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浅析
——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思考与探讨

2015-03-27 23:14杨薇薇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校企

杨薇薇

(1.安徽建筑大学管理学院, 合肥230601; 2.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安徽淮南232001)

创新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浅析
——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思考与探讨

杨薇薇1,2

(1.安徽建筑大学管理学院, 合肥230601; 2.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安徽淮南232001)

职业教育集团是新型的教育组织形式,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成效,也有新的理论突破;各地区、行业与有关企业正有计划、有目的地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其发展研究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就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战略与目标、集团化模式、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索,并提出应对措施。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集团; 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鼓励推进集团化的办学模式,在这过程中,创立何种体制是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有效的体制才能保障各类职业教育做到互通和融合,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布局结构优化,整合教育职业资源,从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集团化发展战略目标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校发展与改革明确要求:要施科教兴皖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合理调整教育布局,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上述国家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指导思想和改革精神,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内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主要的发展战略目标为:

(一)优先重点发展

各级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确立主动适应的发展观,即让职业教育主动向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职业教育集团化推进过程中,统筹、重组、经营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行业、企业和区域资源,把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上。通过总体规划,实行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实现职业教育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最终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适应产业升级需求,形成能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职业教育格局。

(二)形成集成化发展

实施区域内职业教育集成化发展,实施整体职业教育资源优质化。逐步打破地区、行业和类型、层次的界限,不断提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规模效益、结构效益、质量效益和投资效益。

(三)实现集合发展

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是新形势下整合学校与企业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双赢的新举措,也是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推动高职教育向规模化、连锁化方向发展的新模式。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对促进“校企合一”,达到“高度融合”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模式分析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在市场经济推动下 ,职业教育领域进行的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体制创新,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根据职业教育集团化合作方式 ,一般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自身结合模式

即多层次办学的高职院校,其中中专层次、技工层次的毕业生,经过必要的专业综合课程考核后,可实施专业对口的“初中五年制”、“高中四年制”模式,直接升至高职继续接受大专教育,实现本校内职业教育直接打通的方式。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是多层次办学的高职院校,有技工教育、技师教育和各类培训,可以实现校内直通结合。这种形式便于统筹协调、统一管理,是最便利、最理想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使中职毕业的学生继续深造,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促进了学校自身集团化办学模式多样化发展。

(二)校校结合模式

以高职院校为龙头 ,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实施本区域或跨地区集团发展,推行中等职业学校定向“3+2”或“2+3”模式。如安徽能源技术学校、安徽机械工业学校和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区域内校校结合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合作方式。其结合点以区域经济发展与建设紧密联系,即本地区乃至安徽省的支柱产业——煤炭产业为结合点。主导专业确立为煤炭类专业和煤炭类相关专业,中职煤炭类专业毕业生可直接注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从而实现各类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展适合各类人员需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三)校企融合模式

职业教育离不开校企合作,教育集团成员包括学校、企业和行业。其中,学校是集团的主体,企业、行业为学校提供办学条件,包括教育投资。学校竭诚为企业、行业服务,得到企业、行业的认可和支持,并实现人力资源打通使用,设施设备资源共享等,订单培养的学生直接进入企业上岗就业。

(四)合并组合模式

是实质性的合并,一般将学校、企业或其他实体以联合办学的形式加入集团,合并后的学校、企业或其他实体不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之后,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实行资源共享,在地域、空间上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在人才、职业学校内部管理实现优势互补,达到相互融通、共同发展。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发展对推动职业教育、行业企业和劳动力市场有机结合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和带动各地职业院校的发展。但是,目前由于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时间还不太长,上述联合形式中的后三种形式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合并组合模式,涉及的问题多、难度大。

