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湖南长沙,410208)
近年来由于信息量的暴增及科技的大量使用,高等教育产生积极变化,从传统固定、静态的教育方式转为创造更具弹性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大学图书馆在校园里向来负有支持教学及指导学生的任务,上述高等教育的转变也为图书馆的读者利用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面对面上课或个别指导的方式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必须提供更多元的教育方式,不但教学场地扩展至网络环境,方法也务求不断创新。
O'Reilly于2005年提出Web 2.0一词,是指网络内容服务的趋势,由早期的静态搜寻及单向传递,进展至以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强调互动、分享,进而产生创新的服务模式与价值链。Web 2.0概念兴起后引发一连串新工具与技术的诞生,各式各样符合Web 2.0精神的网站和服务,例如MySpace、Blog、Wiki、 Delicious、YouTube、Twitter,到今天热门的Facebook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席卷全世界。在Web 2.0成为流行名词之后,各式各样的2.0纷纷出现,几乎各个领域都开始引进web 2.0的概念并宣称其2.0的发展。通过分享、串连、互动,把各种元素产生新的聚合,每个人都将因为乐于分享而更丰富。
图书馆利用教育是图书馆为了帮助读者使用馆藏数据及服务的推广活动,透过图书馆制定的一套读者教育训练规则与计划,包括对馆藏数据和图书馆设施的初步认识、参考工具书的利用,以及各类信息的搜集运用方法,帮助读者认识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源,可以培养自行检索信息的能力,并提高馆藏使用率。传统的图书馆利用教育实施方式包括参观及浏览服务、研习会、专题演讲、展览、图书馆手册或指针说明、信息检索的利用指导课程等。这种定时定点的教学或研习活动,往往耗费图书馆相当多的人力和时间,面对资源日益减少的现实,图书馆必须考虑是否还要继续投资庞大的资源在这项工作上。
处于信息日趋多元化的时代,一个人想要成功掌握信息,必须具备广泛的能力。虽然读写能力仍是学习的基础,现代人所须具备的素养除了读写能力外,还包括信息的取得、分析、综合、评估及利用等能力。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图书馆利用教育已不符合信息网络时代的需求,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图书馆的主要服务任务。对于大多数的图书馆而言,读者利用教育已不只局限于图书馆的利用,而是教育读者信息素养的观念和技巧。实施方式包括面对面的教学和在线教学,内容则涵盖信息资源评估、电子数据库检索以及图书馆所提供的其他服务(例如馆际互借),最终目标是鼓励读者成为独立的研究者,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论是纸本或数字的形式。
读者利用教育是图书馆重要的服务,特别是在大学图书馆,因为教育就是大学的目标。Internet和Web 2.0的相继出现,将图书馆利用教育和新科技紧密结合,使图书馆员可以找到新的方法将信息资源利用的指导传输给读者。现在的学生喜欢在计算机上做研究,网络上大量的电子资源扩展了他们潜在的信息来源,科技的使用改变了他们的阅读习惯。由于学生不常上图书馆,参加馆内面对面授课的机会相对减少,因此馆员必须改变读者利用教育的实施方式,考虑为远距离读者提供服务。图书馆过去从馆舍建筑走向数字化服务,从网页走向Web 2.0,接着再接再厉建立Library 2.0新典范,顺应趋势。正如McManus所言,图书馆和馆员面对时代的演变别无选择,必须将Web 2.0技术整合运用于图书馆服务,否则便毫无用处了。
目前,我国图书馆利用教育的基本情况是:在理论上己作了较充分的相关研究;在实践中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推行信息素质教育;文检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主干地位得到认同,其主要内容在于信息技能教育和部分信息道德教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扩大了图书馆利用教育的影响;图书馆利用教育被贯穿于图书馆咨询服务的工作中。
目前,我国有些大学将文检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改变,内容上由介绍手检方法为主转变为重点介绍计算机信息检索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了教育创新。大学图书馆实施的图书馆利用教育方法不仅局限于开设文检课,图书馆还开办讲座和各种宣传活动来激发用户的需求意识。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各大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图书馆利用教育,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组织负责相关的事宜,也还没有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评估体系。由此可见,我国图书馆利用教育的基础仍然很薄弱。
Web 2.0发展至今只有七、八年的历史,图书馆员不断探讨运用相关技术于教学的可能性。美国大学图书馆开发了许多在线教材,取代传统较为单调呆板的教材设计,增添更多创意,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笔者查阅近年文献,发现图书馆利用教育2.0的发展缺乏较为全面和有系统的探讨。直至2010年,Lili Luo发表了一项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包括50位在美国大学图书馆从事读者利用指导的馆员,针对各馆信息素养教育运用Web 2.0技术于教学的状况做了较完整的探讨。图书馆还用Web 2.0于ILI课程内容组织和传递的情况:
