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丹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工程建设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其行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BOT项目模式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施工模式,才能更好地提升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对工程建设中BOT模式的概况、优势及运作流程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BOT模式 工程建设 概况 优势 运作流程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工程施工中,只有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施工模式,才能更好地提升工程的质量,这也是施工的重点内容。将BOT项目模式应用到工程施工中,可以对国家工程建设资金缺乏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并获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展现出较大的发展前景。
1 BOT模式的概况
BOT模式是英文Build(兴建)、Operate(营运)、Transfer(转移)的缩写,是民间兴建营运后转移模式,也就是一种公共建设的运用模式(图1)。BOT模式是把政府规划的工程由民间投资与经营一定时间后,随后经政府回收经营。这种项目模式,最早案例出现在18世纪中叶的土耳其,由国内外承包商共同参与公共部门民营化政策的规划。政府限制该机构公共产品、服务提供的数量及价格,但确保私人资本能够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由政府与私人机构共同分担整个过程的风险。结束特许期限时,遵循约定私人机构必须向政府部门移交设施,随后政府指定部门进行经营与管理,也可以说,“基础设施特许权”更符合BOT的意义。
2 BOT项目模式的应用优势
自1984年BOT项目模式在诸多国家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可以对国家工程建设资金缺乏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并获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展现出较大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工程建设领域投入的国有资金越来越少,逐渐向投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以此对工程建设效率进行有效提升,并对社会服务价格进行相应的降低。促使BOT项目模式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1)对政府直接财政负担进行降低,并对政府借贷负债义务进行有效减轻。全部项目融资负债责任必须向项目发起人进行转移,政府不需要对支付项目借款进行保证与承诺,对其信用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有效避免,政府还可以在其他项目投资和开发中利用这些原有资金。
(2)对风险的转移和降低十分有利。国有部门将所有项目风险都向项目发起人进行转移,BOT项目模式有效结合发起人的投资利益及合同履行义务,进而对项目超支预算风险进行有效降低。
(3)对项目运作效率进行有效提升。作为一种对设计管理实效进行有效提升的方式,BOT项目模式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由巨额资本投入及项目周期长等因素引起,在私营企业的共同参与中,对于项目要求,贷款机构与政府相比,更为严格。同时,私营企业在规避风险中,为取得较高的利益,促使其客观中必须对自身管理不断强化,并对造价进行合理控制。基于此,即使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大量的前期工作量,但步入施工阶段后,项目设计、施工及营运都将获得极大的效率,更能提高服务质量。
(4)BOT项目模式可以对社会、人们的需求进行提前满足。选用BOT项目模式可以对政府现阶段无力投资建设,但又急需建设的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建设。在其他资金投入后,可以在政府有能力建设前进行工程建设并将其作用充分发挥,进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BOT项目模式在工程建设中的运作程序
3.1 项目方案确定
工程建设项目方案确定环节将提出项目建设必要性及项目目标确定作为主要研究目标。政府传统的融资工程建设项目,一般会进行咨询公司及设计院的聘请,进行项目建设书与可行性研究的编制,同时利用咨询会议及审查会议召开的方法优化项目的各个方面,如规模、技术及经济等,计划管理部门通过批文下达的形式进行确定。
BOT项目在确定项目方案这个环节相比政府传统项目,存在诸多差异,如项目建设必要性的确定是其主要目标,同时对设计规模及项目需求进行研究与确定,不用对项目选用何种技术及投资额度及利润进行确定。基于此,在工程项目招标文件中可以不对项目技术方案及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规定,仅仅需要在规模、技术及经济等内容上规划出大致轮廓即可。在项目设计等方面应对投标人的新想法加以鼓励,并对其技术及经验优势加以发挥,进而对投标方案中政府进行最佳方案选择十分有利。
3.2 项目确立及招标
立项是指《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以文件形式在计划管理部门的同意下进行批复。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大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工程项目立项管理程序及审批权限系统也愈加完善。在招标文件发布前,BOT项目遵循国民相关规定进行项目立项程序十分重要。如项目已经立项则可以对招标后的项目审批风险进行有效降低,并对投标人参与项目的积极性进行有效提升。
完成工程项目立项工作后,就进入了招标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分为6个方面,第一招标委员会及招标办公室的成立;第二,中介机构的聘请;第三,研究项目技术问题,对技术要求加以明确;第四,资格预审文件的准备,并进行资格预审标准的制定;第五,项目结构的设计及项目条件的落实;第六,招标文件、特许权协议的准备及评标标准的制定。
3.3 组织投标
资格预审阶段应对项目感兴趣的公司加以邀请,也可以通常媒体对招标进行宣传。资格预审参与的公司应进行资格申请文件的提交,如技术实力、工程经验、财务情况等。招标委员会必须组织资格预审专家组,分析与比较这些文件,并进行最终投标名单的拟定,在完善招标文件基础工作后,进行资格预审结果通知的发布,并将投标邀请书发给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人。资格预审通过的投标人在接收到招标委员会书面邀请后,当确定投标后,必须遵循招标相关规定,制定较为准确的投标书。应标明以下内容,如设施型号及产品服务水平、工程施工进度及工期等。在标书准备阶段,应分析其风险并进行合理分配,如对标书内容存有疑问,投标人可以及时提出,招标人应以书面形式将解答内容传达给投资人。
招标委员会在截止投标后应进行评标委员会的组建,遵循招标文件的相关要求评审投标人上交的标书。在招标文件内应明确评标标准。选择何种评标方式对最终评标结果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不能更改招标文件中对评标标准的规定。
3.4 合同谈判
招标委员会在决标后必须在中标者和政府之间进行合同谈判。因BOT项目具有较长的合同谈判,而且十分复杂,在工程建设中往往涉及到多种合同,合同谈判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中标人进行项目资金的筹集,选择最佳投标人。在签订特许权协议前,政府与中标人在合同谈判及修改方面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及精力。完成合同谈判后,中标人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报批,同时进行项目公司的组建。项目公司应正式和多个部门进行相关合同的签订,如贷款人、建筑承包商等,随后项目公司和政府进行特许权协议的正式签署。
3.5 实施阶段
在全部合同签订后,项目公司则开始实施阶段的工作,遵循合同相关要求,工程设计进行设计单位的聘请,工程施工进行总承包商的聘请,工程项目完工后,则进入商业运作阶段,这个阶段项目公司必须对项目加强管理,并做好养护工作。由此同时,项目公司则应进行相应费用的收取,得到其相应地经济利益,遵循相关合同规定,并进行贷款及利息的偿还。通常情况下,BOT项目可以先进行部分工程的完成,当其具有相应运行条件后,就可以进行经营,这样可以及时进行投资效益的回收,遵循相关规定进行综合性开发公司的适时组织,综合开发项目,确保项目投资人的经济效益。
3.6 项目移交
遵循双方特许协议的签订内容,在合同规定时间期满后,向政府和指定机构移交项目设施。政府在BOT项目实施阶段应对各个阶段进行检测与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项目遵循合同要求进行实施。同时,项目公司必须进行工程维修保养施工,随后进行相应文件的移交,为项目移交提供便利,并为政府的后期运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BOT项目模式在诸多国家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这种项目模式不仅可以缩短施工工期,还可以提高工程质量,为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要求进行BOT项目模式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有效性,才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玲.BOT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A].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