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阅读行为的双重特征*

2015-03-28 01:56刘世清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符号多媒体信息

王 珏,刘世清

(湖州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湖州313000)

阅读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不同的载体形式,使得阅读的方式和行为产生变化。尤其是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正在悄然地改变着我们的阅读习惯,对我们的阅读行为产生重要、深刻的影响。因此,把握多媒体阅读行为的内涵与特点,能使我们更理性地看待阅读领域发生的深刻变革,并以积极的姿态应对。教师对学生知识传授时也应充分注意这一点。

一、多媒体阅读行为的内涵

(一)阅读

阅读产生的历史由来已久,有关对阅读本质的理解:心理学家道林和莱昂(Downing &Leong)把阅读的定义分为两类:“一类强调的是译码的过程。另一类则强调意义的获得[1]”。传播学领域认为,“阅读是人从符号中获取意义的一种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2]。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传统阅读是读者对纸质媒介承载的符号、信息进行解释和处理的过程,并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和社会行为。

(二)多媒体阅读

在多媒体阅读领域,与此相关的术语表述很多:如数字化阅读、网络阅读、移动阅读等。传统阅读的载体一般指纸质文本,采用文字和图片的静态信息结构表征;而多媒体阅读可以使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以一种或几种方式结合起来,实现读者更多样的阅读体验。笔者将基于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阅读统称为多媒体阅读,并把它定义为是指依靠多媒体材料承载的符号、信息进行解释和处理的过程,并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和社会行为。

(三)多媒体阅读行为

对多媒体阅读行为的定义,比较有影响的是“多媒体阅读行为是在对多媒体材料上所承载的信息进行获取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是读者在阅读时从媒介提供的信息中获取意义的一种能动反应。包括:标志、复写(默写)、默读、复制/粘贴、下载、编摘、制作电子文摘等”[3]。多媒体阅读行为的内在表现反映的是读者的心理活动,而外在表现是读者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反映读者、读物及相互作用的社会特性。因此,笔者将从心理认知和社会特征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总结多媒体阅读行为的特征。

二、多媒体阅读行为的心理认知特征

多媒体阅读行为的心理活动包括读者对读物进行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的认知过程。研究多媒体阅读的心理活动特征,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多媒体阅读行为在信息时代下所表现出来的新特征。

(一)符号感知的多媒性

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包括文字、图画、图表、插图等认知符号,而现在的多媒体阅读则包含了大量的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元素,网络、通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更是加剧了阅读的多媒化,从一维二维到多维立体,从静态到动态,从概括抽象到具体形象,提供了更多类型的认知符号与表现方式。洛杉矶大学神经学家加里·斯摩尔凭借专门的检测仪器显示大脑成像,发现与网络新手相比,经常进行网络阅读的个体,大脑活动区域更广[4]。多媒体阅读有助于读者对多元认知符号的感知,以多形态化的方式将人类的感觉综合挖掘出来,在阅读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一同参与,促进大脑潜力的开发。

(二)注意维持的短暂性

在阅读活动中,思维活动的专注能有效排除和抑制阅读主体以外的干扰,促进思维活动朝着深刻和完善发展。人们的研究发现,传统阅读时,通过排版方式设定了阅读的方向和顺序,阅读是循序渐进、由上而下的过程,人的注意总体呈现线性的特征。而在多媒体阅读时,人们的注意是以“链接”的方式,呈现发散、跳跃、快速的特点。数字化、网络化媒体下的超链接、检索、推送等方式改变了传统文本培养起来的连续阅读的习惯。由于阅读顺序的改变,使得读者的注意力经常会发生转换,干扰了对阅读的专注。人一旦习惯了这种“链接”阅读,会很难保持足够的注意力坚持长时间看书。

(三)信息处理的多通道性

迈耶(Mayer)提出了多媒体学习认知模型的双通道假设:人拥有两个独立的信息加工通道,即视觉/图像加工和听觉/言语加工双通道。多媒体呈现使读者的短时记忆中同时保存相应的言语表征和画面表征,这一过程是形成概念理解的重要步骤[5]。读者的信息理解和知识建构获得了双通道的感知与整合。同时,视觉/图像加工通道开发了大脑右半球的潜能,促进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综合思维的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有学者提出还存在更多通道的假设,拓展了多媒体阅读的双通道模型。心理学的测试也表明复合通道的阅读效果通常优于单一通道的阅读效果。

