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范蠡身份再审视*

2015-03-28 06:24杨朝亮刘俊梅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夫差越国文种

杨朝亮,刘俊梅

(1.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山东聊城252059;2.山东高唐县第一中学,山东高唐252800)

陶朱公范蠡身份再审视*

杨朝亮1,刘俊梅2

(1.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山东聊城252059;2.山东高唐县第一中学,山东高唐252800)

范蠡在助越灭吴、越国称霸后激流勇退,泛舟北上齐国,终定居于陶,自号“陶朱公”。至今对陶朱公范蠡的身份定论不一,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范蠡助越称霸,应为政治家;有人认为其助越灭吴,应为军事家;亦有人因其经商有道,累积巨富,尊称其为“商圣”。事实上,对于一个人身份的界定应从其一生所经历,以及其为当时国家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还有其对后世影响等全面来衡量,而不能以偏概全。就范蠡一生而言,他应当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

春秋末期;越国;陶朱公范蠡;政治家

范蠡为春秋末期著名人物之一,在助越灭吴、越国称霸后激流勇退,泛舟北上齐国,最后定居于陶,自号“陶朱公”。因其经商有道,累积巨富,后人尊称其为“商圣”。至今对陶朱公范蠡的身份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范蠡为政治家,有人认为其是军事家,亦有人把其划归为著名商人,莫衷一是。但从其一生所经历的,以及其为当时国家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还有他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而言,范蠡应当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他为当时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人们怀念。

一、范蠡生平政绩

范蠡(约前536—约前448),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宛三户(今河南省淅川县)人。据史料记载,范蠡出身贫寒,聪敏好学,曾拜计然(即辛文子——引者注)为师,研习治国方策,可谓上知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为其后政治生涯和经商致富奠定坚实基础。公元前516年,范蠡结识了时任宛令的文种,是年范蠡二十岁,二人志趣相投。后来,范蠡邀文种一起远走吴越。在吴,范蠡发觉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又跑到越国。在越,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宏大理想,实现了其远大政治抱负。

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吴越两国发生了槜李(今浙江嘉兴)之战,结果,吴王阖闾阵亡,两国遂结怨,致使两国之间此后连年交战不已。周敬王二十六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积极练兵,准备与越决一死战。闻听此消息,越王勾践欲先发制人,对吴发动进攻,范蠡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力谏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1]641范蠡力劝勾践不要攻打吴国,但并没有成功,而是两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展开对决,结果,勾践大败,遂退至会稽山。勾践毕竟不是短视之人,随即召见范蠡,承认由于自己的原因而导致局面如此,并且诚恳地向范蠡询问对策,范蠡则答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1]643要求勾践以必躬谦卑的态度向吴国求和,于是,便派遣文种到吴国。最后,在文种的周旋之下,吴王终于赦免了越王,罢兵回国。但要求越国把城门钥匙交与吴国掌管。言外之意,越国属于吴国所有,且越王本人也要受吴王支配。面对这样一种局面,勾践便想让范蠡来主持国家大政,范蠡回答说:“兵甲之事,种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2]209于是,在范蠡的推荐之下令文种来辅佐国政,勾践和范蠡二人则到吴国为臣仆。

三年后,勾践和范蠡君臣回到越国。勾践卧薪尝胆,且向范蠡询问今后事宜,范蠡说:“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闲,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闲,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1]645越王称是,便要求范蠡为其“图之”。范蠡回答道:“四封之内,百姓之事,时节三乐,不乱民功,不逆天时,五谷睦熟,民乃蕃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柔而不屈,强而不刚,德虐之行,因以为常;死生因天地之刑,天因人,圣人因天;人自生之,天地形之,圣人因而成之,是故战胜而不报,取地而不反,兵胜于外,福生于内,用力甚少而名声章明,种亦不如蠡也。”[1]646随后,越王亲身躬耕,夫人亦亲自纺线织布,对待贤人彬彬有礼,委曲求全,而且还能够救济百姓,与百姓共同劳作。

越王勾践十一年(前486),欲起兵伐吴,范蠡劝阻。过了两年,吴国攻打齐国,战于艾陵,大败齐军。越王君臣朝见吴王,且君臣皆有贿赂,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麻痹吴人,结果,夫差杀死伍子胥。又过了三年,勾践想要进攻吴国,再次被范蠡阻止。次年春天,夫差北上,在黄池和诸侯会盟,吴国的精锐都随吴王北上,都城内仅剩些老弱病残和太子。勾践见时机到来,询问范蠡,范蠡终于回答道“可矣”。于是,勾践派遣优势兵力大举进攻吴国。最终,吴国太子被杀,吴军大败。夫差闻知消息,却也无可奈何,不得不派人持厚礼前往越国讲和。

