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清:改变中国“缺芯之痛”

2015-03-28 17:24采访卢劲杉
华东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初创集成电路芯片

采访 张 臻 卢劲杉(特约记者)

文 卢劲杉

牛玉清:改变中国“缺芯之痛”

采访 张 臻 卢劲杉(特约记者)

文 卢劲杉

“我希望看到一个领域生存状况的改变,开拓一个行业在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为一家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的创始人及CEO,牛玉清女士无疑是一位敢想敢做、见解独特的人。

毕业于兰州大学无线电物理系,之后在中国科学院供职。不久,向来喜欢挑战自我的她选择海外留学,并于1993年获加拿大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电机系模拟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此后,先后供职于Nortel、Cisco、Silicon Access等世界一流通讯设备及芯片公司,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研发及团队管理工作。

回国创业前,牛玉清曾任美国Cortina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负责整个中国地区的营销策略及销售业务。不到5年时间,帮助Cortina在中国实现了从零到6000万美元的年度销售额,并且与中国一流的通讯设备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Cortina从一家默默无名的半导体公司成长为通讯芯片领域的优秀企业。

谁也没有料到,当公司发展处于上升态势,而且很快就要上市时,牛玉清却选择了离开。2011年,经历整整一年思考后,牛玉清决定回国。特有的集成电路情结和喜欢挑战的天性,使她决心创立一家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公司。这个被很多同行认为是高风险、高投入而且极易血本无归的初创领域,却成了牛玉清走向又一段成功的起点。因为从一开始,她的目标便不只是公司的成功,“我希望看到一个领域生存状况的改变,开拓一个行业在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才是她的视域。

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业大国,集成电路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进口商品之一。2013年,中国芯片进口额高达2313亿美元,这是其进口金额连续第四年增长,且总额超过当年石油的进口总额。

这也成了令业内人士担忧的现状——我国大部分芯片需要从欧美国家进口。外国垄断芯片不仅直接阻碍我国工业发展,而且芯片制造厂商有可能通过在芯片面板程序植入木马来窃取机密数据以及公共信息,威胁国家安全,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正是带着改变中国“缺芯之痛”的梦想,牛玉清回国创立了芯迪(Xingtera)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并立志在中国打造一家敢于做技术及市场创新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初创公司。

基于大量的前期积累,回国后,牛玉清很快选定技术方向——做智慧家庭高速联网集成电路芯片,并启动融资。

谈到智慧家庭,目前各种相关标准层出不穷,非常混乱。换成一副具象的图景,所谓智能应该是,客户从任意一家商店购买任意品牌的微波炉,不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忙,接通电源后,就可以实现微波炉与电信运营商网管的互联互通;通过运营商的网管,微波炉可以连接到手机、电脑,实现远程开关控制;手机浏览到的任意在线菜谱,都可以下载到微波炉里,微波炉根据菜谱内容自动调整火力、时间;完成烹饪后,还可以通知家庭网络摄像机拍照,并共享到朋友圈……

实现这样的智慧家庭,首先要解决的是各类家用电子产品简单可靠的网络链接及彼此的互联。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7家一流运营商都正在将ITU—T的G.hn标准确定为本国或本地区的家庭联网技术标准。G.hn作为一种室内的有线技术,通过与无线技术的互补,可以实现家庭网络全覆盖。而在全球领先的4家G.hn芯片供应商中,牛玉清所创立的芯迪半导体是唯一的一家初创公司。

牛玉清的融资之路也充满着传奇色彩,200多名有意向的人谈下来才终于找到第一个“充满梦想”的投资商。而此前,她也曾一度拒绝了送钱上门的热情商人,因为这个行业领域的特殊性对投资人的心理准备要求很高。

“从事芯片设计的人,在这一领域要有足够长远的预见性,以及对市场的敏锐判断力,能够预判出未来市场是否需要这个东西。”牛玉清对市场的远见卓识以及行业口碑为她找到了合适的商业伙伴与天使投资人。过去3年里,芯迪半导体通过风险投资集资1600万美元,这在全球都是非常罕见的。同时,她本人也于2013年入选了“第三批上海千人计划”。

与近些年互联网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屡有斩获不同的是,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及发展在整个信息产业链中的关键作用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其高风险属性对创新型初创企业的融资难度极高。

在牛玉清看来,造成这种局面的背景原因主要是,中国整体上缺乏有投资创新型集成电路芯片技术的氛围和理念。从金融投资界到各地方企业及民众纷纷追求短期回报,面对回报周期漫长、资金需求大、投资风险高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往往是谈虎色变、敬而远之。

