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润梅
(西安财经学院图书馆 陕西·西安)
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大发展、大建设之后,高校已由扩大办学规模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学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质量和水平上来。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应密切配合学校的学科发展和科研方向,开拓学科服务方式,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这也是各高校图书馆关注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目前普通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与重点大学、科研院所的图书馆比较相对滞后。普通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人数较少,有的图书馆甚至还没有建立学科馆员制。有的图书馆学科馆员还在坐等读者上门寻求支持和帮助,学科馆员深入对口院系、了解师生的信息需求的主动性较差。而且学科馆员的工作和业绩得不到应有的肯定,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工作忙于应付,流于形式,服务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由于长期对图书馆的软件建设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图书馆员的总体素质提高、人员结构搭配以及培养等方面没有整体和长远规划。尽管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正在逐步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化,大多数馆员都具有专科或本科以上学历,能较快地掌握文献信息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在传统服务模式和传统管理模式下,许多馆员总感到自己的专业难以致用,自身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工作得不到肯定和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稳定性和其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各种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开展力度不够。部分高校图书馆虽然改变了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对院系开展了多种服务项目,但由于部门设置界限突出,缺乏横向联系和配合,文献资源被分割,文献配置的系统性及科学性差,因此不能形成合力,分散了图书馆的力量和图书资料的共享,难以取得文献信息服务应有的效果。
第三,对口学科用户对学科馆员的信任度、满意度不高。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的专业性强,信息应用能力也比较强,信息获取渠道广泛,与外界信息交流迅速,对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往往缺乏信心和应有的了解,因而影响了与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沟通,使图书馆不能明确了解用户需求,影响服务与教学科研的融汇合作。
第四,学科多样性与学科边缘交叉与渗透,对图书馆员的要求更高,一个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能力由于受人员、资源、专业等方面的限制,难以满足本校所有用户的需求。
对于普通高校图书馆来说,要想为用户提供更为专业和针对性的深层次服务,除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外,迫切需要建立一种适应高校现有条件、便于实际运作、可持续发展的学科服务理念与实施模式。
发展需要学科服务应当围绕读者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随着信息环境的复杂化发展以及用户对专业化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单个馆员独立式工作已很难满足用户深层次的需求,有必要组建由多种类型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在协同工作的基础上,提供全面化、系统化、深层次的学科服务。
协同合作是学科服务发展的必然。首先,单个馆员的能力、精力有限,必须走协同合作道路,要在馆内努力营造学科服务整体氛围,强调协同服务;其次,靠单个图书馆的人力、物力也不能很好的提供学科服务,图书馆还应积极寻求馆外力量合作。
(一)馆内协同合作服务。学科服务是图书馆面向院系开展的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对学科馆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而当前普通高校图书馆人员结构比较复杂,整体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尽管近年来图书馆在人才引进上加大了对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的引入,但真正符合学科馆员素质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从学科馆员角度看,无论人数如何增加,与服务对象和信息需求相比,永远相对不足。即便有学科背景,加强专业培训,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个学科馆员也很难熟悉本校所有学科的研究方向。
学科服务首先要靠图书馆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与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取得实际成效。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不是靠个别学科馆员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具有不同专业、不同技术层面的馆员协同合作才能实现。一个学科馆员负责一个学院或系的学科服务,在时间上、精力上和服务水平上都是有限的。只有建立以每位学科馆员为核心并引导、整合图书馆其他部门相关人员的动态学科服务团队,相互之间密切合作,以特定任务为导向、知识创新为目的,努力营造一种学科服务的整体氛围,强调协同服务,才能有效实现学科服务的目标。各部门之间需要及时地进行信息交流。读者直接反馈的信息、馆藏资源有什么信息,都需要各部门与学科馆员之间互相沟通,及时了解动态。在各种电子资源服务过程中,学科馆员更要与技术部技术人员互相配合,共同解决使用中的问题,不断完善这些系统平台。而当各部门推出各种新服务时,也能及时通知学科馆员向对口院系进行宣传推广。各院系有什么需求,学科馆员及时反馈给资源建设部门。
其次,在学科馆员团队内部,更需要有密切合作,如果仅凭学科馆员个人努力,即使可以在某些点上有所突破,也绝对无法形成规模化效应,其影响力也会大大减弱。普通高校图书馆高素质的人才较少,很难满足各门学科专业的需要,而每一位学科馆员的经历和学识都不同,学科服务中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但学科馆员的服务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学科馆员间要互助、合作和共享,形成一种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团队关系,从而更好地为学科服务。只有合作,才能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共赢。