此后四年,越国再次攻打吴国。到了此时,吴越两国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吴国在连年用兵过程中,力量衰弱下来,结果大败。之后,又连续被越国军队围困三年,吴军彻底败北,夫差被困姑苏山上。面对这一情势,夫差派使臣求和,勾践于心不忍,便想答应夫差,范蠡则说:“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2]209力劝勾践不能像夫差那样犯同样的错误,不要对其存有怜悯之心,否则会后患无穷。经再三劝说,勾践仍不能下定决心,范蠡见状,于是,一边击鼓,一边对勾践说:“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2]209最终,吴国使臣哭泣着离去,夫差见大势已去,遂自杀身亡。

至此,勾践灭掉了吴国,终于解了心头之恨。随后,勾践率军渡过淮河,和齐国、晋国等诸侯会盟于徐州,向周天子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使者赐勾践祭肉,命其为伯。勾践回国,把淮河流域的土地给了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宋国,送给鲁国泗水以东的土地,计纵横约一百里。由此,越国军队横行于长江、淮河以东,势力强大,各诸侯国皆前来祝贺,越王号称霸主。

勾践自此称霸诸侯,范蠡因功封上将军。返回越国后,范蠡意识到威名之下,很难长久安居,而且在与勾践的相处过程中,了解勾践的为人,便决定离去,写信给勾践说:“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勾践不同意,回答说:“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仍坚辞,说:“君行令,臣行意。”[2]210然后,范蠡和其亲信仆从便整治行装,偷偷地乘船飘海离去,从此,再也没有返回越国。情不得已,勾践为了表彰范蠡,便把会稽山赐给了他作为其封邑。到了齐国,范蠡给好友文种写信,信中语:“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2]209劝告文种离开越国。文种见信后,便称病不再上朝。后来有人进谗言,勾践遂赐宝剑给文种,文种自杀身亡,了此一生。

范蠡到了齐国,更改了自己的名字,自称“鸱夷子皮”。每日,和家人、仆人一起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没过多久,家中便积累财富达几千万,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有之家。范蠡治家理财的才华被他人了解,于是,齐国便请他做了丞相。范蠡长叹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2]210一不做,二不休,于是他归还相印,并把家产全部散尽,携带少许贵重财宝,偷偷离开齐国,来到了“天下之中”的陶地。

范蠡来到陶地,自称“陶朱公”。此后,在陶地全家人除了耕种田地和放牧牛羊外,仍然做些生意买卖。做生意之时,范蠡掌握贱买贵卖的原则,善于把握时机,常常获得意想不到的利润,没过几年,就又积累财富达到万万。范蠡之所以选中陶地作为其定居地,他认为陶地乃“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2]210据传说,范蠡于陶地经商之时,还著书立说,写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养鱼经》和《支付奇书》等著作。约于公元前448年,范蠡无疾而终,享年高龄,几近百岁。

二、范蠡为中国著名政治家

对于范蠡身份的界定,至目前众说纷纭,仍无定论。有人称其为“政治家”,有人称其为“军事家”,有人称其为“经济学家”,更有人称其为“商圣”,为中国“道商之鼻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其道理。我们认为,评价和界定一个人的身份,应当要全面来考虑,切忌以偏概全,否则,会得出一个不全面或者错误的结论。具体到范蠡个人,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来加以综合考量:

