的优势

微信公众平台的操作便捷、高时效性、内容形式多样、推送率高等特点,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结合高校学生工作实际,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能够高效的完成学生工作的预期目标。[12]八一农大公众主页结合校园实时动态,利用投票、调研、活动索票、答题互动等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生活,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例如以学生干部换届为契机,开通微信投票通道,号召广大学生投选自己心中的理想干部;以学风建设年为契机,推送学风调研,鼓励学生通过平台进行互动参与,调研结果在后台直接显示,改变了以往组织学生填写和统计调查问卷的烦琐程序。

(四)学校的支持是微信公众平台发挥作用的关键

在如今移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微信公众平台为校园文化的传播和学生工作品牌的创建提供了美好的愿景,但这必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微信公众平台要想顺利入驻高校主流媒体的行列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校管理者必须为其提供相应的硬件设施。其次,高校需要安排专人和团队负责和运营微信公众平台,建立明确的监督和管理体制,保证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当然,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必须承担起学校政策宣传、校园文化传播的责任。以八一农大公众主页为例,作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官方微信平台,学校不仅提供了主页工作室,用于编辑团队的日常工作,而且投入了一定的经费用于平台的日常维护和编辑团队成员的激励和表彰。

五、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学生工作的弱势

由于高校学生工作的特殊性,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微信公众平台自身设置弊端

当下,腾讯公司设置微信订阅号每天仅能群发1条消息,服务号每月可以群发4条消息,消息推送次数的限制对于实时性消息的传播十分不利,而且消息推送数量也受到明显的要求。因此,大多数用户依然习惯使用微博、QQ等方式获取信息。

虽然目前已经拥有手机管理微信公众平台的App,可以随时随地与关注用户进行互动。但如果想在手机上进行图文等内容的编辑和发送,就显得相当不便,一般限制在电脑上操作。与此同时,微信公众平台的编辑功能较为简单,操作者不得不借助“秀米”“微信编辑器”等第三方软件和网站进行图文排版,增加了编辑工作量。加之,目前平台只接受腾讯视频的嵌入和发送,对视频长度和格式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以上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推送内容的广泛性和丰富性。

(二)微信公众平台发展带来的虚假繁荣

目前,微信公众号越来越多,缺乏定位和特色,用户接收的信息冗杂,一方面会导致学生用户的黏度下降,另外还会导致学生工作者发送的信息很容易被忽略或误读。同时,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思路不断创新,学生工作的思路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学生工作的媒介,需要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使其越来越成为高校不能忽视的环境和载体。作为当前学生使用和关注量最高的新媒体之一,微信公众主页的应用对于树立和传播高校品牌形象,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加强学生舆论引导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3,(2):78-81.

[2]柳玉婷.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2(10):91-93.

[3]盛伟芳.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策略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2):318-319.

[4]曹砚辉.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12,(3):99-100.

[5]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2.

[6]刘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

[7]何云亮,张贵云,蔡德坤.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中的应用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33(3):60-62.

[8]张青青,张倩,高璐.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1):89-89.

[9]王瑶.微信与微传播[J].传媒观察,2013,(2):39-41.

[10]高健,汤志鹏.微信平台在高校共青团活动资源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3,(6).

[11]沈昕,翁华强.“微时代”与“微文化”的传播学视角审视[J].青年记者,2012,(26):18.

[12]礼晓宇.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4,(3):44-45.

〔责任编辑:席书涛〕

G641

A

1002-2341(2015)04-0103-04

2015-05-20

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新媒体宣传文化平台建设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SGB2014019

杨建民(1972-),男,黑龙江兰西人,副教授,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心理学和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公众微信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微信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微信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