(1)运用博客(Blogs)于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促进馆员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
(2)运用维基百科(Wikis)于组织教材、讨论及发展创意,数据上网后允许他人增加内容,馆员之间也可进行脑力激荡。
在过去四、五十年,图书馆利用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甚至有凌驾传统参考服务的现象,但顺应网络潮流导入Web 2.0技术的过程却不是很顺利,遭遇了许多阻碍和挑战。
图书馆作业软件的设置包含向厂商采购或合作以及自行开发两种途径,一般图书馆发展小型操作系统多采取后者,除了经费考虑外,也符合实际作业需求。图书馆利用教育采用的Web2.0工具虽不是太复杂的技术,但也需要具有相当程度科技背景的人员才能胜任,图书馆的IT部门人员便是最佳人选。但图书馆经常遇到的难题便是信息人员无法有效支持,馆员只好采用网络上一些免费软件闭门造车,成效自然不理想。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馆员平常忙于馆务与教学,工作负荷已很繁重,无法经常进修学习,往往跟不上新科技的脚步,对于不断更新的工具和平台无法有效掌握。有些Web 2.0工具需要一些操作技巧,馆员也必须花时间去学习。
有些Web 2.0工具提供自行编辑的功能(例如Wiki),在网络上开放供多人协同创作,可以轻易增删和编辑内容,而且通常都不需登录,因此特别适合团队合作的写作方式。此种工具提供了简单的交流工具,利于共同创作和分享,虽然立意良好,但往往被一些心术不正的读者恶意操控或加以破坏。
Web 2.0强调互动、分享,读者对图书馆推出的服务也许感到新鲜,但参与讨论或回馈意见的兴趣并不高。图书馆员对Web 2.0和新技术勤于学习,希望可以熟练地运用在工作上,但当导入这些技术于图书馆利用教育时,要花很多力气和时间制作内容(例如互动教材、影音档案),千辛万苦推出服务后,如果读者反应不够热烈,不免要自问一声值得吗?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高度膨胀,图书馆的经费总是不断在紧缩,此种情况国内外皆然。经济因素迫使图书馆不能投注太多资源于读者的教育是明显的事实,但校园内也有另一股支持的声音,认为信息素养教育对学生终身学习态度的养成至为重要。图书馆如何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做好这项工作,的确是不容易的事。
Web 2.0越来越流行已无庸置疑,它对图书馆利用教育的价值也已得到认同,但我们对它运用于图书馆利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了解,无法有效改善。如果能有更多仔细的评估,探讨学生对Web 2.0技术的接受度以及这些技术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将有助于图书馆员更确认Web 2.0运用于图书馆利用教育的潜力,并找出最适合的工具。
在网络告诉发展的时代,信息愈来愈容易取得,但爆炸的信息也愈来愈缺乏组织,这意味着大学生在从事学习和研究时,即使信息取得的渠道比过去更多,也不容易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从这一点来看,高校图书馆利用教育比过去更为重要。然而,新时代的年轻人自认信息唾手可得,并不愿意上图书馆,因此图书馆员必须运用先进的技术将读者所需要的协助以他们所期待的方式送到他们手中。这就是馆员所面对的挑战,也是激发高校图书馆利用教育从1.0到2.0的动力。未来当新的技术继续出现,高校图书馆员也将继续拥抱并运用新技术提供创新的服务,帮助大学生自信遨游于信息世界。
[1]O'Reilly,Tim.What1sWeb 2.0:Design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Retrieved.From http: //oreilly.com/web2/archivelwhat-is-web-20.htm l.2005,September 30.
[2]Luo,Lili.Web2.0 Integration in 1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An Overview.The Jouma1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J],2012,36(1):32-40.
[3]杨芳.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革命——信息化图书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2):66—67.
[4]周华平,许静,冯佳杰,林超英.基于即时通讯技术的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7):47—49.
[5]徐双,刘勇.浅论当代图书馆的十五种营销模式[J].大学读书情报学刊,2010,(4):15—18.
[6]张玲.国外高校图书馆服务战略规划的分析与启示[J].图书馆建设,2009,(10):89—96.
[7]李彦秋.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服务功能改革思路[J].商业经济,2009,(03):124-125.
[8]王云娣.关于我国大学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利用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0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