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发展与村落文化变迁
——基于滇西新华村的实证研究

2015-03-29 04:18
红河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村落旅游传统

解 语

(云南民族大学,昆明 650031)

旅游产业发展与村落文化变迁
——基于滇西新华村的实证研究

解 语

(云南民族大学,昆明 650031)

旅游产业在滇西新华村的兴起与发展对该区域的村落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家庭角色和宗教设置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重构了村落社会文化的基本结构。文章认为旅游产业从强制和诱惑两个维度作用于地方社会,改变了传统的村落文化结构,促使新华村从一个传统村落向现代村落转变。

旅游产业;村落文化结构;强制;诱惑

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现代旅游产业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引起了人类学界的关注,学者主要从旅游者、旅游系统结构、旅游产业运行模式以及旅游社会影响等方面对旅游产业进行研究。位于滇西的新华村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滇西地区的重要旅游地。旅游产业现已成为该村的主要经济支柱。对新华村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师承关系、家庭结构、手工技艺等微观层面的讨论。笔者认为旅游产业对新华村白族社会的村落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家庭角色和宗教设置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重构了村落文化的基本结构。本文基于田野调查资料和现有研究成果,对新华村社会文化结构做整体研究,探讨新华村从一个传统村落向现代村落转变的过程和机制。

一 新华村传统社会形态和组织形式

新华村旧称石寨子,位于大理鹤庆县城7公里处的凤凰山脚下,包括了南翼、北翼、纲常河等三个自然村,面积16. 88平方公里,总人口5786人,1256户,99%以上为白族,耕地2965亩,人均占有0.56亩。手工业从业者1256人,人均纯收入6500元。①新华村的银铜器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南诏时期,银铜冶炼就已在当地开始。宋代大理国、元明清至民国等时期,新华村的银匠们往来于川藏的茶马古道上,以银器制作技艺谋生。2000年,新华村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经过十多年的旅游开发,现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银匠村”。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新华村以特有的民族文化和生产方式而构建了当地传统的社会形态和组织形式。在社会生活方面,传统手工艺生产模式在社会建构力量的影响下主要表现为零星化的作坊式生产。新华村白族有到外地做手工艺的传统,技艺传承模式以家族内的师徒制为主,即传给儿子或男性直系亲属。在这样的生产模式下形成了新华村的传统家庭制度和婚姻模式。新华村的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部分家庭有四世同堂的现象。婚姻的缔结方式主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家庭结构中,女性的地位较低,家庭关系也呈现出不稳定性。在社会关系方面,村落是以血缘和地缘关系构建的熟人社会,以亲情和地缘为基础建立信任关系。在宗教信仰方面,新华村是一个典型的白族村寨,宗教信仰有佛教(汉传)、道教和本主崇拜等信仰形式。在旅游产业兴起之前,村落成员构成简单,人员流动较少,外来强制力量和诱惑较弱,基本上是一个传统和保守的村落社会。

二 强制与诱惑——旅游产业的作用维度

在现代社会的结构性条件和文化条件下,旅游成为一种普遍的大众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社会事实”而存在。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旅游的产生和产业化。旅游产业作用于个体和社会整体,改变了个体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同样促进了社会构成和运行方式的变更。笔者将这种作用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强制与诱惑。

强制是考察旅游产业作用于目的地的维度之一。旅游从本质上是客源地和旅游接待地之间的异文化交流。在这个交流过程中,游客体验和感受到异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人涌入旅游地。为了完成接待目标,旅游地需要调整地方文化结构,适应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旅游产业带来外来强势文化,强制地方社会调整自身结构以适应外在环境的改变。地方社会要在现代旅游产业模式下实现资源商品化,就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体系。在社会组织、生产模式等方面都要与现代旅游产业的运作方式接轨。旅游产业强制力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建构,地方文化结构在逐渐适应的过程中被重建。

诱惑是考察旅游产业作用于目的地的另一维度。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经济利益,这是引导旅游地民众开发旅游产品和进行经营行为的动力所在。地方民众为追求利益而改变传统社会生产和文化构成,融入了更多外来的文化因子,以创造更大的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旅游产业是地方文化资源商业化的结果,使得接待地过于重视短期利润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地方文化的发展方向,如一些传统被重新包装,甚至是伪造、肢解。旅游产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促使地方民众重新构建传统文化,改变了传统村落文化结构。同时,游客本身具有的强势文化和商品化的观念会对当地人思维习惯、行为方式、情感偏向和思想观念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在旅游产业强制和诱惑力量作用下,新华村文化结构逐渐发生着改变。为适应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鹤庆县政府通过地方政策的制定将新华村开发为旅游景区,“石寨子”商业区由此兴起。旅游产业发展引导整个村落运行和组织机构的市场化。新华村的银匠们改变了旧日外出务工的传统,纷纷回到村中参与银铜手工艺制作生产,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现代产业模式,在社会组织、生产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调整和改变。地方民众为追求经济利益而改变传统社会关系和村落文化构成,以适应外来经济和文化力量的冲击。国家、公司和当地群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国家权力通过无形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有形的地方政策实现对文化的控制。市场引导下的旅游开发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传统文化带入到市场发展的大流中。旅游产业带来的外来建构力量在强制和诱惑引导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新华村的新文化结构。

