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丽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十堰 442000)
“X奔”是近年频繁出现的一种新兴格式,最初多见于网络,随其使用频率的递增,现已在各类报刊、杂志上频频出现,并被多数人所接受,如“泪奔”“情奔”“笑奔”“血奔”“汗奔”“哭奔”等,尤其当以“泪奔”最为多见。“奔”字原指“奔走、急跑;紧赶”之意,[1]前面多连接性质形容词,如“狂奔”“飞奔”,或连接[+生命义]名词,指人或动物奔走、急跑。而这种新兴格式“X奔”中的“X”显然是[-生命义]名词,且不是性质形容词,“奔”也不再表示“奔走”之意。
例1 此外,网友晒起“父母身边的幸福”,“父母最让你泪奔的一句话”,引起无数共鸣。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12-30)
例1中的“泪奔”一定不指“流着眼泪奔跑”。可见此处的“奔”在用法、语义上与一般的“奔”相比发生了变化,它只能固定放在末尾,语义发生了虚化,具有类词缀的倾向。
本文选择使用频率最高的附缀式新词“泪奔”为例,解析其新兴用法和语义特征,并论证“奔”的类词缀化倾向及该格式的形成机制。
通过互联网、中国报纸数据库和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共搜索到“泪奔”语料84条,发现其入句功能丰富,能充当多种句子成分,运用灵活。
(一)充当定语、状语和补语。
例2 那些让80后泪奔的童年记忆。
例3 居然看到泪奔了!
(二)充当主语、谓语和宾语。
例4 “假洋货”迷人眼,不能让“泪奔”再迷乱人心。(《人民日报》,2011-09-01)
例5 片中母亲向女儿下跪的一幕引无数观众泪奔,眼泪由心流,震颤盖过痛楚。(《京华时报》,2010-07-23)
整理语料发现,“泪奔”入句后主要充当谓语和定语,而其他的句法功能相对较少。
“泪奔”从字面看指“一边流泪一边奔跑”,“泪”指眼泪,“奔”指奔跑,然而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发现,它往往不是用来形容流着泪奔走的状态,其语义指向发生了变化,整体的语义也随语境的不同有不同解析,可表不同的心情和境遇。
1.表感动、激动
例6 申花队员王大雷在微博上公布了自己领取结婚证的照片,并称“那一刻泪奔”。(《京华时报》,2011-08-09)
2.表无奈、彷徨、迷惘
例7 在一个为了吃什么而泪奔的年代,当个城市农民是一种时尚的选择。(《中国广播网》,2012-06-13)
3.表气愤、伤心。
例8 我笑着敷衍着,放下电话,泪奔。(《国际金融报》,2008-02-22)
4.表惊讶、赞叹之情
例9 不知情的网友误以为卡片是大爷亲手制作的,看后连称“泪奔”。(《北京晨报》,2012-06-07)
5.表焦急、急切的心情
例10 泪奔求助,如何恢复我的文件呀?
可见,“奔”的语义指向不再是“眼泪”,结合不同语境,激动、兴奋时可以“泪奔”;愤怒、伤心时可以“泪奔”;惊喜、赞赏时可以“泪奔”,它可用来形容某种复杂的心情、境遇,可看作修饰性、形象化的动词。
“泪奔”语义特点是形容不同的心情和境遇状态,表现感动、伤心、惊醒、无奈等情状,而这些情形的发生都会让人联想到泪流满面、眼泪喷涌的场面。如果按照传统的表达方式形容这种场景,势必要使用更多的文字,造成表达上的繁琐,而“泪奔”一词造词浅白、简洁,新奇诙谐,表现力强,同时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更能淋漓尽致地传达出复杂的情感状态,[2]适应了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降低了交流成本,给语言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11 向量是什么呀,数量积又是什么呀,完全看不懂了,泪奔。(《北京晨报》,2012-06-07)
例12 这位选手的面试环节已经结束,面试官之一的黄健翔却突然泪奔,让在场所有人震惊不已。(《深圳晚报》,2012-05-28)
例11中“奔”的语义指向显然不是“泪”,不指真的“流泪痛苦”,而是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迷惘、无助的心情,极具幽默、诙谐的效果;例12中“奔”的语义指向是“眼泪”,但却是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眼泪四溅、喷涌而出的伤感场面。
所以新词“泪奔”的使用,无疑悄然传递出隐性的语境意义,具有其他言语无法取代的语用特色。
吕叔湘最早提出了“类词缀”的概念,并将其特征描述为“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作为前缀和后缀还差点儿,还得加个‘类’字,有时会以词根面貌出现”。[3]现在“类词缀”的界定也逐渐为语言学界所认同,它具有定位性的结构、较虚化的意义、一定的能产性和类化作用四方面的特征。[4]结合此理论,对“泪奔”进行了考察,发现“奔”已显现出“类词缀”倾向的用法。
(一)意义标准
类词缀的语义发生了部分虚化,不再像原有词汇意义一样表示具体、实在的词根义,意义泛化了。[5]
例13 在单项最佳提名中仅有两项斩获的《画皮》,在类型片的评选中,得到了年度情侣电影、年度泪奔电影、年度视听电影三项提名。
例14 岁月似炉火,消融母女怨愤亲情磕绊,片中母亲向女儿下跪的一幕引无数观众泪奔。(《京华时报》,2010-07-23)
例13、例14中的“奔”均不表示“奔跑”的实义,而传递出不同的语境意义,前者指代“最感人”之义;后者则指向“泪”,用拟人手法形容“眼泪喷涌”的状态。这里的“奔”处于一个由词根—类词缀变化的连续统中,正经历由实到虚的转变。
所以,该结构中的“奔”不宜单独释义,而是黏着在前一语素上,具有指程度的范畴义,运用夸张、拟人手段,表示某种行为、情感、状态的瞬间强烈爆发,程度大而强烈。此处的“奔”不可省略,否则影响词义的表达。
(二)结构标准
类词缀是附加构词成分,它们在构词时必须粘附在词根之上,而且在构词时其位置是趋向固定的。[6]通过对语料数据的分析,发现“奔”均处于词末位置,因此在结构上具有很强的定位性。故可以将其列为类后缀。
(三)功能标准
1.能产性
类词缀在构词上具有类推行和能产性,每个类词缀可在类推机制作用下与多种类型的词根成分组合成词,以孳生出大量新词。[6]通过考察发现“X奔”结构中的实词“X”可有多种形式。
例15 一句话说的让我直接崩溃加汗奔。
例16 “书似泪滴,墨如血奔”,是石煌远先生为家乡湖南省沅陵县书协创作的门联。
例17 明白真相的我哭奔了。
例18 因为有了插曲,第二天,在去机场的的士上,突然有了情奔的感觉!(《南方都市报》)
例19 泪奔血奔鼻涕奔跪求开出租的大哥大婶们慢点!