这不能不说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成立专项产业基金,并在随后的两个月时间里,由国家金融、中国烟草、华芯投资等8家企业共同投资组建起国家级基金。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资金的管理者周玮也表示,本土芯片制造企业有望最早获得扶持。

早期的创新型芯片设计公司在资金扶持项目上相对容易被忽视。创新型芯片设计公司从启动到收支平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资金非常庞大,需要风险投资商的支持。目前,由于看不清市场前景和商业模式,国内投资界对初创芯片公司举棋不定。而所谓立志在中国投资IC设计产业的一些国外风险投资商,仍然无法摆脱前些年在北美投资IC设计产业失败的阴影,也不看好中国在芯片设计领域的发展潜力,主要认为中国不具备发展IC设计行业的综合人才。

“政府完全意识到问题所在,也在继续加大政府的资金扶持力度,但苦于无法有效激励整个社会及投资界加大投资风险承受力度。也许,政府通过扶持明星企业,打造成功案例会是一条捷径。”牛玉清说,“如果这些明星企业能够迅速发展,给投资商带来股市上的丰厚回报,必将给社会及国民带来信心,从而从本质上改变投资界的消极态度。”

作为目前全世界唯一掌握G.hn芯片技术的初创公司,芯迪半导体具备成为中国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业明星初创企业的条件,而牛玉清的计划是一旦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得到市场的广泛应用,并取得出色的市场回报,衍生产品研发与海外技术收购也将提上日程。

对于未来,牛玉清也有明确的预期,纵观整个中国,上海具备了成为国家IC设计产业中心的综合优势,这也是芯迪选择在上海落户的原因。“相信只要政府继续给予正确的引导,通过自主创新及海外技术收购的结合,在上海打造像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这样的IC设计公司,摆脱中国IC核心技术完全受制于他国的困境,绝非痴人说梦。”牛玉清说。

华东科技:业界普遍认为,在中国做芯片设计融资很难,能否介绍一下您的融资秘诀是什么?

牛玉清:我对自己的判断是——我比较“二百五”,想好的事情就去做,失败了也不会太纠结。当初突发奇想要创业,做一家扎根在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就先和搭档及朋友一起把1500万人民币丢进去,之后一边做一边继续找钱。

2011年,我和一个民营企业家吃饭。这个老总迷上了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一定要做。席间我就问他,芯片设计公司风险很大,您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领域投资呢?他说,一次无意间看到一篇文章中提到,我国高层领导人提及中国的芯片设计方面仍然非常落后,他就纳闷了,中国现在在很多领域都很先进了,为啥这个东西就这么落后呢?

见面时,对方也不是要求先看商业计划书,而是建议我给他讲个芯片销售最成功的案例,听完我的案例之后,他就决定给我投资300万美元,而且是一个月到位。

事后,我还专门给他写了一封邮件,告诉他将来钱花完了,公司关闭了的可能性完全存在,所以请他一定要想好。他回复我说:“我想好了。我就是没弄明白,为什么这个芯片能难倒中国人,既然你有这个梦想要做这件事,我愿意帮你成就这个梦想。”

这就是我的第一笔融资,这位民营企业家堪称真正的天使投资人。

华东科技:一个故事值300万美元,运气的确不错。能否讲讲这个不凡的案例?

牛玉清:那是2003年,我第一次代表Cortina开拓中国的市场,Cortina当时还只是一家初创公司,我拜访的第一个客户是国内最著名的一家通迅设备公司。

在这次销售经历前,我都在国外从事芯片产品的研发工作,对销售常识可以说一无所知。那天的产品介绍会是我平生第一次向客户介绍产品。当时预想的也就是三、五个人过来听,而且据我们了解,这家客户已经基本决定采用美国Intel的产品,所以整体上是一种操练心态。结果没想到,那天早晨我们到指定的会议室,一推门,一屋子竟有20多人,我非常吃惊,全是年轻精干的面孔。一看这阵势,我选择直接切入主题,不要耽误这么多人的时间,于是我上来就说,“我先把这款产品的主要问题告诉你们,如果大家觉得这个问题太严重,对于你们来讲是不能接受的,那我们就别谈了。”

没想到,我这么一说,一屋子人都惊讶了。从没见过这么卖产品的。但会议以这种“傻傻的”诚实做开场白,却在第一时间建立了彼此的信任……初次的成功就是这样开始的。

如果要总结其中的经验,我想诚实以及努力是成功的主要原因。

猜你喜欢
初创集成电路芯片
首个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诞生
芯片会议
“初创”杯喜剧大赛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一种巨胎成型机用过、欠压保护电路
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的关系探讨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
基于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理论的实践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和初创企业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