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雨之
在我老家,每年的元宵节都有嬉鱼灯庆贺的风俗。
伯伯叔叔们砍来大毛竹,劈成细长的竹篾,手脚麻利地扎制鱼骨架,外面糊好上等的棉纸,画上红黄蓝相间的鱼鳞。“鱼”肚子里是交叉纵横的架子,用来放蜡烛。最大的鱼灯长约七米,高两米。村里有六个鱼会,每个鱼会都有一条蔚为壮观的大鱼灯,还有略短点的两三条一样精神抖擞的大鱼。
家家户户还有千姿百态的花灯。有挤眉弄眼的孙悟空、精致可爱的小白兔,有通红娇艳的辣椒、憨厚可爱的南瓜等蔬菜灯,各具特色,颇具浓厚的乡村气息。
黄昏时分,各家鱼会的牛皮大鼓在村里年轻人的敲擂下,震耳欲聋惊天动地,让四邻八村赶来的看灯人听得热血沸腾。夜幕降临,点燃鱼灯里的蜡烛,一条全身通红的大鱼,神气活现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它张着大嘴巴,在扬扬自得呢!
德高望重的老爷爷举着杉木做的火把,或提着火篮在前引路,“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扁长方体开路灯紧跟着。两只憨态可掬的草狮,张牙舞爪地与开路灯在打闹嬉戏。大鱼灯在十几个大人的扶持下,在“咚咚锵,咚咚锵……”的鼓锣声中,在“嘭——啪——”的炮仗声中,开始摇头晃脑、趾高气扬地沿着村中的街巷游走。
故乡是依山傍水的,鱼灯在临河的街上缓缓地游动着,时不时停在各家各户大门口,摇头晃脑,接受大家的祝福。过石桥时,鱼灯开心地摆动鱼鳍,身体左右摇晃着,似乎在水中快乐地遨游,观众们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鱼灯活了,鱼灯好有精神啊!”
年轻的哥哥扛着神气十足的小鱼灯跟在大鱼后面,小鱼儿往前游游,又转身看看后面,似乎在窃窃私语。两个人抬着大锣,在鱼灯的照耀下很有节奏地敲打着。队伍末尾的人们,或拎着,或举着自家扎制各具形态的花灯,喜气洋洋,浩浩荡荡,人面灯光相映成趣。
故乡的村庄,年年元宵节的嬉鱼灯,安享着年年有余的慰藉与幸福!
<D:\初中作文\2015-3\2015-3\Image\QQ图片20140306103110.jpg>[【江老师评】]
山村的鱼灯会,在小作者的笔下,描述得极为细致,展现山村民俗带给读者无尽的遐想。作者观察细致,制作鱼灯时的步骤,是“劈竹篾、扎骨干、糊棉纸、画鱼鳞”,有条不紊地步步写来,细节的刻画,细致入微的描述,字里行间展现村民精心制作鱼灯的虔诚,也带给读者一份丰盈的感受,可以想象那鱼灯的“巨大”和节日的精彩。当鱼灯、花灯扎制好,暮色降临后,让人热血沸腾的牛皮大鼓被敲响,鱼肚子里的蜡烛被点燃,村人举着鱼灯走街串巷。尤其是描述鱼灯过桥时的那份惬意,快乐的是鱼,更是观众的心情。锣鼓声、炮仗声相互应和着,村庄的热闹喜庆也就很快浮现在读者面前。乡村的民俗,节日的祝福,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就洋溢其中了。鱼是传统文化里的吉祥物,在村人的簇拥欢呼中,那份“家家有余,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和节日的盛况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