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3-29 11:09施复兴石青青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科学研究学院

施复兴,石青青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湖北十堰442000)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科学研究工作作为高职院校一个重要社会职能,对提升学院办学水平,提高社会知名度,增强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驱动力,也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基础,对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学院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创特色品牌专业、建网络精品课程、促进校企产学研合作,确保高职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广大教师主动有效参与科研工作,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是本文将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科研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践行高职教育职能之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的四大社会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在四大职能中,教学服务、人才培养是首要职能,发挥着主要的基础作用;科研服务是次要职能,发挥着重要的动力作用;社会服务是教学、科学研究的延伸,发挥着联系社会和学校的作用[1];文化传承是实现前三项职能活动过程中对优秀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四项社会职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良好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必须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做基础,强大的科研实力为高质量、高水平教学提供智力支撑,良好教学质量与较强的科研实力是提供优质社会服务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能够为教学和科研补充新的内容,提供新的资源,激发新的思路[2]、增加新的活力。因此,科研工作是践行高等职业教育四大社会职能的需要。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对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其综合实力主要观测内容为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高职院校也不例外。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行为的影响者,其业务素质直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而科研工作又是教师业务素质的具体体现,强大的科研实力为教师高质量高水平教学提供智力支撑,对教学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学院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引导教师参与科研工作;教师要提升教学水平,必须积极主动参与教科研工作,过好教学关、科研关、社会服务关。这是职业院校教师所应该基本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也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

(三)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的任务是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还要承担与地方经济社会、科技创新与发展相适应的科研任务,尤其是要承担地方中小企业的项目研发、技术革新、工艺设计的研究任务,为地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以更好地彰显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通过产学研结合,把高职院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实现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学术水平、职业知识与技能、师德师风等三个方面,教师要在职业领域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不仅要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强化学习职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而且还要在长期工作与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而提升学术水平、提高职业技能必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并且通过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来实现。同时科学研究也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有助于及时更新和丰富专业理论知识,了解职业发展的动态,掌握行业最新的研究进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科学研究运用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不足

根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骨干校三年建设目标要求,多数高职院校立项建设时期,强力推进学院建设的科研工作,为了完成立项建设规定的科研工作基本建设任务,达到验收通过的基本标准,在三年建设期间,为了追赶建设进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科研数量、轻科研质量,重完成任务、轻过程管理”的问题,骨干校验收通过后,大有“松口气、歇歇脚”之意,对骨干校立项建设中科研工作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尚未进行认真反思,对科研工作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科研工作的认识滞后且有偏差。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少数中层管理干部甚至院校领导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教师设计好、组织好课堂教学就行了,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就够了。对于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对开展科研工作对实践教学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认识模糊,对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服务、科技创新工作对行业企业以及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的认识不足。

(二)立项规定致使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学院属省市共管、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地方高职院校,在教科研立项上,一是经费支持多以省属高校为主,地方高职院校以指导性项目(只立项,不配备相关经费)为主,即便是个别项目立项也只有少量的经费支持,学院没有配套经费。二是因为是地方职业院校,在立项的数量上也有项目类别与指标限制,地方院校与省教育厅管理的院校之间在立项的数量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三)教师队伍原因致立项不多且成果少。一是专业师资队伍中缺乏一批在省内或地方行业企业中具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即便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建设的专业也是如此。少数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教师有的无心于科研工作,因为各种原因其专业领军人物的作用发挥极其有限;有的靠单打独斗,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各专业没有形成适度规模、技能互补、资源共享的科研工作团队。二是整体上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有欠缺,科研的能力与水平亟待提高。由于上述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科研立项级别不高,省教育厅、科技厅、社科院的项目立项不多,国家级项目更是鲜有突破。

(四)科研经费不足且奖励支持有限。地方政府在落实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上打折扣,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十分有限,致使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投入捉襟见肘。以本院为例,与省内的其他四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比,不仅学院科研经费总量低于省内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平均水平,而且人均经费也低于同类院校的人均水平,即便是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省内职业院校其科研经费的投入也略高于本院的经费投入,由于经费有限,学院对科研工作的奖励力度小,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五)对教职工科研工作绩效考核不到位。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类、分级考核的意见,高职院校均制定了关于教职工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以本院为例,考核实施办法中对各类各级岗位的教职工明确了教科研工作量考核的质量、数量要求,但在考核中由于所占比重较小、对教师考核结果影响不大,致使此项内容的考核流于形式,绩效考核激励与约束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体现,由于对教职工实际利益影响不大,教职工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