首先,就其事迹而言。范蠡一生所做事情,大致可以分为政事、军事和经商三个方面。于政事方面主要有:第一,吴越槜李之战后,夫差欲报父仇,准备与越进行决战,闻此消息,勾践想先发制人,范蠡力谏,但勾践并未听从,双方战于夫椒,结果越大败。最后在范蠡的劝说之下,君臣一起入宦于吴国。第二,三年之后,越王君臣回国。回来后,勾践卧薪尝胆,且向范蠡问询政事。范蠡要求处理政事得当应顺从地道,只有大地能包容万物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完成自己的功能而不失时机。要顺乎自然,权衡天下大势,以等待时机的来临,再加以匡正,才能在适宜的时机下使天下稳定。同时,还要开辟荒地,充实仓库,让百姓富足。勾践听罢心悦诚服,放心地让范蠡规划未来。最后,文种和范蠡,一内一外,有序治理国家。第三,越王勾践十一年(前486),勾践又想攻打吴国,被范蠡劝阻。过了五年,吴国在黄池和诸侯会盟,其精锐皆北上,城内空虚,范蠡认为条件成熟,可以进攻吴国了,勾践遂下令攻打吴国。吴国大败,太子被杀。此后几年,吴军连连败北,最后夫差被困姑苏山上。第四,吴军大败,夫差派使臣求和,勾践想答应,则遭到范蠡反对,力劝勾践不要犯吴王同样的错误。在勾践仍存有怜悯之心的情况下,范蠡以实际行动坚决反对。结果,夫差自杀身亡,永绝后患。至此,勾践号称霸王。第五,勾践称霸,范蠡因功封上将军。但范蠡反其道而行之,并没有享受其成果,而是写信给越王提出隐退。勾践极力挽留,并威胁他说,如果坚持要走,就会杀掉你和你的妻子,但范蠡毫不动摇,决然离去。同时,范蠡还写信告诫文种要知进退,文种没有听从,结果,勾践赐文种剑而自杀。第六,范蠡在齐国,努力经营,不久积累千万财富而闻名乡里,于是齐人便请他做了丞相。没干多久,便辞去相印,离开齐国到了陶地。

于军事方面主要有:第一,越王勾践三年,勾践欲发兵攻打吴国,范蠡阻止说:“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2]208力劝勾践此时条件未成熟,不可用兵于吴。第二,勾践想让范蠡主持国家政治,但范蠡回答说:“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相比较而言,在才能方面,范蠡自以为自己擅长军事,而政治却不如文种,所以,他让勾践用其所能。第三,吴王杀死伍子胥的第三年,勾践又想攻打吴国,范蠡回答说:“未可。”到了第二年春天,吴王夫差北上会盟,国内空虚,勾践咨询范蠡,是否可以攻打吴国,范蠡说可以了。于是,“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2]209大获全胜。第四,此后又过了四年,越国再次讨伐吴国,大败吴军,随后,并未撤兵,而是围困吴军三年。夫差派使臣前往求和,勾践心软,想答应夫差,范蠡力谏,但仍不能说服勾践。于是,范蠡击鼓进兵,毫不客气地穷追猛打,最终,夫差自杀而死,永绝后患。

于经商方面主要有:第一,范蠡感到勾践不可共处,遂与家人一起奔齐。到了齐国之后,除了每日和家人、仆人一起在海边耕作,努力生产外,还经营商贸业。没过多久,家中便积累财富达几千万,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有之家。第二,在齐国归还相印,散尽家财,携带一些贵重财宝,离开齐国来到陶地。在陶地全家人仍然除了耕种田地和放牧牛羊外,兼做些生意买卖,很快就又积累财富达到万万。第三,据传说,范蠡于陶地经商之时,还著书立说,写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养鱼经》和《支付奇书》等。

其次,从其所经历时间来看。为政时间:公元前512(鲁昭公三十一年、楚昭王五年、吴阖闾四年);范蠡邀文种入越,时年范蠡24岁。公元前494年(鲁哀公三年、楚昭王二十二年、越勾践三年);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种等。范蠡时年42岁。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楚昭王二十三年、越勾践四年);勾践、范蠡君臣入吴为奴,范蠡时年43岁。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楚昭王二十六年、越勾践七年、吴夫差六年);勾践、范蠡君臣离吴返越,范蠡时年46岁。公元前486年(鲁哀公九年、楚惠王三年、越勾践十一年、吴夫差十年);勾践欲起兵伐吴,范蠡劝阻,范蠡时年50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楚惠王五年、越勾践十三年、吴夫差十二年);吴再次伐齐,占于艾陵,越王君臣朝见吴王,君臣皆有贿赂,进一步麻痹吴人,夫差杀伍子胥。范蠡时年52岁。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楚惠王七年、越勾践十五年、吴夫差十四年);吴、晋黄池之会,越师乘机袭击吴国,大败之,杀吴太子等,年底吴越讲和。范蠡时年54岁。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楚惠王十年、越勾践十八年、吴夫差十七年);越兴师伐吴,兵至于五湖。范蠡时年57岁。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十七年、楚惠王十一年、越勾践十九年、吴夫差十八年);三月,越伐吴、吴师还战于笠泽、双方夹吴松江而阵、越人大败吴师。范蠡时年58岁。公元前475年(鲁哀公二十年,楚惠王十四年,越勾践二十二年,吴夫差二十一年);十一月越围吴、范蠡采用围而不攻的战略,令吴师自溃。范蠡时年61岁。公元前473年(鲁哀公二十二年,楚惠王十六年,越勾践二十四年,吴夫差二十三年);年底,越灭吴,夫差自杀,范蠡时年63岁。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二十七年,楚惠王二十一年,越勾践二十九年);越王实现霸业,范蠡即泛舟五湖,时年68岁。可以看出,范蠡为政时间则长达近50年之久。