(四)记忆加工的高效性

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在阅读的时候,面对海量资源,大脑的处理机制开始由“接触—理解—反应”模式转变为“扫描—反应”模式[6]。凭借搜索工具,大脑从记忆大量精确内容转变为快速分析页面、提取主要信息、记忆和索引更多关键字的模式。因此,从阅读行为反映上来看,人在阅读的时候,从一个资源跳到另一个资源,很多时候眼睛只关注关键词。短时记忆加工的速度明显加快,在信息的冲击下,往往会挑选容易实现的目标进行阅读,反映了追求速度的求浅心理。当前多媒体阅读中出现“浅阅读”现象符合浏览式、跳跃式、索引式的阅读模式,从大脑对信息的快速选择与处理来看,可以解释多媒体“浅阅读”行为不求甚解的含义。

(五)思维理解的浅层性

从阅读的广泛性、深入性、专注程度和思考深度进行划分,可分为深阅读和浅阅读。深阅读过程中,人脑充分运用相关信息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阅读策略,进一步提升理解力、批判力与创造力。媒体的多样性,信息的泛滥,迫使人们在多媒体阅读时进行随意性、碎片化、直观化的阅读模式,人们的思维转变为碎片化、浅层化的方式,往往导致记忆力、判断力或思考能力的下降,从而失去对阅读内容的深度思考、分析、判断与自省。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和一心一用者不同,这些人在进行阅读时,倾向于简单接受,过滤信息的能力变得较差,难以从中遴选出有价值的内容[6]。

三、多媒体阅读行为的社会特征

多媒体阅读的外在行为反映了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读者、读物以及相互间的作用表现出来的特征。

(一)在阅读符号上,体现了读者理解多媒体读物的视觉性

传统阅读中文本符号具有抽象性,读者通过联想、想象、理性、反思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心灵交流和沟通,达到人们追求理性、满足情感的精神需求。多媒体阅读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呈现,这些认知符号具有浅显、形象、直白的特点,通过视觉感知,满足人们追求感官刺激的、浅层次的精神需求。譬如现今人们更多地通过观看影视来完成对名著的欣赏,逐渐习惯了用视觉符号来阅读、理解内容。因此,文本符号的视觉化,强化了多通道的意义建构,一方面它能化难为易、化静为动,降低认知难度。另一方面,由于过多的感官刺激与对画面理解的具体化,缺乏对原有作品深层次、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二)在阅读过程中,体现了读者对话多媒体读物的社会性

多媒体阅读与传统文本阅读一样,通过文本,承载作者的见解、意愿去影响读者。因此,阅读过程体现人与文本、人与人之间的立体的对话关系,但是多媒体阅读则进一步加强了对话的多重关系。多媒体阅读中人与文本的互动不仅体现在文字、图像等静态符号上,也拓展到视频、动画等动态符号上。如视频的弹幕技术是在视频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在相同时刻发送具有相同主题的评论,实现了视频阅读过程中多人对话的实时互动。微信等社交平台的阅读,不仅是人与内容的互动,更是人际网络的交流和情感的维系。多媒体阅读使阅读由个体的、自我的阅读向交往、对话的社会特性转变,使个体的学习真正成为社会性学习,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与创新。

(三)在阅读行为上,体现了读者进行多媒体阅读行为的受控性

丰富的网络资源使信息传播穿越时间、空间,打破了人们思想的局限,营造了开放的阅读环境,读者打破国家、民族、种族、阶层限制,随时随地自由地获取信息资源,实现了人人享有阅读的平等权利以及读者在多媒体阅读过程中行为的主动选择。但同时,在多媒体阅读中,由于受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和多媒体界面的限制,在阅读选择、阅读行为、阅读思维等多个方面呈现被动受控的特征。

1.读者的阅读选择受控

由于受多媒体文化产业商业性的影响,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呈现高度的趋同性,加上缺乏健全的信息把关机制,造成信息的不受限的自由流动。不管读者愿不愿意接受,都不加过滤地传递过来。因此,读者面对信息的大量涌现,虽然表面上看似进行了自由选择行为,实际上往往无从选择。