(六)科研成果转化少且科研效益低。一是多数高职院校只注重对教科研课题申报、评审、立项、结题等过程进行管理,而对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尚无明确的奖励支持办法,对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二是与企业联合开展的实用新型技术类科研项目少且与企业实际需要关联度不高,导致科研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低。这既不利于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高职院校在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在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而且还造成学院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三、强化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科技工作认识

高职院校各级领导要树立“特色兴校、人才立校、科技强校”的新观念,摒弃科学研究“可有可无”的观念,把科学研究工作当做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高对科学研究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科研观,充分认识教科研工作对提高学院办学质量、扩大学院影响力、提高学院知名度、增强社会满意度、提升整体办学实力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把握教科研工作在学院工作中的地位,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重要作用,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以及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制订学院科技工作与社会服务规划,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与管理,积极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使学院科学研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智力资源,成为推动产业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

(二)培育队伍,提升教师科学研究能力

学院科研部门要有计划地在专任教师中开展科研工作的专题培训、知识讲座以及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了解和掌握研究课题申报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巧,了解和掌握研究课题申报材料的准备和撰写、课题论证和研究方法、开题结题的方法和技巧。要充分利用各教学系企业教师工作站平台,建立起以平台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共同参与、相对稳定的科技创新和服务团队,实现校企互融,产学研结合,形成有专业技术知识背景支撑、技能互补、规模适度、资源共享的科学研究团队,开创学院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工作新格局。加强与企业联系,聘请省市企业行业有影响的专家举办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讲座,通过讲座,了解职业发展最新动态与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分析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现状,解剖中小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工艺改造、产品研发的成功案例,探索与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的新思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师科学研究能力。

(三)争取政策,加大科学研究经费投入

争取院校领导的支持,加大经费投入。以本院为例,根据省内其他四所骨干校科研经费投入标准,按每年科研经费实现10%的增速标准预算,三年内达到省内骨干校科技经费投入的平均水平,确保科学研究经费足额预算到位。高职院校要争取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经费支持,建立学院科研成果应用与转化平台,与生产性企业、科技公司(科技咨询、科技开发与应用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修(制)订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奖励办法,推广科研成果,做好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工作,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作出更大贡献。加强与省市职能部门联系,落实好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科技成果大转化等工作,争取科技资金的支持。通过争取项目获得各级政府部门、基金会、协会的资金支持,组织精干力量,组建高效团队,积极申报省市教育部门、科技部门、社科联、行业协会的项目,争取获得更多立项及资金支持,以解决学院科学研究经费不足的困难。

(四)完善制度,强化科学研究绩效考核

一是完善科研评价制度,改变教师科研评价方式,将对教师科研成果定量评价方式调整为定量与定性、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要考核科研数量,也要对科研论文质量、研究课题的理论价值及社会效益、技术服务的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确保科研工作评价制度的科学性。二是完善科研监管制度,严格研究课题立项论证工作,改革立项论证方式,聘请校外专家对研究课题的学术价值、经济与社会效益以及研究课题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严把课题立项论证关;实施第三方评价制度,对结题的科研课题实行匿名评价,严把结题评审关;加强立项研究课题的管理,及时准确掌握研究课题的进度与资金使用情况,强化对研究课题的动态管理。三是完善科研激励与约束制度,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人员分类分级聘任要求与岗位工作标准实施考核,实施科研工作绩效考核一票否决制;健全与完善学院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技术服务的奖励政策,利用激励政策引导广大教师投身科研工作。

结语: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要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于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创造性地开展科研工作;要针对科研工作中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得力措施,加强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团队和制度建设,稳步推进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以期取得明显的成效。

[1]王 丹,张铁英.论加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职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1(13):13.

[2]梁海燕.深化民办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职能研究[J].网络科技时代,2012(22):78-80.

[3]张茂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7):17-18.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科学研究学院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初等教育学院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纺织科学研究
学院掠影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