三 新华村村落文化变迁的表现

旅游产业的强制与诱惑两个维度的作用促进了地方文化结构的重构与变迁。村落文化结构的变迁主要表现在村落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家庭角色和宗教设置等四个方面。从村落组织上来看,新华村形成了多主体的社会组织,出现公司化的现代组织形式和“前店后厂”生产模式。传统的师徒关系变成“契约”形式的雇佣关系。从家庭结构方面,妇女地位提高,同时家庭呈现出完整和稳定性。受到西藏佛教文化的影响,新华村的信仰体系增添了新元素,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手工艺制作中,信仰形式呈现多元而开放的特点。

(一)村落社会组织

组织是社会成员因特定目的和任务按照一定规则和制度而组合构成的人类群体,它是社会构成的基础。组织的构成包含了主体、目标、制度和行动方式等。现代旅游产业对新华村社会组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社会组织主体、生产方式变迁两方面。

第一,文化的产业化促使新华村社会组织的主体由单一型主体走向多样性主体。产业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是指“为生产直接相互竞争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1]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产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指民族文化产业化,这是近年来我国深度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较快发展的新途径、新趋势,已经成为一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新领域和支柱产业。在文化产业化之前,社会组织的主体主要由村民构成,体现村落文化的传统特征。随着产业化的形成,政府和企业都成为了村落的主体,主导着村落文化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政府制定新华村发展方向和资源开发模式等重要决策,通过对资本的控制,显现其在村落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公司作为新华村的主要开发者,决定着新华村的发展路径。新华村被列为省级民族旅游村后,引进了盛兴集团作为新华村的主要开发商。盛兴集团拥有了新华村旅游资源50年的开发及经营权,将新华村打造成了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旅游商品集散地。

第二,生产方式由零星化生产走向专业化,形成“前店后厂”的加工模式。公司制的引入整合了新华村的社会资源,采取统一收购手工银饰的方式组织生产。手工银饰品需求量的增加带来手工艺制作的现代化,机械加工工艺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技艺,使生产专业化,分工精细化。每个家庭主要加工一种产品,构成了以家庭生产为主的“前店后厂”生产模式。如董中豪家主要打制银碗,寸发标家主要生产九龙壶系列,段鑫辉家主要打制梳子。以公司为主导,家庭作坊为主体的格局逐渐形成。

(二)社会关系的转变

村落生产方式的变化,同时导致了人际关系网络呈现市场化和功利化,从“熟人关系”转变成为“契约关系”。虽然师徒制仍然是银器手工艺传承主要的方式,但是随着市场化经营的发展,银器供不应求,需要增加大量人手来完成生产目标,学徒的招收也变得市场和化功利化。据银匠的口述,以前的师徒关系和现在不一样,现在的师徒之间增加了很多经济利益关系。在寸辉明的口述里,我们可以看到银匠们对师徒关系的看法:

现在师徒关系已经变质了。以前拜师学艺,徒弟都会从家里带来几袋米,师徒之间感情很深。我不仅教他们手艺,而且教他们做人。可是现在带徒弟,要教他们手艺,还要谈工钱,关系已经变质了。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叫他们做什么手工活,他们就做。在学会手艺之后,他们开始要求按件数给钱。如果他们觉得工钱少了也就走了,没什么感情,也没什么来往。所以现在年轻人手艺好的也很少,这也和这种师徒关系有关。我是师傅,对于他们每个人学习技艺的情况都非常了解,所以我知道他们擅长打什么,为了提高效率,我也只能让他们打最擅长的。这样他们永远都不能全面的学习,也只能停留在技艺的层面。这样费心费力还浪费感情,所以我放弃带徒弟的想法,活多了拿出去让他们打件数算钱。②

村落生产方式的变迁使人际关系功利化,师徒制传承的市场化,传统银器技艺传承方式受到冲击。“契约”关系强调理性和精确的计算,而这一点却使得新华村以地缘和血缘为基础的信任关系淡化,熟人社会的中的情感要素为“利益”所替代。

