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10年发展概况*

2015-03-27 22:19赵纪东王艳茹编译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2期
关键词: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

赵纪东 王艳茹 编译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兰州730000)

行改造易于倒塌的无钢筋的砖石结构建筑以及“软层”建筑。

USGS还与当地机构合作评估旧金山湾地区的公共事业和运输通道的地震风险。USGS与旧金山公共事业委员会共同绘制了圣安德烈斯断层的精准位置,以便能更灵活地改造旧金山半岛的赫奇赫奇高架渠(Hetch Hetchy Aqueduct)和输水系统。USGS与经营公共轨道交通系统的旧金山湾地区快速运输(Bay Area Rapid Transit,BART)公司合作,估算了海沃德断层地震可能产生的滑移量,以及对BART穿越断层的隧道的影响。

6 地震灾害信息的传播

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10年发展概况*

赵纪东 王艳茹 编译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兰州730000)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D;

doi:10.3969/j.issn.0235-4975.2015.02.002

自1989年洛马普列塔地震之后,USGS及其合作者们纷纷加大力度,更好地向公众传播地震灾害信息。广泛流行的“在地震国家落地生根”(Putting Down Roots in Earthquake Country)的教育手册,已被翻译成西班牙语、汉语、越南语和韩语。所有版本均发布在网上(http:∥earthquake.usgs. gov/regional/nca/prepare/index.php)。在美国其他地震活跃区,如安克雷奇(Anchorage)、阿拉斯加、盐湖城、密苏里州东南部和田纳西州西北部的新马德里地区,这些手册也被争先模仿。

文献来源:Brocher T M,Page R A,Stauffer P H,et al.Progress toward a safer future since the 1989Loma Prieta earthquake.(2014-09-30)[2014-11-10].http:∥pubs.usgs.gov/fs/2014/3092/pdf/ fs2014-3092.pdf

(编译者电子信箱,赵纪东:zhaojd@llas.ac.cn)

收稿日期:*2015-01-16。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导致25万人丧生,500万人需要紧急援助,180万居民无家可归。这场自然灾害给广大地区带来了毁灭性灾难,以及随之而来的悲痛和焦虑,特别是对印尼、泰国和斯里兰卡的影响超出了想象,而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缺少对整个印度洋地区的预警设备和灾难管理计划。

灾难过后,德国和国际社会立即表示支持。在德国洪涝灾民援助框架下,德国联邦政府委托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在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的指导下开发印度洋预警系统。从2005年到2011年,随着大型项目德国-印尼海啸早期预警系统(German-Indonesian Tsunami Early Warning System,GITEWS)的开展,在印尼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现代的、有效的海啸预警系统。后续的PROTECTS(Project for Training,Education and Consulting for Tsunami Early Warning Systems,2011—2014)项目对参与印尼项目的全体人员进行了培训,使其独立工作,并负责预警系统的运作。PROTECT

项目共包含192个培训课程、实习和动手实践课程,涵盖了海啸预警系统运营和维护的各个方面。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的主持下,德国、美国、中国和日本等国参与合作,将GITEWS整合到印尼海啸预警系统中。2010年,经国际专家委员会审查,2010年3月GITEWS被移交给印尼,更名为InaTEWS(Indonesian Tsunami Early Warning System)——印尼海啸早期预警系统,为印尼的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服务。

2011年10月12日,在印度洋进行了“IOWAVE11”演习。通过这次演习,InaTEWS成功地证明该系统可以发挥区域海啸服务供应商(Regional Tsunami Service Provider,RTSP)的作用。从那时起,除澳大利亚和印度之外,印尼还承担起国家海啸预警中心(National Tsunami Warning Center,NTWC)和RTSP的双重功能,担负起为印度洋周边28个国家进行海啸实时预警的职责。

目前,印尼是全球拥有最现代化的海啸预警系统的国家之一。基于约300个观测点的数据,在地震后5min内就能发出预警信息。这些观测站包括地震仪、GPS台站和海岸潮汐探测器。利用最现代化的评估系统,如GFZ科学家为分析地震数据而研发的SeisComP3系统结合预警中心的海啸仿真系统,在分析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后,便能编制出震区的现时图。然后,在决策支持系统的帮助下,对受影响沿海地区分别发出分类警告信息。位于雅加达的预警中心共有70名员工,其中30人轮班作业。据BMKG提供的信息,自2011年3月以来,地震监测和海啸预警中心共向公众发布1 700次5级以上地震、11次7级以上地震和6次海啸预警。

同时,当地社区、城镇和区议会也特别重视教育、培训和灾害预防能力的建设。自2006年起,已经在3个典型地区开展了此项工作,如巴东(苏门答腊岛)、Chilacap(南爪哇岛)和Denpassar(巴厘岛的旅游胜地),在实施过程中,特别强调对已发布预警信息和有计划的疏散措施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当地决策者还构建了本地灾难管理框架,发展了降低灾难风险的策略。在此过程中,他们注意到,对培训者的教育也很重要,因为他们反过来可以进一步传播相关理念。另一方面,制定灾害和风险地图也非常关键,这可作为当地疏散计划的基础,并被用来进行未来城镇和土地利用规划。

总体而言,预警系统无法避免大地震及其伴生的海啸的发生,在未来,仍会有生命和财产损失。然而,预警系统的存在、组织措施的整合以及综合能力的建设,肯定会降低此类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

文献来源:Ten years after the disaster:Tsunami-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the Indian Ocean. (2014-12-19)[2014-12-28].http:∥www.gfz-potsdam.de/en/media-communication/press-releases/details/article/zehn-jahre-nach-der-katastrophe-tsunami-fruehwarnsystem-fuer-den-indischen-ozean/?cHash=950b5a5f74c08024d2d4c46b93f34ca5

(编译者电子信箱,赵纪东:zhaojd@llas.ac.cn)

猜你喜欢
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一种基于CNN迁移学习的井下烟、火智能感知预警系统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去印度洋
连续的海啸
桥、隧安全防范声光预警系统
印度洋上接“嫦娥”回家:远望3号船精确测控探月三期试验返回器顺利再入返回侧记
Feasibility study on optical vortex generation at Shanghai deep ultraviolet free-electron la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