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及发展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对相关配套的制度、政策制定没有跟上,没有形成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办学资金、法人地位问题、对企业的鼓励和政策问题等),因此需加大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各项政策的倾斜和支持力度。此外,国家政府的一些政策、制度需进一步改革、完善,如社会不少用人单位首先要求学历起点为本科,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条件也是以本科学历为起点等,职业教育只能为企业培养人,社会给受职业教育的公民提供的就业渠道和门路很少,这些对于职业教育的健康、长期发展不利。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离不开企业、行业的牵头、参与和引导。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绝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面上的松散性合作,结合的紧密度、深度不够,企业的单方面行为和变数比较大,形成不了长流水的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和体制,企业、行业须给予教育集团的学校提供很好的合作平台。究其原因为:企业支持办学,但政府由于支持力度不大,很多企业渐渐对办学失去积极性,纷纷减少在校生人数,不愿多履行社会责任。这与国家大力倡导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导向不相适应。

职业教育集团本身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对其成员也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如各层次学校办学的主办方,有的属教育部门,有的属政府,有的属劳动部门,有的属企业,还有的属于私立学校等,各自的归口不同,其职责、义务和权利还不是很清晰,在职业教育集团中的地位、角色和作用较难理顺,有的学校也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联合的积极性也不一定很高,同时企业参与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也很难形成。

课程设置的衔接问题,培养目标有差别。主要有课程设置重复、中职基础课程薄弱、技能训练重复等,特别是培养目标有差异。目前,我国高职教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与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各自独立,没有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衔接培养体系。我国的中职教育偏重学生操作技能、就业能力的培养,一般是“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培养出的中职学生达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难以适应高职教育较广、较深的理论学习。

受到招生制度限制。我国高职院校招收对口中职生指标实行一定的指标限制,减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机会。改革招生政策,让中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就业还是进入高职高专学习,才能建立中职与高职的衔接的便利和有效的路径。

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创新对策

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及发展首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强有力的支持,形成“政府搭台、学校唱戏”的局面。首先政府部门要遵循市场基本规律,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为根本宗旨来制定有利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政策法规系统,提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对本省职业教育集团化优化衔接的专业分类布点要整体规划,全盘考虑,不能“撒胡椒面”,专业性集团分类要有一个相对的集中布局。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衔接组合、统一发展目标、统一发展规划和统一分类指导,做到全省“一盘棋”。

用经济推动职教发展,政府要起主导作用。职业教育、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是基础,企业参与是关键。只有企业真正介入了,企业认可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使以行业为纽带的职教集团成为务实的共同体组织。政府应调动企业、行业办学积极性,要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政策,如土地、融资、财税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否则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是“剃头挑子一边热”。

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管理,捋顺关系。中高职集团可以是人事关系、经济利益方面的松散型,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共享的紧密型的合作组织。创新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体制非常重要,加强企业与学校合作、学校与学校合作的动力,通过组建企业、行业协会(学会)等中介组织制定企业、行业标准,沟通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策划、咨询、指导、评估等服务性工作,从而促进职教集团化发展模式的健康发展。

构建完整的中高职沟通职教体系。统筹规划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实现高职专业与中职专业的对接、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对接、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对接、教学模式的对接等。改革教育制度和招生政策,特别是要放宽招生计划比例。

由于职教集团的构建模式不同,如何从科学管理、资本收益的角度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实现集团社会资本的有效整合,发挥社会资本的效益,逐步形成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的新机制,彰显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生机与活力,这是职教集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探索的一大课题,也是职教集团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需要我们在尝试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探讨和探索。

[1] 崔永华,张旭翔.论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J].教育发展研究,2010(17):49-50.

[2] 满珊珊,陶红.广东省职教集团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0):81-83.

[3] 张有根.集团化办学:一种职业教育集群价值链增值模式的选择[J].职教论坛,2010(31):10-15.

[4] 张文.高等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5] 赵伟.职业教育集团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G719

A

1671-4733(2015)02-0052-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5.02.014

2015-03-13

杨薇薇(1983-),女,安徽涡阳人,助教,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电话:0554-6656613。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校企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