2.读者的阅读行为受控

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受多媒体设备影响,其行为特征也呈现统一化、模式化的趋势。例如,目前流行的智能手机阅读,人们呈现的普遍阅读姿势是食指或拇指不停地做规律性的运动,程序化地做着刷新状态、点击、跳转等行为,或吟或诵的传统阅读下的个性化阅读特征逐渐消失。

3.读者的阅读思维受控

在多媒体阅读过程中,依赖搜索工具,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当读者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时,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具体还是抽象,通常想到的解决方法倾向于先搜索,而不是先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思考。读者依靠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寻找思路与解决策略,阅读耐心正在减弱,探究问题深度原因的兴趣正在减少,解决问题越来越模式化。

(四)在阅读作用上,体现了多媒体读物对读者影响的两面性

多媒体阅读,给读者带来的功能比传统阅读更强大,它以其显著的优势,将改变人类学习知识与传承智能的方式。就阅读个体而言,多媒体阅读具有的丰富表现力,降低了阅读者的认知难度。它的互动性,拓展了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提高了阅读者的兴趣与学习效率,增强了阅读者的主动性,也为创新提供了条件。阅读的便捷性、社会性,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但同时,多媒体阅读又会给读者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首先,多媒体阅读的丰富性,使越来越多的人流连忘返于微信、微博、社区等平台,进行碎片化阅读。从心理状态来看,读者在浅阅读时的心理状态是轻松的、自由的,但长期的浅阅读,会造成阅读思维能力、注意力的下降,无法有效地进入深阅读状态。其次,多媒体阅读认知符号的多元性,使人的思想、情感容易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现在的手机阅读无处不在,看似提升了人们的阅读兴趣,实质上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的社会交往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再次,多媒体阅读的泛滥性,加速了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进程。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以他独特的视角阐述了童年的诞生。他指出由于印刷术的广泛应用让中世纪的人走进了知识与理性时代,阅读让成人和儿童分离;而随后电视之类媒体的出现与兴盛,成人文化不可避免地暴露在儿童面前,逐渐消除了成人和儿童的界限。而现在的信息时代,充斥了大量的血腥、暴力、色情、虚幻、歪曲的阅读内容,对尚处于形成价值观、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的未成年人来说,加速了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迈进的社会化进程,会产生很多不良的社会问题。

四、提升多媒体阅读行为品质的建议

多媒体阅读作为重要的阅读方式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达到58.1%[7]。多媒体阅读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革命性的变化,世界范围的趋势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多媒体阅读,结合心理认知和社会特征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趋利避害,更好地提升多媒体阅读行为的品质。

(一)把握多媒体阅读的心理认知特征,提升读者的多媒体阅读素养

1.提高读者的阅读专注度

现在的多媒体阅读,带给读者的往往是海量信息推送和感官享受,会造成注意维持的短暂性和思维理解的浅层性。作为读者,要有效管理阅读任务和阅读时间,尽量避免过度信息量和娱乐化对认知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深阅读与浅阅读均有各自的优势,不应将对立起来。从研读、品味和学术研究来看,深阅读是最能表现细致情感和深度思想的途径。而从开阔眼界,放松心情来看,浅阅读是最能满足人类消遣和视觉享受的途径。因此,读者应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在深浅阅读两者之间取得平衡,避免过多地进入浅阅读状态,对深阅读造成认知障碍。

在阅读路径的选择上,明确阅读目的,提高阅读专注度。首先根据阅读目标,确定合理的检索的工具和途径,进行信息的检索。其次,通过筛选、分类有用信息,屏蔽、清理无关信息,确定要深度阅读的内容。最后,利用多媒体阅读中的导航功能,进行定位,避免随意性阅读,调整阅读注意力,以提高阅读效率。

2.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

高质量的多媒体阅读,应培养读者良好的信息阅读素养,这是信息时代下读者能进行有效阅读的必备素质。因此,这一过程包括:重视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和获取,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分析与评价。注重对所读内容的思考程度,促进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和创新,从而进一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3.提升读者的视觉素养

