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进辅导员角色转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3-29 00:01李洋,刘新跃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辅导员政治思想

李 洋 1,刘新跃 2 (1.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241003;2.安徽工业大学,安徽马鞍山243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679(2015)05-0065-04

收稿日期:2015-01-03

作者简介:李 洋(199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On the university’s counselor rol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LI Yang 1,LIU Xin-yue 2

(1.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s,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2.AHUT,Ma’anshan 243002,China)

Abstract:The university’s counselor is a new force of campus team.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student role to the counselor,the role conflict will emerge,such as theoretical grasp,lack of working experience,and weak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Discussion is made on how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ole-conversation of new counselors,to take on a good job which needs the new counselors take an active part in pre-service training,to enhance the work cognition and self-learning,to promote theoretical accomplishment and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which will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experiences,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and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ability.

Key words:universities;new counselor;role transformation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增多,作为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高校辅导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的出台,表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全新的阶段。高校辅导员队伍包括专职辅导员和兼职辅导员。每年各高校会有一批新的辅导员充实到专职辅导员队伍中。本文着重讨论在进入辅导员队伍之前从未或很少从事过学生工作的、由学生角色转到辅导员角色的新进辅导员群体。由于这一部分新进辅导员的特殊性,在转入辅导员角色中会遇到一些角色转换方面的问题。本文就高校新进辅导员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帮助新进辅导员尽快适应辅导员岗位的要求,更好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 高校新进辅导员角色转换

社会角色是指处在不同社会地位,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有不同的个体行为模式以及他人对这一角色的期望和要求。辅导员作为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党和政府、社会、高校、学生对其有特定的要求。高校新进辅导员作为辅导员队伍的新生力量,要想做好辅导员工作,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势必要遵循社会各界对这一角色的期望和要求。由原来的被管理者走向管理者角色,就涉及到角色转换。所谓角色转换,是指角色主体出于自身某种变化的需要,从某角色向其他角色转换的过程,是不同类型角色的变化。“角色转换的目的,就是满足角色期待,实现自身价值。” [1]、“情境的改变是社会角色转换的依据,社会角色转换是情境变化的要求和表现。情境的改变,往往标志着人们社会关系的变化,引起个体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的变更。” [2]不同的社会位置,赋予个体不同的义务和权利,要求他适应新的行为规范,形成特定位置中应具有的角色行为,否则,就会发生角色中断,乃至角色失败。角色冲突是普遍存在的。不过,可以通过角色协调使得角色冲突尽可能地降至最低限度。协调新旧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是角色学习,即通过观念培养和技能认知训练,提高角色扮演能力,使角色得以成功转换。高校新进辅导员原本处于学生的位置,在学校里有辅导员、教师、行政人员的帮助,只要努力掌握科学知识、锻炼自身技能就可以了。转到辅导员岗位后,由于一时还不能从学生角色转到辅导员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些角色冲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新进辅导员,就必须克服这些冲突、问题,尽快适应自己社会关系的变化、社会地位的改变,使自己的角色行为接近和符合人们对辅导员岗位的期待和要求。

2 高校新进辅导员角色转换存在的若干问题

2.1 理论掌握不够

目前,大多数高校严格控制新进辅导员质量,在录取选用时坚持比较严格的标准,将那些整体素质较强,比较符合辅导员职业要求的人才选拔到辅导员岗位。现阶段新进辅导员来源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来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生;二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辅导员职业的角色定位及身上肩负的责任,要求新进辅导员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来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经历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有着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涉及辅导员工作的思想教育、道德引导、学习辅导、社会实践、情感教育、安全稳定、就业辅导等职责要求的训练还略显不足,而来自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其他专业的学生“理论功底比较差,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缺乏思想政治工作原理、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知识,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和专业培训就上岗,明显缺乏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3],难以满足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要求,很容易跟着感觉走,对大学生常见的思想、心理、恋爱等问题,处理的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

2.2 工作经验不足

当前高校新进辅导员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他们的年龄一般在25~30岁之间,他们比较年轻、活力十足,易与学生沟通,易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他们学历水平较高、思维方式较新,在工作中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做出大胆的创新,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新进辅导员生活、社会经历较浅,工作经验、处事能力、工作技巧不足,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是那么成熟。

