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魅力的方法探析

2015-03-28 15:36高理想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基础课魅力

高理想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大学新生的必修课,通过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大学,适应大学生活,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打下扎实的道德与法律基础,提高自身修养,为将来顺利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目前,基础课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其中教学实效性欠缺问题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任课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是关键因素。因此,要想使本门课程取得实效,需要基础课教师提升自身魅力,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此外,增强这门课教学实效,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特殊的意义[2]。

1 提升基础课教师的自身魅力

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犹如话剧演员和他的舞台的关系,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备受关注。一个富有个人魅力的教师往往从站在讲台的那一刻或是一开口就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因此,要想使基础课取得预期的效果,任课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提升自身魅力,做一名让学生为之折服的老师。

1.1 夯实理论基础,提升理论素养

目前的基础课教材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大方面,各个章节内容安排一脉相承,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展开,环环相扣,具有严谨的内在逻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线,是基础课的指导思想,是贯穿各部分内容的红线[3]。这种理论上的逻辑魅力如何顺利实现,让学生欣然接受,取决于教师对此理论的研究程度和专业水平。因此,作为一名基础课教师,在理论上应该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应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应认真学习和研究与基础课相关的诸方面理论知识,如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4];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完美转化。基础课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才能以广博的知识和经验去引导和激励学生,以坚实丰厚的理论功底和令人叹服的逻辑力量去说服学生,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基础课的理论魅力和逻辑魅力。这些魅力的完美展现是教师理论素养和自身魅力的直接体现。

1.2 注重语言锤炼,提升话语艺术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语言是一条最生动、最丰富和最牢固的纽带,它把古往今来世世代代的人连结成一个伟大的、历史上活生生的整体。”[5]俄罗斯著名学者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并非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知识的锻造者,用于锻造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语言。教师对课堂语言艺术的把握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精心设计闪耀着智慧火花的教学语言,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正如现代教学艺术论的主创者赫修特认为,如果善于语言表达,即使他是一个二流学者,也可以是一个优秀的教师。由于基础课与一般课程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不同,因此,所运用的语言也不同。基础课教师可以试着从一节课的各个环节着手设计和锤炼语言,如导入语、过渡语、提问语、评价语、结束语,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精心雕琢,并借助语言表达技巧,如简洁明了、幽默风趣、声调和谐等辅以“佐料”,再加上适当的无声语言,如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经过一系列的用心加工,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的完美配合,一定会给学生呈现出精彩的课堂盛宴,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1.3 培养谦和态度,提升人格魅力

作为教师,坚实的理论功底、精湛的语言艺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要成为一名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谦和的态度尤为重要。谦和不仅是为人处事应有的态度,也是教师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做学问的重要途径。作为基础课教师,一方面要谦卑地向书本、经典学习,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另一方面要向学生学习。俗话说:学生需要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但在信息大爆炸、互联网普及的当今社会,学生需要一碗水,老师就算是一湾溪水也未必能完全满足学生。尤其是现在,教师面对的是具有思辨精神的90后,他们思维发散,不拘一格,所以在比较灵活的基础课课堂上,教师难免会遇到学生的质疑。作为教师,如果认为学生的质疑就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逼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的奴隶,那么无论是课堂氛围还是教学效果都可想而知,更不要讲师生关系了。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和学生掌握的信息在量上已难较上下,教师面对拥有众多信息量的学生,更不能“一言堂”,更应该谦和地听取不同学生的不同声音,尊重他们的不同观点,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其实不同思维火花的碰撞更能激起师生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不仅丰富了课堂,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无形之中教师谦和的治学态度和极具亲和力的人格魅力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三观”的树立。正所谓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 提升基础课教学方式魅力

很多基础课教师因为惯于使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对其他的教学方法不甚了解或者不愿意尝试,而基础课又是一门难以量化检测教学效果的课程,很难界定一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所以很多教师也趋于排斥接受其他的教学方法[6]。但教学方式的改革的确是大势所趋,师心所向。

2.1 影像视频的完美呈现

多媒体技术(尤其是影像视频)已覆盖高校几乎所有的课程,基础课更是走在前列。在课堂上若能恰当地播放视频,带给学生更多的视觉、听觉冲击,在短时间内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量,可以大大提升课堂效果。但现实基础课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基础课教师不能合理地安排影像视频在整节课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出场时间,如:教师整堂课都在播放视频,或是有的视频与所讲内容毫无关联性,仅仅是为了博学生一笑而对学生毫无启发,所以课后学生往往觉得怅然若失,一无所获。基础课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教师更应该在时间和内容上对视频资料慎重把关,对其进行适时适当地运用。应着重选择具有正面引导意义的视频资料(如感动中国、道德观察等),同时,注重与所讲内容的相关性,时长在15min左右为宜。总之,一切以服务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果为出发点进行选择。只有合理运用影像视频资料辅助教学,才能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满的课堂。

2.2 案例教学法的精心配合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案例,以案例作为基本教材,组织学生开展分析、研究、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7]。目前,改版后的基础课教材内容更加精炼,语言多以书面语为主。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能将枯燥的理论与鲜活的生活实例相结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来分析理论,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第五章讲授到刑法时,就可以借助学生较为熟知的马加爵案件、药家鑫案件、复旦投毒案等,通过老师讲解案例,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犯罪、刑罚的种类以及应如何预防犯罪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从心底敬畏法律,养成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法律品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认识到案例选择是决定案例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可根据相关的知识点设计案例或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案例,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或是音频、视频形式,都尽量做到叙事素材有针对性、时代性和生活化,叙事方式多样化,叙事主体多元化,叙事语言精练生动,叙事后进行价值引导等[8]。

2.3 讨论式教学法的锦上添花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实践。这样做的目的既避免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发生,又能使学生不仅乐于接受正确的理论知识,还能够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做到身体力行,化知识为德性,化德性为行为[9]。如在讲道德时,如果教师只一味地讲什么是道德、应该怎么做等,显然学生不买账。若是可以适时地引入一些讨论,那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如:倒地老人该不该扶?落水儿童该不该救?大学生缺乏诚信的表现有哪些?这些讨论话题既贴近学生生活,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又能够让学生辩证全面地看待身边的社会现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讨论式教学法要想在基础课课堂上收到理想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上,一是教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充分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灵活应对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条不紊地驾驭课堂;二是适时适当地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或是语言奖励或是点头称赞或是微笑鼓励,这都能激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三是在整个讨论结束后,教师要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地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收到完满的教学效果。总之,在基础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观点相互碰撞,始终把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不完善的人,以宽容和爱心关怀学生的成长[10]。

综上所述,基础课教师的自身魅力、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加上教学方式的完美配合才能给学生呈现一场场精神盛宴,带去一次次的精神洗礼,进而才能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1] 陈颖.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魅力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83-185.

[2] 严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4):43-45.

[3] 李廷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体系的整体性及其实现中的几个问题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83-85.

[4] 陈秉公.创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魅力[J].思想理论教育,2007(4):47-51.

[5] 乌申斯基.教育著作选集[M].莫斯科:国立教育出版社,1945(5).

[6] 刘娇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探究性教学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7] 蒯秀丽.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12):50-51.

[8] 黄勇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研究型教学的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52-55.

[9] 王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新特点[J].道德与法研究,2006(10):40-42.

[10]包毅.从知识课堂走向生活课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生活课堂的构建[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5-88.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基础课魅力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东方欲晓》的魅力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