目前,随着大规模在线学习资源、微视频等视觉学习资源的涌现,信息的多媒化,对视觉认知达到空前的程度。视觉认知符号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对于抽象事物、过程的理解具有显著的优势。南京师范大学的张舒予教授认为视觉素养包括视觉思维、视觉交流、视觉学习[8]三个部分。视觉素养重视培养读者在观看基础之上进行思考,通过视觉/图像通道与听觉/言语通道等多通道的作用,建构意义,提高理解效率。但同时,视觉符号具有诱目性,易使人的情感状态陷入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阅读动机,抵制不健康的阅读倾向和低级趣味,提高对视觉认知的审美能力。

(二)把握多媒体阅读的社会特征,提升读者的多媒体阅读体验

1.提升多媒体读物的内容质量,为读者提供深度化的阅读体验

媒体出版商,应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正确利用媒介的影响力来启发读者、改变读者,而不是以吸引眼球为目的、牺牲读者身心健康的方式为代价。目前,多媒体阅读的内容同质化现象明显,更新慢,且休闲、娱乐信息占据了过多的比重,满足不了读者多元化、深层次的阅读需求。

在未来的发展上,多媒体与传统纸质出版结合将更为紧密、融合。强化资源储备,发挥传统出版在采、写、编等方面的专长,严格信息的审核与把关,注重深浅内容的合理分配,为读者提供专业的内容和内容定制功能,增强多媒体阅读由浅阅读向深阅读的有效过渡。当前可为读者进行阅读服务的优质APP很多,专业的阅读网站有“多看阅读”“豆瓣阅读”“百度阅读”“当当读书”等。

2.改进多媒体阅读设备的技术水平,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进一步提升多媒体阅读设备工艺和技术水平,如Kindle(多媒体阅读器)为电子墨水屏,可以调节亮度,给阅读者带来纸质版阅读体验。此外,它整合了多媒体阅读与文本阅读的功能,可以在线购买书籍,下载视频和影音资料,在书上做书摘和备注。但是真正利用多媒体阅读器进行阅读的群体并不大。而目前流行的智能手机阅读,在支持读者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技术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因此,技术开发商应根据阅读人群的需求,更好地改进多媒体阅读设备与功能。

3.营造多媒体阅读的良好氛围,为读者提供社交化的阅读体验

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加强多媒体信息的有效监督与管理,减少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媒体阅读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利用新闻媒介的作用,加强宣传与引导,净化环境,营造多媒体阅读的良好氛围。加强阅读的社会性功能,增强多元互动与对话,进一步体现参与性,创造新的人际互动通道,引导读者在交流中强化认知发展和知识建构,最终达到建构全民阅读的学习体系。

4.加强与文化教育机构的合作,为读者提供专业化的阅读体验

为了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精神、审美需求,除了专业的出版机构外,还须加强与文化教育机构的合作,共建优质的教育资源。利用学校、图书馆等教育服务机构,把传统文献等深内容与多媒体相结合,利用新媒体平台提供学习性阅读、专业性阅读等深度阅读内容,推进多媒体阅读逐步走向深刻,提升文化审美品位。

[1]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4.

[2]许群.基于文本和多媒体的读者阅读行为对比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2:4

[3]李智晔.多媒体学习过程的学习行为辨析[J].教育研究,2014(11).

[4]青岛晚报.网络让我们变聪明还是变笨[EB/OL].http://epaper.qingdaonews.com/html/qdwb/20111002/qdwb319667.html,2011-11-02.

[5][美]理查德·E·迈耶著.多媒体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1-88.

[6]陈锐军.数字时代阅读新特点初探[J].编辑之友,2010(8).

[7]张贺,张碧梅.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EB/OL].http://www.cssn.cn/zt/zt_xkzt/zt_wxzt/2015sjdsr/sjdsrzqmyd/201504/t20150422_1596633.shtml,2015-04-22.

[8]张舒予.视觉素养[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lAA4RJ6PoJxi5t9Vlv7zEQfibIdEOKeWxGR XsWRCoGSN7Ud9Y7HOf5Yg53ExP6ESLM1WKjfa6_6KqrLMrKQ9_,2010-12-18.

猜你喜欢
符号多媒体信息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变符号
订阅信息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