作者曾有幸旁听安徽省2014年高校辅导员上岗培训班的课程。通过参加小组讨论、课间与前来参加培训的辅导员交流,发现工作年限在两年及两年以上的辅导员在谈论自己的工作感受时不仅能够叙说出自己在平常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难题,而且能够在解决完这些问题后总结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很多这类辅导员感慨到“如果能够再来一次,自己能够更好地处理好某某问题”。然而对于那些刚刚上岗的新进辅导员来说,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少能够给出比较有价值的建议、意见,大多是对以往辅导员工作经历、处事方式的概括总结,自己切身体会到的相对较少。总体来说,高校新进辅导员由于生活、社会阅历不足,在工作经验方面是比较欠缺的。

2.3 心理调适能力不强

高校新进辅导员一般比较注重他人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学生对自己处理问题、开展活动等是否满意;同事是否愿意与自己合作,领导是否满意自己的工作,对自己是否认可等看得较重。倘若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肯定、获得较多的认同,那么高校新进辅导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就会充满干劲,比较有成就感;相反的,如果没有得到自己期望的认可,可能会产生沮丧情绪、否定自己等,工作的动力也随之减少,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新进辅导员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追求上进的表现,但是出现的消极方面不得不说是高校新进辅导员心理调适能力不强的表现之一。

高校新进辅导员可能在角色认知方面产生一定的困惑,但是一颗愿意为学生工作而竭尽全力的心是有的,愿意一心一意做好学生工作、服务好学生的心是有的,愿意陪伴、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心是有的,有这一点,新进辅导员角色困惑的问题将不难解决。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新进辅导员必然能够克服角色困惑带来的不适,认清自己的位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面对复杂、繁琐的学生工作,校园里的各种人际关系的限制,新进辅导员不得不随时切换各种角色,由此带来的角色冲突压力极大的挫败了高校新进辅导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许多新进辅导员不仅难以适应这种角色冲突,而且渡过角色转换期的过程比较艰难。这种境遇之下,需要高校新进辅导员有一颗坚强的心,有极强的心理调适能力才能化解角色冲突带来的角色混乱。

3 高校新进辅导员角色转换问题解决的对策

3.1 参加岗前培训,增强工作认知

岗前培训是角色主体开展角色学习,实现角色转换的重要途径之一。岗前培训一般有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两种。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校内培训主要是对本校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所谓系统培训主要是对校内规章制度、学校基本情况、学生事务处理的常见方法等相关情况的培训,是一些基础性的培训。新进辅导员通过校内培训能够较快地掌握所在学校的情况,习得该校在处理学生事务上的常规经验,能够独自应对学生生活、学习、心里方面的一般矛盾、问题。校外培训主要是通过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举办的高校辅导员培训班进行。这种模式的培训多以专题教学的形式开展,针对每个专题,邀请德高望重的、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专家、学者给新进辅导员讲解自己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体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研究成果。这些专题涉及党团组织、班级建设、校园文化、学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社会实践、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资助育人、学生网络行为引导、紧急事件处理等。新进辅导员通过积极参加这种专题模式的培训班,能够在短时间内增进对辅导员工作范围的认知,能够较快地实现角色转换,迅速寻得对辅导员岗位的归属感。通过岗前培训,新进辅导员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岗位所肩负的重大使命和责任,通过对所在学校、学生事务类别的掌握,更好地把握辅导员应该做哪些事、应该关注到哪些方面、如何做好学生工作,增强对辅导员工作的认知,明晰自己的岗位职责。

3.2 加强自我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4]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严峻任务,高校辅导员要想做好这个工作,成为一个合格的辅导员,应具备“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牢固的法制观、积极的创新教育观、强烈的竞争观、强烈的信息观、科学的发展观基本素质。” [5]这些基本素质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自发产生的,它需要高校辅导员不断地学习。对于新进辅导员来说更应该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对于那些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者相近专业的新进辅导员来说,需要自主学习,加强这些基本素质的培养。而来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新进辅导员也不能放轻松,毕竟在学校里学习的主要是基础理论,为了做好辅导员工作,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道路,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形成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从容应对各种难题和挑战,努力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理论学习特别需要加强对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领会,辅导员工作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起来的,不仅关系学生、院系、学校的发展前途,更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前进历程。倘若辅导员同志在工作中不能首先弄清楚中央的高等教育政策,很难将中央精神传达给学生,很难结合学生、学校实际,贯彻、执行中央政策,将有关政策落实到工作中,促进学生发展。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还应深刻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源于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这一基本规律的认知不是凭空产生的,既需要辅导员多与学生接触,在生活中认识、把握学生的思想品德面貌,也需要辅导员掌握前人总结、研究出来的关于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这就要求新进辅导员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关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

