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明
(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网络流行体对汉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
刘 明
(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汉语生态环境在英语霸权、重英轻汉的教育体制、网络语言的随意发展及汉语使用中的随意等影响下有恶化的倾向,而网络流行语对社会发展、对汉语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为此,应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构建正规媒体和公共场所规范使用汉语的约束机制,并加强执法来优化汉语生态环境。
网络;流行体;汉语言;生态环境;优化
语言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财富,在记载国民历史、传承国民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历史源远流长。当前,汉语遭遇英语强势、教育体制、网络语言等因素的严重冲击,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和恶化的形势日益严峻。
1.1 重英轻汉的教育体制对汉语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国内表现的英语热可谓是对我国几百年闭关自守的一种矫枉过正。近年来对英语非理性的狂热,反映出我国从制定外语教育政策的管理部门到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在意识形态、目标导向上的一种茫然。学校教育和人才评价重视英语,轻视汉语,造成国内强制性地普及英语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英语都是主课,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英语上,相关部门在招生、聘用、晋级等方面,通常把对英语的掌握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而对汉语言的要求和学习却被边缘化,导致很多年轻人汉语表达能力降低,错别字百出,对汉语的发展和传承造成了严重的危机。大学语文作为大学基础课,被大多数大学生忽略,而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却愈发红火,大学里这种中文和英语的学习现状,足显英语已严重动摇了汉语在青年人心中的地位。
1.2 网络语言的随意发展对汉语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
目前,很多学生的作文里甚至在各类考卷中都经常出现用网络语言写作的现象,学生觉得这样“很潮很酷”。网络语言的泛滥已严重影响到下一代对基本汉语技能的掌握,如若任凭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然对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及其传承带来显而易见的破坏,汉语的发展必然会面临更严重的恶化危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普及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文化,虽然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一切事物,但对于网络热词,我们应在肯定其对我们生活正面影响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和警觉其对汉语言的消极影响,汉语言学界、学者和媒体理当积极关注并引导其发展,以避免其对汉语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影响。
1.3 汉语使用的随意,更是严重危害了汉语言的严肃性、规范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意简化汉字,任意生造字词,滥用省略语等现象屡见不鲜,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舍弃和漠视现象随处可见,不读古代经典不懂文言,对汉语缺乏应有的尊重与敬畏,对汉语的规范化和严肃性重视不够,再加上大量不合规范的网络语言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威胁着国家语言文字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对汉语文化的正确传承形成巨大冲击,其对汉语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正日益动摇汉语言的根基。
面对遭受冲击的汉语生态环境,我们必须思谋解决、保护和优化之道。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维护本民族语言安全纷纷采取文化保护政策,建立防范机制,如以色列为了建国决定恢复希伯来语作为日常通行语言,马来西亚为了强调其民族的统一性,坚持以马来语为国语,俄罗斯则把保护俄语纳入了国家安全战略。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汉语式微与当今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之后,语言建设就应该纳入重要的战略考量,因为语言不仅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而且涵盖着一种表征潜在价值观的话语系统。只有认同和保护好自己的母语,才能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才能促使国人认同自己的文化价值,也才能在与他国的对话中提升自身的话语分量。深处汉语生态环境之中的我们,应当树立危机意识,秉持对我们母语的尊重与敬畏,积极关注、正确对待汉语生态环境的变化,重视谋求通过创新体制或颁布法规去化解汉语危机,努力做好汉语生态环境的优化和保护,这对于维护国家语言安全和传承历史文化来说都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鲜活的语言是鲜活的思想和思维的反映,时下新兴的网络词汇,实际上是对僵化文风的消解,不仅描绘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而且流露出网民对公权滥用的质疑和讽刺以及对关乎公共利益真相的渴求,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从本质上来说,网络流行词的大量出现,是因为其在某种程度上是民间的表达符号,反映了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成为人们表达意见、实现社会参与的重要空间。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体对语言发展和改进都功不可没,像“给力”便是很好的例证。而“chinalish”的衍生词由来已久,像最著名的中式英语可能是“no zuo no die”,而今已流行全球。美国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的报告称,在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至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成为英语新词汇最主要来源。这不能不说,中文世界的网络语言功不可没。教育部2011年11月25日发布的年度新词调查报告显示,入选年度新词条的396个词语中半数以上为网络流行词。而一项针对网络语言的调查结果则显示,有93.3%的人认为,在网络语言比普通语言更方便传递信息。这些确切的数据也力证了网络流行体对丰富网络语言和网络文化具有重要贡献。
我们在使用网络用语的同时,也要考虑它对现代汉语的负面影响。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普及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对于网络流行体,我们应全面看待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具有文化与时事背景的网络用语虽然在某些方面是好东西,但应加以利用并注意方式;而对于娱乐性较重的口头禅,我们应该看到过度泛滥会影响下一代对基本汉语言技能的掌握,譬如在一些学生经常用网络语言写作的现象,若任凭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汉语言在以后可能会面临危机。所以,我们要正确研究并关注网络语言今后的发展趋势。
3.1 建立网络流行语使用动态监测机制
以各级“语委”为主管,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定期通报全国各地汉语生态环境指数,并制定相关监管委员会且赋予委员会一定的处罚权,以保障其能对汉语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部门进行处罚和纠正;同时,构建汉语规范化使用评估体系,全面监督检查汉语使用情况,以维护汉语的严肃与规范。能否“管理法制化”是难点。
3.2 构建正规媒体和公共场所规范使用汉语的约束机制
相关机关应制定网络语言使用规则,同时约束全媒体及公共场所的汉语使用规则,在规避其为不规范语言的传播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同时,发挥其承担语言纯净的责任,保证全媒体成为维护汉语生态的净土。
3.3 建议成立汉语言执法部门与工商局联合执法机制
成立汉语言执法部门,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正确使用规范汉字和语言的章程,量化各级教育在维护汉语生态安全方面的具体考核指标,充分发挥学校在约束网络不良流行体传播、使用方面的作用。应责成相关单门量化各级各类学校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汉语魅力的责任与义务。汉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首要是语文教育界的责任,所以,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学习逐步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并从自身做起,从每一节课、每一句汉语做起,在校园创造纯洁规范的汉语生态环境。
汉语言执法部门也要与学校紧密合作,广纳会员,监督社会汉语使用情况,并联合工商部门规范网络流行文体在汉语言中的合理运用。
(责任编辑 杨文忠)
[1]刘桂珍.网络传播与文化安全[J].高校理论战线,2008,(10):55-57.
[2]张菊红.试论汉语生态环境的优化和保护[J].西安社会科学,2010,(2):81-83.
[3]许曦明,马小玲.汉语的式微与自我认同[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79-81.
[4]王笑艳,蔡长虹,张洋.新闻发言人的语言问题——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教授访谈录[J].新闻爱好者,2010,(16):63-65.
[5]中国新闻网.中国语言生活大变,网络热词不断丰富民众语言[EB/OL].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0/11-25/2681648.shtml,2010-11-25.
[6]姜胜洪.当前我国网络流行语中的舆情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0,(6):88-90.
H109.4
A
1008-2093(2015)01-0078-02
2014-08-11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流行体对汉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2013-GH-492)
刘明(1970-),男,河南辉县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