(二)图书馆与院系协同合作服务
1、与院系资料室协同合作服务。院系资料室是高校信息资源体系的一部分,与图书馆共同承担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任务。高校院系资料室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教学科研的需要而设置的学术性教学辅助机构,是为本专业的教师、科研人员、学生提供专业服务的场所。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与本院系有关专业文献情报的收集和研究,面向全校有关专业人员开展文献服务。
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是相对独立的,各有优势与不足。但两者紧密相连、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是高校图书馆情报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的整体。构建一个新的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关系,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的优势和特点,使各院系资料室成为某一学科文献信息资料的集散地,进而成为研究型的资料室,在高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之间建立起一个以校图书馆为中心,既有集中又有分散、结构完善的文献情报服务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应将资料室学科馆员纳入图书馆学科馆员行列之中,支持资料室学科馆员的工作,有意识地、及时地、常态地向资料室学科馆员介绍、推广图书馆的新藏信息,使其能及时地宣传、推广图书馆新老文献信息,及时回馈这些资源的使用情况,解决或者回馈读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不仅使图书馆的学科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也使图书馆多了一批资源宣传员、图书馆与院系师生读者之间的联络员。这些合作的实现是图书馆与资料室之间的真正结盟,它不仅仅是整合资料室馆藏文献资源,也是对资料室人力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将有效地、经济地提高图书馆与资料室的服务水平。
改变以往的图书馆与资料室文献资源分别订购的方式,召集院系的专家座谈,针对相关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问题共同探讨,制定一定时期内资源建设的规划。区分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功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料室将重点放在内部刊物、内部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学术会议文献等文献和教师科研成果的收集、整理和保存上。将院系资料室有价值的资料数字化,建成数据库,并与图书馆的数据库连接共享,不但能够更好地保存,更可以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实现共建共享。
2、与院系教师的协同合作。如今,图书馆与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服务关系,即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提供者与被提供者的关系,而是共享利益、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的合作伙伴关系。图书馆积极主动开展学科服务,本着足够的诚意和尊重与教师开展合作,走进教师的意识之中,走进教师的需求之中,让院系教师接受学科馆员、认可学科馆员的专业实力,支持和配合各种合作项目。
让教师参与馆藏资源建设,可以使有限的文献资源购置经费花在真正所需的资源上。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性,可以采用很多方法,但不管哪种方法,都需要图书馆积极主动地开展联络工作。图书馆在图书采购时应组织学院各专业教师代表参加,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更具专业性、实用性,同时图书馆这种诚挚邀请专业教师参与采购的方式,使教师开始关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教师对图书馆资源的满意度会明显提升,同时对图书馆员的工作也会理解和支持的,反过来会促进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学科馆员与教师学术研究合作。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是集教学、科研为一身,除了教学任务外,有时还需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学科馆员应加强与教师的合作联系,真正介入到项目的科研过程中。作为科研项目组成员之一的馆员,即便不能撰写研究计划、研究报告,发表研究成果,但至少可以利用所掌握的丰富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收集、整理、评价并筛选相关文献资料,为教师做好项目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一方面馆员通过参与科研工作提高了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馆员的专业化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合作,如建立博客、QQ 群等方式进行非正式交流,或借助图书馆年会和其他学术会议的机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求共同发展。
学科服务的推进需要多方面的合作与参与。只有推行多方面的协同合作学科服务模式,才能使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实现真正的价值。更多的具体形式需要各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环境和条件,不断创新发展,学科服务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成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进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1]胡良.学科知识服务:大学图书馆专业化发展新视角[J].图书馆,2010.2.
[2]钱薇,严刚.高校图书馆与系资料室的协调[J].中国出版,2010.6.
[3]范爱红,邵敏.学科服务互动合作的理念探析与实践进展[J].图书馆杂志,2010.4.
[4]李春旺.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10.
[5]沈筱璇.集成式合作模式——图书馆与院系合作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学刊,2006.5.
[6]饶坤英.行业高校学科馆员合作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3.
[7]崔海峰.学科馆员和教师协同合作新途径探讨[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2.
[8]陈永平,刘崇学.论学科馆员馆际协作联合保障服务机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