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伟,韩国元,易英欣,苏 屹
(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国防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育支撑系统研究
陈伟,韩国元,易英欣,苏屹
(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根据国防高等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国防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育支撑系统,包括人才培育理念、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人才培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三部分,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国防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育支撑系统运行,实现国防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育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为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国防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育;人才培育支撑系统
国防高等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利益得以保障、国家意志得以体现、国防现代化得以实现和军事变革的直接驱动力量,在国民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方面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防高等院校中支撑体系对于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体系的发展及运行起着影响和决定作用。对国防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支撑体系是基础。完善的支撑体系将通过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体系建设,促进技术改革与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强国防科技工业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同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创新支撑体系整个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即政府支撑系统、社会服务支撑系统和人才培育支撑系统。三个系统分别在提供宏观政策保障,提供金融、中介、基础设施保障和提供人才保障三个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
1国防高等院校人才培育系统构成及目标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人是最基本的要素,人是完成创新活动的最终主体,因此,对于国防科技工业创新活动,创新人才培养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人才培养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也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1],国防高等院校人才培育系统由人才培育理念、人才创新能力培育体系、人才培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三部分构成。三者之间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人才培养中,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于人才培养系统。
大多情况下,国防科学技术具有尖端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因而对相关专家和人才队伍的水平和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2]。要想达成这一要求,保障国防科技工业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国防科技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就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而使军民两用技术的研发、使用和推广得以实现。全面提高创新人才的培育效率是国防高等院校人才培育支撑系统的目标。培育效率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是借助于培育系统的整体作用,提升国防科技工业中所培育的创新型人才的数量;第二个层面是借助于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优化协调,提升所培育的人才质量,从而使国防科技工业人才数量和质量得到双重飞跃,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体系有稳定和高水平的人才支撑系统。
以提高国防高等院校人才培育效率为目标,从人才培育理念、人才创新能力培育体系、人才培育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这三个层面入手,将企业、高校及社会等各方面资源加以利用,使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型人才的培育进度加快,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人才保障得以充分提供。
2国防高等院校人才培育系统分析
国防高等院校人才培育系统由人才培育理念、人才创新能力培育体系、人才培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三部分构成。其中,人才培育理念是关键,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核心,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是保障。
高等院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和人才培育的摇篮。因此,部队院校、军工院校和地方院校要加强协作,共同培育,实现能军能民的人才培养目标[3]。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国防科技工业而言,创新是其重要的特征。只有创新才能持续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竞争能力,使国家安全得到保障。培养创新人才的学习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点,较强的学习能力是传承现有知识和技术的基础,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创新。因此,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上,高等学校必须以讲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导向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导向进行转变。
为国防领域培养人才的国防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适用国防建设和国家产业安全的需要,突出国防科技工业两用人才的特征,在教学中不再是以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和方法为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是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培养专业技能,实现更高层次的知识创新。因此,高等学校要牢固地树立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培育创新教育理念,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途径,以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育为重点,营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环境,转变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教育体系和模式,使创新思维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都能得到体现。创新型的高校教育观念,首要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等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传统教育往往只是将知识传授作为主导。因此应从宏观的角度,引导学校向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办学方向的模式转变,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创建创新校园文化,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为个性化发展特点显著的学生,在个人成长中搭建平台,提供拓展的空间。
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体系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培育体系,应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主要包括知识获取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知识获取能力是学生通过在大学经过系统的训练,所具备的自主学习能力、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反映了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和适应未来变化的能力;专业能力是在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获得的在所研究领域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通过参加导师团队科研训练,培养和训练所具备的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复杂环境中对信息的捉捕能力、同时从事多种工作的协调和控制能力、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行业特色学校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营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并为这种能力提供展示平台的校园文化环境。
对于目前国防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军民脱节的问题,应该在培养方式、教材选择以及培养对象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必须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4],使企业、 高等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对新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5],应吸取发达国家国防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育的经验,实现国际经验的融合。另一方面,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要对自身的培训机制进行完善。在创新活动实现时,相关企业会直接与市场发生交流,对创新的发现也有着敏锐的嗅觉,所以通过企业对人才技能进行训练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要营造全社会对知识重视、对人才重视的风尚[6],加强创新教育的全民性和终身性,创新意识在国防高等院校中不断提高,并尊重首创精神,激励创新人才潜力,提供宽广的舞台,鼓励探索和创新。
在对课程资源体系进行规划时,要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为出发点,在课程选择方面,要将课程与学生在市场上的发展方向相结合,使课程教学实现和就业相结合。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所培育的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创新的生产实践;另一方面,也会使相关企业员工实现更快的发展。同时,还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进行人才选拔任用时,要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使人才得到最优利用。
人才培育过程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对于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保障作用。在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亲验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采用典型案例进行的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还原性和仿真性,是针对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活动过程中实际问题的真实描述。对于学生来说,每一次“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就像在全真模拟环境下亲自参加了一次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经营活动、管理和创新决策,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所学理论进行了充分的尝试,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同时,为了在案例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实现应有的教学目的,在每个案例中设置相关的思考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同时,将参与案例分析的学生分成小组,对思考题进行小组讨论,将分析讨论的结果,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要求每个发言的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以全真模拟的形式在限定的时间向全班汇报。最后,由任课教师对每个小组案例讨论进行简要评析,并结合小组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评定案例分析成绩。
“案例教学法”和“亲验式教学法”的结合运用,将知识与学生的智慧融为一体,引起共鸣,使他们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将新知识在他们亲身体验中消化理解,加深认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热情投入和参与,引发出了各种有益的联想和深刻的思考,让学生冲破原有的一些思维方式,开拓思维、打破常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客观的认识自己、正确的认识他人,使学生受益匪浅。在实验课教学中,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实验课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是将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同现代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的一种实践,丰富了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增强了实验课的实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训热情、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为国防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促进科技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7]。因此,应该把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创新体系人才队伍培育和建设,作为促进国防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保证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型人才培育数量和质量对于推进国防高等院校建设,提高国防科技工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国防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鲁明勇,王兆峰.营销创新人才培育的三维系统观[J].当代教育论坛,2005(17):60-61.
[2]夏志勇,刘希宋,姜喜龙.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人才培育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1):167-169.
[3]刘敏.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体系建设[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34-38.
[4]杨梅枝,刘永涛,焦永.我国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3):165-171.
[5]任锦鸾,刘丽华,刘虎.创意人才培育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8):67-71.
[6]海松梅.中原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育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4(2):114-117.
[7]何泉,吴田.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育机制与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3):92-95.
[责任编辑:路晓鸽]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support system of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CHEN Wei,HAN Guo-yuan,YI Ying-xin,SU Y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ies in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is paper proposes a support system of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cluding three parts: talents training philosophy, talents innovation capability training system, talents training course content and teaching-reforming methods which are analyzed deeply. Through running the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support system, the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ies can increase the number and quality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provide talents support for national defense security and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Key words: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ng talents support system
作者简介:陈伟(195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10219);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BC1213036)
收稿日期:2015-09-2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679(2015)06-00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