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梳史料溯本探流 评经典推陈出新——评刘相雨主编《宋元话本学术档案》

2015-03-28 05:29:43李永
潍坊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断代话本评介

李永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洛阳471022)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年12 月出版了刘相雨教授主编的《宋元话本学术档案》一书,该书作为“中国学术档案大系”的一种,体例新颖,内容丰富,于史料梳理、旁征博引中溯本源、探流向,在介绍经典、点评论著时切中肯綮、直率诚恳。纵览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系统概括前人学术研究成果

关于宋元话本研究的整理,以前虽然有《宋元明清近代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电视大学1964 年印)、朱传誉主编《研究宋元小说专著序目》、《宋元话本研究资料——说话与说话人》(台北天一出版社1982 年出版)等著述,但以上或是研究资料的汇编,或者收录的论著数量偏少,留下了诸多遗憾。而刘相雨教授主编的《宋元话本学术档案》几乎将该领域的资料搜罗殆尽,编纂成“论著提要”和“学术大事记”。“论著提要”收录了二十世纪以来研究宋元话本的相关著作72 部,编者不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各部著作的作者、版本、基本内容等情况,而且指出了这些著作的创新之处及研究意义。如关于赵景深的《中国小说丛考》,在介绍完相关内容后,编者点评道:“这种对文本的详细比勘,在当时的小说研究界还是比较少的,对于后来的学者有很大的启发。”[1]P398关于程毅中《宋元话本》,编者指出,“该书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关于宋元话本研究的专著,其开拓之功不可磨灭”[2]P403。可以说“论著提要”做到了概括准确,实事求是,评价中肯。“学术大事记”则是把宋元话本文献资料的发现、重要研究著述的出版等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整理,将散落的珍珠串成串,勾勒出宋元话本研究发展的基本轮廓。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编者在“二十世纪以来宋元话本研究巡礼”中首次梳理了二十世纪以来宋元话本研究的成果,并将之分为奠基期(1900-1949)、发展期(1949-1978)和全面繁荣期(1979-2013)三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研究的主要特征和相关的热点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设想;同时编者颇具匠心地选择了中外学者的十八篇(部)论文(著)进行了评介;评介中,编者对各研究者的生平、治学方法、所涉问题的研究情况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该研究论著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宋元话本学术档案》不仅为宋元话本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信息,而且也为那些刚刚步入宋元话本研究领域的学者指出了探索之途、钻研之道。

二、始终贯穿强烈的学术史意识

(一)编者在选评中是以鸟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眼光,来关注、评论宋元话本研究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的。

该书编者依照时序遴选出的18 篇论文(著),无一例外是具有开创意义或者有重大影响的作品,体现着“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本领域的研究成果”[3]P440的选文准则。如有关史料问题,选择了马廉的《〈清平山堂话本〉与〈雨窗〉〈欹枕集〉》一文,编者如此评介:“《清平山堂话本》的发现、整理、刊行,对我国小说史尤其是话本小说的研究,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与价值。”[4]P84关于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编者认为“该书问世以来,一直被作为大学中文系必备的参考书目,至今鲜有著作能出其右。”[5]P407

(二)编者在讨论宋元话本中某一具体学术问题时,也始终以历时性眼光来看待。

如关于对说话家数问题的讨论,针对李啸仓的《谈宋人说话的四家》,评介者论及了历史上说话家数的史料、前人的研究情况,再点出李啸仓的观点,同时也谈及了后来学者对李啸仓观点的看法等;同样在涉及宋元话本断代的问题上,在评介程毅中《宋元小说研究》时,评介者先是举出断代难的原因,再列出学界的断代情况,指出了各家的断代标准,最后指出程毅中的断代方法,评介者点评道:“从总体上来看,程先生的这种断代方法还是比较稳妥的,在实践上也能够行得通。”[6]P318

(三)该书大致勾勒出了宋元话本学术研究方法的演变。

“研究学术史的根本目的在于鉴往知今,指导未来,因此学术史的要义之一,便是从方法论角度剖析前人的著作,从中汲取经验教训。”[7]该书非常关注论著作者的治学方法、研究思路等问题。在对胡适《〈宋人话本八种〉序》的评介中,评介者重点着墨于胡适古典小说研究的方法和治学范式上,看到胡适“他把乾嘉学派的朴学和西学中的实证主义结合在一起,试图建构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学术范式——历史演进法”[8]P41。在之后的论著评介中,评介者指出谭正璧用进化论研究古代小说演进的方法、赵景深用考镜源流的治学方法、范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观分析话本方法、许政扬考论结合的研究思路、罗筱玉从思想文化方面探讨成书时间等,这样便大致梳理出了该领域研究方法的演变情况。

三、大力提倡学术争鸣质疑精神

任何新观点、新理论的诞生都伴随着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只有在思想碰撞中才能激发探索的热情,迸发创新的火花。该书便是激发研究者开展学术争鸣、学术质疑的生动写本。该书从经典论著的选择、论著的评介到编者的创作实践都闪烁着这种可贵的精神。