军事时间:公元前494年,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种等,此时,范蠡年42岁。公元前473年年底,越国灭掉吴国,国王夫差自杀,此时范蠡年63岁。由此看来,范蠡治军时间是21年左右。

经商时间:范蠡泛舟五湖,来到齐国,时年68岁。在齐国有三年时间是为政的,即任齐国丞相,然后去职。去职后,同家人一起到了陶地,并且终老于陶地,去世时88岁。如果说,自齐国开始,至陶地去世为终,再减去其中在齐的三年时间,这样,范蠡经商时间为17年左右。

再次,从其所做事情的价值和意义来看。为政之价值和意义:范蠡在越国为政,能够忠心耿耿,殚精竭虑,为越国出谋划策,无论是以少胜多槜李之战,还是冒死陪勾践质于吴,以及力劝勾践卧薪尝胆,策划灭吴大略,发展国力,训练军队等,皆体现出范蠡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惊人的智慧胆略。如范蠡曾说:“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柔而不屈,强而不刚,德虐之行,因以为常;死生因天地之刑,天因人,圣人因天,人自生之,天地形之,圣人因而形之。”[1]646力劝越王勾践不能急躁冒进,要等待时机,条件成熟之时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范蠡还曾对勾践说:“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动,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1]641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皆达到最佳时机,才会水到渠成,能够成就大事,否则,会误大事。可见,体现出了范蠡审时度势、雄才大略的政治才华。同时,范蠡为政最为突出者是其强调德政。如范蠡在“实现了自己的志向后能主动两次坚辞高官,急流勇退,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第一人”,[3]15是有道理的。在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社会,人们常常把德治、德政看作是国家兴亡的重大问题。在为政以德方面,可以说范蠡为我们创造了光辉的典范,对当前加强各级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勤政、廉政,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军事价值和意义:范蠡助勾践实现了霸业,可以说其在军事上是有较高的造诣和建树,他亦曾说:“兵甲之事,种不如蠡。”班固《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著录有《范蠡》二篇,属“兵权谋家”,这也可以证明范蠡曾有兵书流传于世。有人总结范蠡军事思想认为有这样几个大的方面:其一,强化战备观念;其二,积极等待决战时机;其三,以退为进后发制人。有其道理。这从司马迁所著《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就能体现得出来。如范蠡所语:“审备审备则可战。审备慎守,以待不虞,备设守固,必可应难”;“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按师整兵,待其败坏,随而袭之”、“从时者,犹救火,近之人也。蹶而趋之,唯恐不及”;“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后则用阴,先则用阳。近则用柔,远则用刚”等。这些军事理念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其所揭示的诸多基本军事原则,可以说,已经上升为抽象的军事哲学理论,对后来的军事家们有一定影响。

经商价值和意义:范蠡不愧是我国古代治国理财的杰出人物,他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环境,带领全家在齐和陶地,尤其是陶地,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最佳经商之地,苦心经营十几年,积至千金,如果说没有聪明的才智是不可能做到的。经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粜各物,关市不乏”、“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等,至今对现代的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最后,从其师承交友关系来说。计然,生卒年不详,姓辛氏,又作计倪、计研、计砚,字文子,号称渔父,春秋时期宋国葵丘濮上(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著名政治家,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著有《文子》、《通玄真经》。南游越国,范蠡惊其才而师之,授范蠡七计。范蠡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为其洗刷了二十年前的耻辱。总之,他对治理国家的策略极有研究,善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谈论治国方略,并且,他还酷爱山水,到处游历,远离世事,而不去自荐于诸侯。因此,尽管才冠当世,却不为天下人知。可以说,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得益于文种、范蠡和计然,后人称之为“三绝”。

文种(?—前472)也作文仲、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著名的政治家。公元前516年,文种和范蠡结识,时文种已为宛令,二人志趣相投。五年后,二人一起远走吴越,后定居越国,并成为越王勾践的重要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范蠡隐退,并留下信给文种,劝他逃跑。文种看罢,称病不朝。于是,有人进谗言说文种要造反作乱,勾践信以为真,便赐文种一把宝剑,说:“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2]209见状,文种不得不自刎而死。