3.3 积极参与讨论,弥补经验缺失

经验总结不仅仅包括对他人经验的总结,更在于对自己作为学生时期经验的总结。现在高校对新进辅导员的最低学历要求多为硕士研究生。在本科及硕士阶段,新进辅导员大多有过不同的辅导员,这些辅导员日常工作的方式、方法,许多学生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对这些过往经历的归纳总结是高校新进辅导员弥补自我经验缺失的途径之一,通过对自己经历的深究,更能明白学生的需求究竟在哪里,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才能更有把握的做好日常工作。当然这些经历或许有些浅显,这就要求新进辅导员一方面接触更多的有丰富经验的“老”辅导员,积极地向他们学习;另一方面,积极与学生沟通,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现状,了解学生的需要,如此一来,才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现阶段,不管是中共中央还是教育部都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都给予极大的重视,并相继发布了相关文件。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部分高校在辅导员的设置方面并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很多学校在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配置上还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的1∶200,相当院系的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远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高校新进辅导员刚一接触工作就要应对数量众多的学生,难以进行有效的学生工作,整天忙碌于学生工作中,生活中除了学生还是学生,每天被大大小小的具体事务所缠绕,很难从事研究工作。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在他们看来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这样的情形不仅摆在高校新进辅导员面前,对于很多已经有一些工作经验的辅导员也是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新进辅导员在工作中吸收、借鉴那些工作上得心应手的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以及处理学生事务时的方法。方法是在思想的指导下执行的,仅学习方法只是从他人那里得到一点点的经验,高校新进辅导员要想更好地做好工作还要去追寻他人方法之下的思想根源,探求究竟是什么指导其得以如此顺利地做好工作,从源头上寻得思想的指导,得渔而不是鱼,才能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方法。

3.4 强化能力锻炼,优化能力结构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做出了具体规定,主要包括: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健康生活,组织开展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管理、处理学生日常事务。“相应的可以归纳辅导员的业务能力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引导能力;第二,心理辅导能力;第三,文化建设能力;第四,防突应变能力;第五,管理执行能力。” [6]这些能力基本上涵盖了辅导员职责所需的能力要求。作为高校新进辅导员,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些要求,这就要求新进辅导员强化能力锻炼,优化能力结构。

强化组织管理能力。高校新进辅导员面临的首要工作是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学生党支部、团支部以及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集体。辅导员在组织、实施、指导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既要从全局出发、从整体出发,进行决策和调控,又要从细节出发,着眼于微观层面进行引导和指挥。一个有着卓越组织管理能力的辅导员,具有很强的向心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从增进与学生关系的角度出发,作为新进辅导员如果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也易于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通过其卓越的组织管理能力,可以“凝聚班级全体同学的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在各种活动或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7]

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要求辅导员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是联系学校与学生、家长、各科教师与学生的纽带,“不仅要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及其家长打交道,在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带领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参与‘实践、实习、就业’基地建设过程中还要与用人单位、各社会团体打交道”。 [8]这就要求新进辅导员有很强的交往能力,学会并善于与各种人员接触交往,处理好与各方的人际关系,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形成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人际环境,使自己能在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进行辅导、教育、管理工作。

新进辅导员还应加强基本事务处理能力。基本生活事务是指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辅导员能够更好地了解、解决学生在心理、思想、生活中存在的矛盾。辅导员应抓住问题所在,针对具体问题实施切实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化解问题,帮助学生成长,督促学生向符合党、政府、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辅导员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仅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促使自身不断学习,而且能够积累经验,锻炼自身能力,积累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新进辅导员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解决学生遇到的矛盾、难题,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猜你喜欢
辅导员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