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5)06-0064-05
收稿日期:2015-08-20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资助项目[2013ZY008]
作者简介:郑 琰,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助教。
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高速发展,各种数据以指数级速度增长,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数据爆炸将我们带入大数据时代。近些年来,海量的数据成为极具价值的财富,大数据开始蔓延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从而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大数据开启了重大的时代转型之门,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系统,也正因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悄然发生着改变。高校作为集思想活跃、知识密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充分三大特点为一体的前沿阵地势必受到大数据浪潮的冲击 [1]。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高校德育工作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探索高校德育新模式是我们当前亟须面对的课题。
一、高校传统德育方式的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高校德育工作愈加重视,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德育工作也不断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今,在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也面临许多新任务和新要求 [2]。
1.教学模式单一,教育效果受限
长期以来,大学生德育将思想品德当成知识来学习,刻板地预先限定知识内容,试图让学生接受这种静态的、抽象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虽然完成了技能和知识的教学任务,但却存在一定的问题:笼统的品德教育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改变不了学生的态度情感,不能完成意义构建。
高校传统德育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道德价值观的灌输,由教师向学生讲解、说服、示范正确的价值观念,结合奖惩等手段,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素质 [3]。该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广泛运用,但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形成权威主义的他律品德的倾向,另一方面,该方式注重一味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没能做到将学生的表现和理论相结合,容易演变成为“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从理论上说,机械化地灌输德育,试图让学生内化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主张道德理性以及道德知识作用,但本质目的是使个体更好地、更加无条件地服从一种外在的、既定的标准,其实质是一种蔑视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教会顺从”的德育模式,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反而会令学生在现实和网络社会的道德冲突面前变得困惑和迷茫,无法真正达到提高大学生德育水平的客观目的。
2.教师主导过度,个性教育缺乏
传统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德育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对学生均实施统一的方式,在政治思想和校园文化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将学生看成无差别的群体,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德育所要秉持的真理和人格力量荡然无存,反而成为压制学生自由意志和自主选择的桎梏,更是与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精神文化前提———主体人格的独立和自主的要求格格不
入[4]。
同时,这样的德育对学生的辨识能力和信息分解能力等方面无任何培养的促进性,反而会加深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心理迷茫和信息鸿沟,无法随时随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进行监管,并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脱节。
3.评价方式过少,教育效果狭窄
高校传统德育的评价以“分数”来量化衡量,通过考试或实践而获得分数,并以此评价德育的水平与效果。当前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指标中,多以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为主,具有较强教育者主体色彩,缺乏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关注 [5]。同时,可观察量化的行为依据,往往具有“内隐”与“外显”的不一致性,以此来评价德育效果,显然具有偏差。实际上,完全量化的德育评价也会产生无法量化和过度量化的两难困境。因为无论是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还是人文素质,均是个体的内涵,如若没有较好的科学认识和全面的技术支持,很难确切地量化各项指标,进而容易导致德育效果狭窄化。
二、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大数据(big data megadata),指海量的、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数据,其中心内容是指需要凭借新的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信息资产。即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 [6]。
大数据的特点有四个,总的归纳为4个“V”———volume(数据容量大)、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velocity(处理速度快)、value(价值密度低)。容量大,即大数据的数量多,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类型多,是指大数据的种类多,来源广,不仅限于文字,还有网络日志、视频、地理位置、图片等;速度快,是指大数据的传播速度快,增长速度快和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是指对大数据的合理利用,科学分析才能带来很高的价值回报。
2.大数据时代与人们的生活