(三)家庭角色

在传统家庭结构中,女性的家庭地位低。在日常的生活中,女性是家庭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她们要完成繁重的家务劳动,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家里来客人,女性却不能上桌吃饭,只能在男性都离桌后才能吃饭。男人长期在外打工,加重了女性的家庭责任和劳动强度,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所以传统的家庭结构里呈现出不稳定性和不完整性。在对一位白族女强人的访谈中,她是这样说到新华村白族女人的生活:

很多白族男人出去打工,家里所有事物都是女人在做,照顾家里的老小,还要出去做活。可是新华村的男人出去后,看到各种各样的女人,对比下家里的妻子,总有些不入眼。很多白族男人就找了新女人,在西藏上门,有的甚至将西藏的妻子带回家里来。③

从旅游产业不断兴盛的过程中,一方面,外来文化提升了女性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旅游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增加了女性的就业机会,提高了白族女性在银器制作和销售中的参与度,这些现象促进了女性地位的改变。从寸明辉媳妇福花的访谈中可以看到这一变化。

我来自旁边村子。以前都不会手艺,嫁到了寸家后开始学习了手艺,从下料、錾花一直到焊接我都是慢慢学会的。我主要做的产品是藏族的护身符,学会所有的手工艺用了一两年时间,这是老公手把手教的。在这个村子里会錾花的女人很多,但是会银器打制全套工序的人不多。在日常生活中,(我)和其他女人一样,除了要打制手工饰品,还要料理家务,照顾孩子。但是相比以前,日子好过多了,我们不仅可以打制手工艺品,都能上桌吃饭了。④

在新的生产模式下,新华村的妇女卷入了市场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家庭关系也有了变化。在摆脱了家庭约束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妇女参与到旅游产业中。银器制作工艺出现一种新的传承方式,即夫妻之间的师徒制。女性由传统的家庭妇女角色转变成为银器生产的主力军,其地位也有所提高。外来文化的融入和社会分工细化使女性拥有了更多社会资本,具有了与传统男权社会抗衡的实力。无论从家务劳动还是对家庭经济的贡献等方面来看,都不能轻视女性的作用。所以现代新华村家庭中的性别关系正在重新构建,向平等迈进。

(四)宗教设置

新华村以本主崇拜为主,主要有佛教(汉传)、道教和本主崇拜等信仰形式。村中现有鹤光寺、石泓寺、龙围寺和弥勒殿等佛教寺庙以及文昌宫、玉皇阁、星子庙、黑龙庙、央娜嫫庙、山神庙等道教宫观。本主信仰是白族信仰体系中的主要信仰形式,以自然崇拜为基础。本主在白族文化中,是指“本境之主”,即本地方的保护神,其来源呈多元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包括各类花、鸟、鱼、虫、佛道教神灵和英雄都可以成为本主。村中现有白族庙供奉本主“围巴老太”和“吴巴老太”等。

大量进入藏区打工的新华村银匠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开始信仰藏传佛教。藏传佛教随着这批人回乡而传入新华村,融入当地的信仰体系中。目前新华村的银器手工艺普遍有藏传佛教元素融入其中,比如:手镯都以金刚杵作为接口,九龙壶的底座和银碗的边缘也打制了藏八宝。

寸发标是村里有名的银匠大师。在他的观念中,自己的技艺形成于走南闯北打制银器的经历中,而创作灵感则来源于藏传佛教。对此他曾有如下表述:

藏族人会请我们到寺庙里打佛像。每天都有很多藏族人来看我们打制,在我们身边停留的时间很长。我一开始以为他们想要学习手艺,也没太在意。我们哪里知道那么多,在佛像面前跨来跨去。有一天一个藏族人很生气的问我:“你知道你在打制什么吗?”我说:“释迦牟尼。”那个人很生气的说:“你知道什么,你什么都不知道,这是我们的神,你怎么在上面跨来跨去。”当时他真的很生气,后来他说:“你们做这些要洗手,打制佛像的时候要沐浴,做完以后要把佛像高高的挂着,哪有你们这样跨来跨去,你们这样对佛不敬。”他说完以后,我突然惊醒过来,为什么藏族人打制的东西比我们的精美,原来他们是用心、用信仰在制作。⑤

这次经历让寸发标明白,制作的东西要活起来就必须注入灵魂。在西藏务工的过程中,寸发标成为了一名虔诚的藏传佛教徒,也因此得到了藏族人民的认可。他获得过第十七世噶玛巴的专门接见。噶玛巴与他的合影还悬挂在工作室,他认为这是自己在西藏获得的最高荣耀。同时他认为噶玛巴的接见让自己获得了信仰的力量。目前无论在他家里,还在工作室里,都供奉着释迦牟尼、药师佛、四臂观音等三尊唐卡佛像。每天清晨开始工作之前,寸发标都要上香、跪拜。