和其前后相类似人物来说:管仲(约730—前645),名夷吾,字敬仲,颖上人。他出身贫贱,少年时曾经营过商业,对商品生产、货币和贸易等十分精通。后来,谋事三仕而三见逐于君,后得事公子纠。公子纠被杀,而他则被囚受辱,几至杀身。后在鲍叔的举荐下得以重用,相齐桓公四十余年,把一个积弱的齐国变成为国富兵强,代周王统率诸侯,称为霸王。有《管子》一书行世,系统地介绍了他的财政经济思想,“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行荣辱”则是其著名的财经思想。

子贡(前520-前446),即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以字行。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4]2499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却穷得丁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而子贡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2]253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贱买贵卖从中获利,以成巨富。由于子贡在经商上大获成功,所以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后世有“端木遗风”之语,即是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

吕不韦(前292—前235),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滑县东北)人,一说是韩国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他不仅是一个十分有计谋的大商人,往来于各国之间,成为家累千金和僮仆万人的“阳翟大贾”,而且他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政治头脑。他在赵国邯郸遇到了作为人质的秦公子子楚,认为其“奇货可居”,便以巨资资助子楚。即一方面吕不韦出巨资供子楚养宾客,储备人才,大造子楚贤明的舆论;另一方面,则是购置大量贵重礼品,亲自到秦国以子楚的名义献给受安国君宠爱而无子的华阳夫人,并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嗣子。同时,吕不韦又把自己貌美的姬妾赵姬送给了子楚。后来赵姬生下一名男子名政,子楚便立赵姬为夫人。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子楚立为太子,赵国便护送子楚的夫人和儿子赵政回到秦国。仅一年,安国君便病逝,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公元前249年,任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邑十万户。秦庄襄王即位三年之后去世,太子赵政继立,尊吕不韦为仲父,家有奴仆万人。此时,吕不韦政治生涯达到顶峰。

综上所述,范蠡一生从政应当是主要的,即主要是以辅佐越王勾践治理国家为主。就其一生时间来划分,自范蠡24岁入越,到68岁时泛舟五湖,再加之齐国任相三年时间,这样算来,还是其从政时间为最长。就其价值和意义而言,范蠡和同僚辅佐越王勾践,成就了一个国家,使越国成为当时霸主之一。自然,其军事才能亦体现其中,二者密不可分,但还是以政治为主。而其经商,虽也多次累积巨万,且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经商经验,但毕竟相对于成就一个国家而言,其价值和意义就要逊色的多。范蠡的老师计然和好友文种皆为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二人共同成就了政治家范蠡。另外,范蠡与稍早些的管仲、稍后的子贡和后来的吕不韦有极其相似之处。他们皆曾以经商而名,且皆又与政治密切关联,管仲后来任齐相,助齐称霸;子贡曾任鲁国、卫国之相;吕不韦则任秦朝丞相,封文信侯。而范蠡则又与他们三人不同,在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隐退田野,过起了凡人生活,以至于人们所关注的是其经商之事,而忽略其政治生涯。

[1]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司马迁.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苏钰洋.商圣范蠡的为政为商之道[N].河南法制报2014-5-7.

[4]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责任编辑:谭淑娟)

Re-examinationoftheIdentityofTaozhuFanLi

LIU Jun-mei1, YANG Zhao-liang2

(1.Historic Culture and Tourism College,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59, China;2.Gaotang No.1 Middle School, Gaotang Shandong 252800,China)

Without enjoying his success in having helped Kingdom of Yue defeat Wu, Fan Li went to Kingdom of Qi and settled down in Tao named Tao Zhu by himself.So far, his identity is still controversial.Some think he should be a politician for his helping Kingdom of Yue get domination.Some believe he should be a strategist for his helping Yue defeat Wu.Others consider him as an excellent merchant for his business ways.In fact, the definition of the identity of a person should be based on all his life experiences,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and the impact on later generations avoiding overgeneralization.Upon his whole life, Fan Li should be a famous politician in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Kingdom of Yue; Taozhu Fan Li; politician

1673-2103(2015)06-0125-06

2015-11-15

杨朝亮(1963-),男,山东梁山人,历史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儒学史和清代学术史的教学与研究。刘俊梅(1978-),女,山东高唐人,历史学硕士,中学历史教师。

K225

:A

猜你喜欢
夫差越国文种
卧薪尝胆
董楚平《越国金文综述》手稿
风雨同舟
任性的自恋,隐忍的自强
西施的爱情
“知止”的天堂
所长无用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勾践没有做过夫差的奴仆?
一日轻装范蠡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