享誉全球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他们认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利用,标志着又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7]。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8]。维克托·马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的著作《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指出:“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也是改变市场组织结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 [9]大数据和大数据时代是时代变革的开端,通过分析海量数据,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机遇,给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并从中获取深刻的洞见和巨大的价值。
(1)信息种类多元化 在种类繁多趋势多元的大数据信息时代影响下,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丰富、多元的网络信息冲击着传统主流理念的主导性;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交互性深刻影响着原有引导方法的单向性;原有刻板化的传播模式受到了网络发展的创新性带来的挑战。此外,网络信息总量庞大,鱼龙混杂,除了能为人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丰富资料、开拓人们眼界、丰富人们生活的信息之外,许多严重毒害人们心灵的信息也充斥其中,包含色情、暴力、煽动性言论和伪科学内容等不良信息。这些垃圾信息已经对网络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人们面临着一大困境:如何在复杂的海量信息中快速而正确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传播快速化 在这个信息时代里,信息容量、信息传播和处理的速度以及信息的应用程度等都在飞速增长,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对人们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成为网络传播的重要平台,任何人都能获取大量的信息甚至发布信息,思想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在新兴媒体的促进下,社会公共思想文化的结构越来越多元,人们的思想观点不再机械地接受外来强加的观点,而是在吸收和接受外部的思想的基础上自由形成的,潜移默化的间接教育成为其主要来源。
(3)信息渠道多样化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介,例如报纸、广播和电视,而是在向网络媒体转变。
大数据时代,人类对数据的需求将与日俱增。随着人类对数据需求欲的增长,必将进一步要求开放数据共享。同时,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的一言一行都能转化成数据,这些数据无处不在,势必造成大数据易得、开放与共享的趋势。比如,微信、微博、论坛和人人网等各种网络社交工具将产生海量的数据,这将相对开放易得。
(4)数据预测规律化 预测性是大数据的核心,也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优势。大数据时代重在发现规律,预测未来,为探索未知的现象提供全新载体,为人类的需求提供个性服务。这种预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无需理论假设即可通过大数据去预测趋势与规律。
大数据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且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政府工作中,政府可以对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进而提高政府的决策效率,减少决策失误,以确保国家的各方面平稳运行。在教育领域中,可以通过大数据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也可以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来指导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对于个人服务领域,大数据结合个人定位服务可以拉动包括互联网、零售业、电信和媒体等在内的多种行业的发展。大数据之所以能开启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原因是数据将成为未来世界的核心元素,任何行业、任何个人都无法逃避。
三、大数据催生高校德育从单一走向多元
在大数据时代的冲击和陶冶下,大学生的思维、学习、生活、沟通交流及理解世界的方式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与其他年龄层相比,青少年群体在网络上的表达欲更强烈。其中,10~19岁青少年最积极在网上发言,占50.2%;其次是20~29岁的网民群体,占46.6%。网络空间赋予处于思想意识形成期、思想表达欲强的青少年群体更大的表达空间,这虽然有利于培养个性,但也存在虚拟与现实混淆、言论的群体极化效应等问题,影响青少年的社会认知 [10]。
2012年,美国发布了《大数据研发倡议》(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并形成了国家战略,以推进大数据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转变教育和学习模式,迎接大数据所创造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开启了时代转型的大门,各个行业在面对大数据和大数据时代时,都在积极探索和发掘新的契机,高校德育系统也因“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党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11]。高校德育工作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是当前亟须面对的课题。大数据时代促使高校德育必须改变过去的单一模式,转型为多元化模式,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更新教育思维,创新德育理念
大数据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思维。大数据思维有三个重要的维度:描述思维,相关性思维,攻略思维。在大数据继续预测以及分析之后,可以对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相关策略的调整,从描述到预测,最后到攻略,是大数据思维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12]。
用大数据探索德育工作规律的方式,利用数据来发现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与成长规律,观察学生道德的复杂行为模式,了解各行为模式间的关联,帮助重新审视学生的需求,通过高新技术以及细致的分析,给予学生恰当且适时的教育及干预。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德育理念也需得到相应的创新以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坚持教育民主化,增强网络信息资源和全球化意识,以教育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选择、自我建构与交互合作、自我调控与自我激励等为德育原则 [13],以实现德育资源最优化和德育效果最大化。
