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恺鑫,宋晓洪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28)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企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通过对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学习,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经济发展承受着来自多方的压力,包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压力和来自省内外企业的竞争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黑龙江省知识密集型企业只能依托技术创新能力来提升自身竞争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对黑龙江省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既可以为全省支柱产业、辅助产业以及新兴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又可以持续地产生研究技术创新的动力,推动创新从单个企业扩散到整个产业,从而有效推动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全省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黑龙江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包括高技术产业中除去服务业的部分,同时它是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通过技术创新形成核心能力,并能合理地调动创新资源,发挥知识创新人才的创新性的一种先进制造业,并且是处在知识产业体系中知识应用环节的产业[2]。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了知识密集型产业市场竞争力。
创新主体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通过专利优势企业培育和专利奖励等政策引导,企业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2011年,全省企业专利申请量4 582件,同比增长52.1%;2012年增长到8 509件,同比增长85.7%;2013年达到10 433件,同比增长22.6%,突破万件大关。通过开展高校院所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培育工作,促进了高校院所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的大幅增长。2011年全省高校申请专利4 217件,同比增长44.4%;2012年达到7 054件,同比增长67.2%;2013年达到8 791件,同比增长24.62%。2011年全省科研单位申请专利522件,同比增长46.6%;2012年达到688件,同比增长31.8%;2013年科研单位申请919件,同比增长33.58%。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12年全省专利工作再上新台阶,全省专利申请量达到30 610件,同比增长30.6%。全省专利授权量20 261件,在全国排名由第17位上升到第15位。专利申请结构有效改善,发明专利申请同比增长39.6%,超过全国平均值15.6个百分点,增长率居全国第8位;有效发明专利7 403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933件,专利密度居全国第13位。职务申请同比增长74.2%,与非职务申请相比占比过半;企业与高校成为专利申请的主体。截止到2013年累计有效注册商标注册为10.131 8万件,达到了国家知识产权纲要所规定的在2015年10万件的目标。
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由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六个产业构成[3],涉及到224个行业小类。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新兴产业企业户数达到721户,工业总产值实现1 786.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 751.6亿元,利税总额161.6亿元。测算工业增加值455.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6%,同比增长15.1%,增速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个百分点。其中,生物产业145.3亿元,增长19.2%;高端装备制造业136.3亿元,增长6.3%;新材料产业实现116.9亿元,增长10.7%;节能环保产业33.2亿元,增长12.2%;新能源产业完成增加值19.0亿元,增长41.8%;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5.0亿元,下降15.6%。由此可以看到,黑龙江省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
黑龙江省的现有企业大多属于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驱动力不足,产品研发环节薄弱,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投资不大,尚未完全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微观环境和管理机制等因素影响,传统企业的创新思维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相对缺乏灵敏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生产和经营的竞争意识,依靠技术创新来加大市场份额的理念有待加强。
黑龙江省的资源在行业、部门之间分布不平衡。创新体系的良性互动较小,缺乏市场拉动,缺乏创新激励机制,造成科技资源布局分散。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作为黑龙江省优势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旧按传统的技术和学科领域建制分割,各自埋头苦干,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缺少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发展,由此导致产学研不能紧密有效地结合,面向企业提供高水平技术服务的公共创新平台短时间难以形成。优势科技人才的大量研究成果,并没有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生产力。
目前,黑龙江省的大多数高科技人才和专家集中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的高科技人才比较少,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黑龙江省虽然拥有众多的科技人才,但缺乏年轻的、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生物技术等工程技术人员不能满足当地企业的需求。
黑龙江省重要的创新团队在不断壮大,科技投入也逐年增加,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需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环境适应力,因此,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投入,目前情况下知识密集型企业需要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于企业的利润,另一部分来自于政府的投入,但政府的投入占的比重较小。
从金融领域来看,黑龙江省的金融体系存在信用等级低,国家贷款金额较少的问题。为了改变现状,国有商业银行开始采用“零风险贷款”的销售体系,由此大银行和企业创新项目之间的程序变得更加繁琐复杂,并且条件更加苛刻。从现有的保障机制上来看,信用担保体系构建尚不完善,缺乏对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缺乏成熟的产品,对知识密集型企业产品研发所需资金提供的支持力度较弱,影响了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现。
为了规范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环境,促进黑龙江省知识密集型企业发展,应该鼓励探索创建发明专利的宏观环境,完善黑龙江省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的知识产权部门和执法部门应该负起责任,调用相关的专业人才,创立一套完整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充分体现出法律的规范性和公正性[4],为黑龙江省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黑龙江省政府应该加大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的财政支持,建立特别的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包括税收扶持和财政拨款,以此来支持黑龙江省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技术开发。除了政府财政拨款外,还应该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积极调动社会力量[5],加强对黑龙江省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投资。针对该行业的特征和相关业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由全体成员认可的理念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等总和。它决定了企业经营行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知识密集型企业通过创建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同时,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双赢”和“多赢”。
市场竞争集中表现为企业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是由技术决定的,而技术的竞争是人才决定的,企业创新离不开人才。知识密集型企业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创建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进一步激发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不断地研发新技术,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1] 李红,申晓飞.我国知识密集型企业专利能力的构建与评价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9):67-70.
[2] 陈伟,沙蓉,张永超,等.我国知识密集型产业专利创新绩效评价研究——基于 DEA-Malmquist指数方法[J].管理评论,2013(8):39-45,53.
[3] 卢文光,关晓琳,黄鲁成.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J].技术经济,2013(7):13-17,89.
[4] 吴舟,夏管军.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108-109.
[5] 罗曼.基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动向[J].经营管理者,2011(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