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冬意
豆瓣觉醒?2.0问世
文 林冬意
诞生于2004年的豆瓣,在2012年就有了超过1亿的用户,而在web时代,豆瓣作为文艺青年的聚集地,书影音的内容是吸引他们的“制胜法宝”。可现如今这些文青也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纷纷成为“低头族”,豆瓣又该如何再次抓住他们的心呢?在很长一段时间,豆瓣广受好评的功能被分散在几个独立的APP中——豆瓣广播、豆瓣小组、豆瓣同城、豆瓣音乐人、豆瓣电影、豆瓣阅读等等,所以相信不少豆瓣的粉丝们还得专门建立一个名为“豆瓣”的文件夹来放置这些APP。
这些没有统一而强势的移动端入口,不仅仅让豆瓣的新老用户体验不佳,对于豆瓣在移动端的推广也形成了相当不利的局面。而近日豆瓣推出名为“豆瓣2.0”的APP,其目标或许正是把分散的用户重新聚集起来,从而建立稳定的新用户获取渠道。
“汇集一亿人的生活趣味”,新版豆瓣的启动过场闪屏上这样写道。在进入2.0版本的豆瓣APP之前,它首先会引导用户选取一些兴趣标签,像美食、旅行、技术宅等等,而首页上的内容则完全来自有着这些标签属性的豆列中。在“发现”板块中,每一个大的分类栏目里的内容也都是来自于豆列。用户还可以随手把这些内容添加到自己创建的豆列里。
对于豆瓣来说,这样改的好处就是豆瓣APP的内容不必局限在书、影、音、活动这些内容里,上千万个豆列覆盖了豆瓣社区各种各样的内容,无论你喜欢的是豆瓣的书影音、相册、日记还是东西,都可以通过豆列找到。
在豆瓣创始人杨勃看来,豆瓣2.0的使命是全面、直接、明确地服务用户的个人兴趣,新豆瓣会一步步变成一个全面围绕个人兴趣的服务。由于豆列生来就是个人兴趣的载体,所以把豆列升级成了手机上豆瓣APP的第一重点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也有人指出,网站形态的豆瓣睥睨其他网站的资本,是它的品位和它用户的品位。但是豆瓣2.0却没能延续,Web2.0时代带给用户的优越感,反而把列表和关注当作吸引用户的核心手段,严重忽视了用户品位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诞生、兴盛于Web2.0时代的豆瓣,面临的转型困境也是很多传统UGC网站正在面临的,再加上大批既任性又“有态度”的用户,苏醒的豆瓣在2015年的路或许依然不太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