(一)从对经典论著的选择看其质疑精神

虽然评介中所选篇目都是各个时代本领域研究的代表作,但其中直接涉及真伪论辩的就有三篇,所占比重不小。其中马幼垣、马泰来的《〈京本通俗小说〉各篇的年代及其真伪问题》、张兵的《〈京本通俗小说〉的证伪及其意义》两篇涉及宋元话本资料的真伪;增田涉的《论“话本”一词的定义》涉及宋元话本研究的根基“话本”的概念问题。在这种关系到宋元话本乃至中国白话小说发展史上的基础性材料和理论问题上,他们并没有盲从权威、迷信权威,而是在大量考证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质疑,并坚持自己不同于权威的学术观点,对后来的学术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质疑既是对前辈学人学术的批判总结,又从多方面启发了后来的学者,大大推动了宋元话本研究的深入。

(二)从对论著评介中看其质疑精神

在对论著评介中,编者对话本研究者的质疑精神十分推崇。首先,对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能够有自己的看法,坚持己见。如关于宋人说话家数,众多名家提出十余种看法,但李啸仓却独树一帜,提出“合生”是不应归入四家之内的这一观点。在王庆华的《“词话”辨正》中,面对前辈学人各自不同的观点,编者肯定了王庆华提出的不存在《水浒传词话》的看法,认为这“为我们认识《水浒传》词话提供了另外的一种思路”[9]P359。其次,在权威面前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观点。在提到增田涉对其老师鲁迅“话本是说话人的底本”这一概念质疑时,编者认为“不管增田涉的结论是否成立,这种大胆质疑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并且大力呼吁“在当前的学术界,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这种质疑精神,这种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10]P23。

(三)从自身创作看其质疑精神

编者也将这种学术质疑精神贯穿在这部著作中。针对叶德均在《宋元明讲唱文学》中提出“宋代小说原是短篇讲唱文学”这一观点,编者持怀疑态度,指出“宋元小说是否属于讲唱文学,现在学术界是存在争议的”[11]P399在话本断代问题上,编者对章培恒先生在《关于现存的所谓“宋话本”》中提出的那种严格的断代方式也表示了质疑。[12]P19

四、极力推崇扎实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宋元话本研究领域,前辈学人在治学态度、治学精神等方面都给后辈学人留下了一笔宝贵遗产,该书把这份宝贵的财富挖掘了出来,并大力提倡他们的优良学风。

(一)提倡扎实严谨的治学态度

编者认为鲁迅“研究中充分使用相关资料,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胡适治学首先是严谨的考证,“不仅要求材料的真实,而且必有对材料进行一番考辨的过程”;孙楷第“以深厚的文献学积累为背景,从小处着手做大文章,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方法意义,在今天对纠正浮躁的学风还具有重要的意义”等等。在其他著作评介中,扎实的文献功底,严谨的考证功夫也都是编者称赞的重点。同样这种扎实严谨的治学态度也延续到了当前的研究者身上。论著评介中,无论是王庆华还是罗筱玉,他们的治学态度都得到了编者的认同。

(二)提倡前辈学人的治学精神

《宋人话本八种》序中,编者赞赏了胡适实事求是、勇于自我纠错的治学精神;在《中国小说发达史》中,编者用了大幅笔墨对谭正璧做人、做学问的宽容进行了描绘;在《〈武王伐纣平话〉与〈封神演义〉》评介中,认为赵景深不但尊敬长者,还时常教诲后辈学人,编者对赵景深这种谦虚的治学态度十分钦佩。以上名家的治学精神都是值得后辈学人学习和发扬的。

(三)对扎实严谨治学态度的实践

本书的评介者也是以扎实严谨的学风严格要求自己的。在探讨某一问题时,评介者都是以坚实充分的文献资料为基础,扎实严谨地论证自己的学术论点。如在评介王庆华《“词话”辩正》一文时,指出了该文章在学术史上的价值和意义之一为“从历时性的角度区分了词话的不同含义和具体指称,使人们对词话这一文体的认识深入了一步”[13]P356。为支撑这一论点,评介者列举出孙楷第、叶德均、胡士莹、李时人、顾青等人关于“词话”的研究成果,这样便在历时性比较中看到了王庆华的研究既借鉴了前人研究成果又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观点,由此评介者也顺理成章的得出了对王庆华论文的评价。

《宋元话本学术档案》作为一部新型的学术史著作,在客观展示、梳理史料的同时,对近百年宋元话本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概括和评介,彰显出编者非常鲜明的学术立场,该书为宋元话本研究的深入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借鉴。

[1][2][3][4][5][6][8][9][10][11][12][13]刘相雨.宋元话本学术档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7]董乃斌.关于“学术史”的纵横考察[J].文学遗产,1999,(1):18.

猜你喜欢
断代话本评介
写好人物有方法
写话要有顺序
写话要真实
写话要完整
《抽象艺术》评介
美育学刊(2021年5期)2021-10-13 01:35:44
百年来古戏台断代问题研究
戏曲研究(2021年4期)2021-06-05 07:09:46
三代铜爵的断代与辨伪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评介
美育学刊(2020年1期)2020-01-15 08:43:44
纳西东巴文分域与断代研究中一些瓶颈问题的思考
西南学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6
突厥语文献的纪年形式和断代方法
语言与翻译(2014年3期)2014-07-12 1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