例20 贺岁大片《让子弹飞》票房笑奔5.5亿的同时,话题不断涌现。(《法制晚报》,2011-01-06)
以上例句分别出现了“汗奔”“血奔”“哭奔”“情奔”“鼻涕奔”“笑奔”等,这些新词的出现充分验证了“奔”的能产性,类词缀“奔”就是能够自由创造新词的活跃成分,具有新生类推潜能。
2.类化作用
类化作用指的是类词缀有决定整个组合的语法功能的类范畴。[5]所有由“奔”构成的新兴附缀式结构词语,都具有指称程度的范畴义,属于谓词性结构。
由此看出,界定类词缀的四条标准“奔”全部符合,因此,将其看作现代汉语的一个新兴类词缀是有充分依据的。
语言同各种物质的变化一样,都是不断运动发展的,语言始终处于不断发展演变之中,由于语言内部自身原因、社会因素、认知心理等,“奔”经历了语义由实到虚,最终经过社交、表达的洗礼,成为新兴附缀式结构。
(一)语言内部自身因素
1.语言求简原则。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导致人们在交流中追求语言的简易和经济,倾向于用尽量少的字表达尽可能多的语义。“X奔”只需两个字就可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不同的语境义,使人如临其境、心领神会,而这种形象之感是其他类似语句无法比拟的。
2.词语联想义的品味渗透。有些词语经常固定在一定环境中使用,一使用它就会引起相应环境的联想,甚至加进了对该环境的价值评判和情感反应,这就形成了这些词语的联想意义。[7]“X 奔”中类词缀“奔”有类化作用,一旦使用该词,人们就会联想到受客体刺激后,产生某种情绪、心理的强烈反应,会想到某种极度伤心、感动、愤怒的情状。
3.语音影响。“X奔”的“奔”最初语义指向“X”,如“泪奔”中最初形容眼泪一下子喷涌而出的状态,而“喷”与“奔”韵母、调值都相同,在语音上有谐音之巧,故“奔”受到谐音的影响,附着于该结构。
(二)社会心理因素
语言依附于社会,同时对社会发展具有应变性。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社会共变,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联网的出现,网络语层出不穷,人们在思想、心态、情感等诸多方面,求奇、求新、求变,彰显个性。在语言使用上更是试图寻求生动、形象、便捷、新鲜的表达方式,这一社会心态为“X奔”的形成提供了心理基础。
(三)语法化的制约
纵观“X奔”的形成,经历了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任何一个实词的虚化不是突变的,都经历了一定的过渡阶段,如:
例21 开发商失踪三年不交房,百余业主雨中泪奔讨房款。
例22 谁知妹妹掏出一木梳给他,然后泪奔而去。
例21、例22中“泪奔”表示“含泪奔跑、边哭边奔跑”之意,“奔”此时还表示“奔跑”,语义指向“人”,其作为类后缀的表程度的范畴义还未完全凸显。又如:
例23 那些让80后泪奔的童年回忆。
例23中“奔”已不再表示实词义“奔跑”,语义指向已转变为[-生命义]“眼泪”,形容极具感动的状态。此时“奔”的语义不可单独显现,只能附着于“泪”后,共同承担新的语境意义。意义的虚化、位置的固定等都为其语法化提供了基础。语法化后的“奔”只能以类后缀的形态出现,并受制于新兴附缀式结构“X奔”。
(四)认知规律的投射
认知语言学认为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框架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眼泪喷涌而出的状态是具体化的,凸显在外,人们易察觉,而导致这一状态、情境出现的原因则是抽象、概括的,只能由显性的具体情状去推理隐性的原因,激活抽象,所以用具体的表象转喻凸显抽象的原因是符合大众认知心理。
总之,“X奔”由类词缀“奔”附缀于多变的“X”,组成新兴的附缀式结构,新颖诙谐,极具表现力。现阶段兴起的“X奔”新词,随着使用的不断翻新,可能还会组造出更多的新词,能否个个都有生命力,还要经过时间考验,最后才能稳定下来。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曾柱.网络新词“泪奔”[J].阅读与写作,2010,(1).
[3]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朱亚军.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J].汉语学习,2001,(2).
[5]王洪军,富丽.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J].语言科学,2005,(5).
[6]沈光浩.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界定标准与范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3).
[7]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