2009年,寸发标设计了一款藏文六字真言手镯。六字真言即“嗡嘛呢呗咪吽”,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咒。这款手镯的正面雕刻了藏文六字真言,尾部以两个金刚杵为接口。手镯的背面是取自道教阴阳和谐关系两组符号,天地万物的阴阳协调。寸发标对手镯的寓意作了如下解释:

“嗡嘛”的意思是所有事物的意思,“嘛呢”指所有美好的事物,“呗咪吽”就是“求”,求有不同方式的求,有真诚的求、有不图回报的求,因此认为必须祈求才有回报。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所得也不一样。我在创作的时候也是抱有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憧憬来雕刻九龙,这龙也变得祥和,戴起来也会传递幸福。这龙和西方的龙有了区别,西方的龙代表邪恶,面相就显得极其的凶恶和凶残,主要是塑造它的人的心态以及认识有了区别。⑥

寸发标只是长期在西藏打工银匠群体的代表,这个群体在藏区受到藏传佛教文化的熏陶。藏传佛教的文化要素随着他们回到家乡,这对新华村的信仰体系产生影响,这不仅反映在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他们创作智慧中,他们制作的银器多了一种元素,更增添了一种信仰。

四 结论与启示

新华村卷入了一个社会整体发展和变迁的进程中,村落文化重构与变迁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旅游产业的兴起席卷世界范围内的每一个角落,它促进了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和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现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过程,在制度设置、经济设置和文化模式等方面都需要调整和变革以适应外来文化的冲击。新华村虽然只是一个白族村落,但它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构成单元,同样卷入了这一场从内到外的重构进程中,它的变迁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从外来文化的强势传播趋势上来说,特定社会主体需要调整自身以适应外部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方向,这是一种迫于现有的情势而作出的反应。同时,社会主体在主动地适应外在环境的时候却为自身发展寻找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社会变迁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解和外来文化的融入,这是一个文化再造的过程。村落社会变迁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条件和环境,促使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向一个新方向转变。新华村村落文化变迁和重构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契机。一方面,原生环境被市场化、商品化和舞台化,部分传统文化将远离其原生环境,成为一种消费文化,文化需要重构以适应环境变化;另一方面,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被复兴和开发出来,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是建构一个开放且充满活力的社会所必需的重要条件之一。

旅游产业的发展促使新华村的传统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宗教设置和家庭结构等村落文化结构发生变迁,社会组织形式呈现专业化、“契约”方式缔结社会关系、家庭角色中的两性关系日趋平等以及精神信仰领域的开放性和理性化等特征标志着新华村正由一个传统的少数民族村落向现代村落迈进,并与现代社会同步发展。

注释:

①数据由新华村委会提供

②访谈摘自2013年8月12日新华村访谈材料8

③访谈摘自2013年8月12日新华村访谈材料6

④访谈摘自2013年8月12日新华村访谈材料2

⑤访谈摘自2013年8月12日新华村访谈材料3

⑥访谈摘自2013年8月12日新华村访谈材料1

[1]杨建文.产业经济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29.

[2]Pierre Bourdieu.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tic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3]王宁.旅游社会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4]和少英.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本体论”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2):17-24.

[5]张钰芳.走进他者的世界—新华村外来手工艺学徒群体的民族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2012.

[6]施仲军.旅游发展中的白族农村女性家庭角色的变迁—以云南省鹤庆县新华村为例[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06): 78—80.

[7]张晓萍,李芳,王尧.从经济资本到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的再认识[J].旅游研究,2009:13-19.

[8]舒瑜.卡里斯玛的流动与物的神圣化过程—以云南新华村制作的六字真言手镯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28-35.

[9]张建世.藏族地区市场与新华村白族的银铜工艺发展[J].中国藏学,2009,(04):79-83.

[责任编辑 龙倮贵]

Tourist Industry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Culture— A Case of Xinhua Village in Yunnan

XIE Yu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Kunming 650031,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in Xinhua Village of western Yunnan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regional social organization,social relations,religious system,family structure and other fields. It promot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culture. 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the impact on the local society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mandatory and temptation. It breaks the traditional social and cultural structure of Bai Xinhua Village and promotes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to a model village.

tourism industry;cultural structure;mandatory;temptation

C951

A

1008-9128(2015)03-0036-04

2014-11-05

解语(1984—),女,云南大理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问题。

猜你喜欢
村落旅游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