同时,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德育还应坚持可视化、个性化、预测性等新的理念。可视化是指把学生的行为以数据方式进行汇集,整合不同领域数据,根据评估体系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可视化的精准图示。个性化是指根据数据分析结论和思想行为的可视化描述,针对不同教育对象采用相应教育对策的教育过程;预测性是指基于动态数据分析和关键热词评估,对学生的舆论舆情和思想行为的发展趋势能够作出准确的预测判断。
2.营造德育环境,拓宽德育阵地
大数据时代产生的信息爆炸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地,其对高校德育环境建设也带来很大的挑战。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高校大学生能在网络上获取大量多元的信息,但由于我国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监控技术仍较落后,海内外不法分子利用开放、不易监控的聊天软件等新兴媒体向大学生宣扬错误思想,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强烈冲击。三观未稳,学生容易被外界信息影响,导致思想上的困惑与迷茫。
德育环境既包括宏观社会环境,也包括校园微观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不仅需要充分借助社会文化力量和利用公共环境资源,优化德育环境,还需要充分利用德育环境的无意识性,巩固德育成果。大数据时代下应充分发挥现代新传媒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建立媒体的阵地意识以拓宽德育阵地。可采取的措施是:坚持正面灌输,唱响主旋律;优化舆论导向,净化传播内容;整合教育资源,建好网上阵地;关注社会热点,加强互动教育;突出青年特色,强化服务功能等 [14]。
借助新媒体丰富德育渠道,营造积极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引导学生的网络道德,使网络成为新型高校德育的阵地。同时应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建设积极向上、便利、有效的网络平台,营造新型的校园氛围。此外,还可以尝试建立多位一体的立体教育和管理监督模式,依托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等方方面面,加强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搭建在线平台,完善德育机制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各种数据信息的融通整合创造了条件,实现了信息在部门之间的交互、整合和共享。相应的,高校德育工作也要打造创新的在线德育平台。
一方面,可以利用新兴媒体技术,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态丰富高校德育原有的单一的文字形式;另一方面,应实现学校、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机构之间的数据互通,从当前学生惯用的各类媒体形式入手,对近些年来学生的活动和媒体选择及使用趋向和行为进行采集,通过专门数据人才的分析,从而掌握学生大体上的兴趣动态,进而打造和完善在线德育平台。在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知识传播的形式、受众的兴趣和在线课堂笔记、问答社区所折射出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现师生线上线下的即时互动,带给学生更优质的学习模式,从而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在线德育的发展使德育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本校内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等新模式进行自我学习。此外,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分析预测技术推荐贴近实际的德育内容给大学生,让教育活动得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开展。
完善的德育机制是高校德育顺利开展、德育方式得以成功创新和转型的有力保障,因此,要相应地建立好管理科学化机制、信息保密化机制、资源建设机制及人才专业化等一套保障性德育机制,健全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德育制度体系。
4.培养德育人才,丰富德育方法
大数据时代凸显了当前德育人才数据思维和能力素养方面的不足,亟须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数据处理能力强的大数据复合型人才到高校德育管理队伍中来 [15],因此,加大新型德育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适应多元德育的必要手段。清华大学已经在国内率先成立数据科学研究院,招收大数据硕士学位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也先后设立了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已经启动了数据科学和大数据人才培养计划;电子科技大学建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技术分析和教育的三支队伍,构建起技术———分析———教学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辅助新体系 [16]。
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成功,唯一的检验标准是实际效果。” [17]为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崛起,高校的德育工作要抓住机遇,拓宽思路,改变原有模式,以多元的德育方法教育思想多元的大学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探索预防风险的思想预测方法与预防干预方法。高校德育教师队伍要融入学生群体,对其思想动态进行精准定位,及时掌握其思想变化,防患于未然。第二,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多元信息的比较、鉴别与选择的能力。高校德育团队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同时,也要注意给予必要、恰当的思想理论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道德选择能力。第三,教师引导和学生的自由选择相结合,发展咨询服务,同时运用个性化教育教学方法,根据数据分析呈现出的问题,对学生群体或个体进行针对性教育,如开设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融入、个别谈话辅导等德育方法。第四,针对网络多媒体和信息化时代的特点,需要克服基于经验或直觉的推断缺陷,通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众传播媒介和计算机网络平台,努力实现全样本的数据分析和整体性精准描述,使德育工作决策具有科学性和实证性的支撑。第五,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合理调节和搭配思政教师的年龄结构和知识构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18]。第六,可以适当借鉴美国高校的德育开展方法,大力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形成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体系,同时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