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手机对高职院校课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5-03-27 16:53董振华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教育

董振华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慈山分院,福建 泉州362411)

手机是继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大媒体,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校园也不例外。手机大大方便了大学生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拉近了与外面世界的距离,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精神生活。然而,校园手机的普及泛滥,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了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如今,在大学课堂大学生把手机夹在书本偷偷聊天、把手机藏在书桌下悄悄看小说、明目张胆地戴着耳机听音乐,甚至毫无顾忌地走出教室接听电话……种种现象已经比比皆是。可以说,手机已成了大学课堂的一大公害。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源素质的原因,高职院校的课堂手机公害较本科院校而言更加严重。

一、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不良影响

(一)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破坏学习风气

学风,即学习风气,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学习氛围,是衡量学校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对于入学门槛相对低的职业院校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如今,老师在讲台授课,学生在课桌下手指翻飞,这种前无古人的课堂现象已成了许多大学的另类风景,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破坏了良好的班风与学风。调查显示,每节课都使用手机的学生达21.73%,经常使用手机的学生达37.55%,偶尔使用手机的学生达37.13%;[1]另一调查显示,有94%的学生反映上课时身边有同学使用手机,31.38%的学生经常上课使用手机,30.61%的学生有过上课使用手机的经历,32.65%的学生整堂课使用手机的时间为10~20分钟。[2]而笔者从高职院校调查的情况来看,课堂使用手机的现象更加严重,特别是男生比较多的专业或班级,如果教师不加管控,课堂上专心听讲而不使用手机的学生可以说寥寥无几。一些学生虽然没有在课堂使用手机,却潜伏在课桌上睡觉,或者在看课外书籍,“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幅自得其乐的神态。这种种情境,让教师情何以堪?又何谈教风和学风?

(二)荒废学业,降低人才培养质量

质量是职业院校的生命力。职业院校培养的是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然而,课堂上大量使用手机的现象却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虽然有些学生声称,自己在课堂使用手机目的在于查资料——这也是一种学习,但据笔者调查,真正在课堂使用手机查阅相关资料的学生不到5%,更多的是在浏览网页、QQ 聊天、听音乐、玩游戏等等,而且这种过分依赖手机上网查询功能而不愿意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学习方式,极易导致记忆力退化、系统思维能力较差、信息辨别能力不强等学习能力的下降。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大大降低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大学课堂手机泛滥成灾的乱象,势必让学生荒废学业,进一步降低人才培养质量。

(三)沉迷于手机网络,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上课、集会、步行、就餐、休息,在大学校园随便哪个场合都能见到“低头一簇”,手机似乎成了大学生们生命的一部分。然而,手机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从生理上说,长期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频繁而长时间地使用手机,还会使记忆力丧失、睡眠紊乱、心理烦躁、头痛等。[3]从心理上说,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过度,容易漠视他人、学校和社会,一旦离开手机,极易造成心灵空虚;而过度关注手机,则使本身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加内向,远离集体和社会,形成封闭性人格障碍,不利于个人的成长;由于手机上网所接触到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淫秽、暴力等低俗信息对涉世不深的学生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个别学生就是受不健康内容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成绩直线下降,有的甚至违纪违法,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二、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学校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育人的殿堂。面对课堂林林总总的玩手机现象,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搞一刀切,诸如屏蔽信号、没收手机和砸坏手机等等。这些简单粗暴的方式往往物极必反,加重了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师生对立情绪更加严重,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的现象也将更加严重,或者说尽管学生迫于教师的压力,上课不使用手机,但也没有把教师和学习当作一回事。教育“宜疏不宜堵”,解铃还须系铃人,要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行为,还需要大力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规律,帮助学生树立作为职教生的自豪感、使命感,认识到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同时,针对性地进行校情校史、校规校纪、意志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教育,通过校友创业成功的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这样,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定将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学习目的性,考虑问题更能从大处着眼,而对于课堂上使用手机的行为也更加理性,进而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专时专用,做到以学习为主,娱乐为辅,以理智的态度权衡手机的利弊。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等教育应当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开展以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是高校责无旁贷的职责。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圆了许多人的大学梦,也催生了不少问题大学生,他们是课堂使用手机的主力军。此外,由于高校往往远离家乡,陌生的环境给学生带来较高期待的同时,也迫切需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走出孤寂的心灵,重新焕起信心。一动一静,张驰有道,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大大分化了学生对手机的关注程度。以笔者所在的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过去的一年中,学院相继举行了环保创意大赛、校园文化节、人文大讲堂、“美丽校园”摄影比赛、“感恩青春”诗歌朗诵比赛、“歌唱祖国”演讲比赛、“一二·九”歌咏比赛、运动会和小制作比赛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等,真正做到了周周有活动,班班有歌声。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使许多学生纷纷从虚拟的网络“跳出来”,积极与他人接触及沟通,增强了广大学生爱家爱校的真挚情感,营造了和谐健康、活力充盈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一些学校创建的“无手机课堂”主题系列活动——无手机课堂班级美化大赛、“亲近课本,远离手机”主题班级风采大赛、“放下手机的上课日子”海报与宣传语征集评比、“我的无手机课堂承诺书”等等,更是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觉树立“课堂无手机”观念,将“无手机课堂”观念真正深入学生内心,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初衷。

(三)以制度规范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行为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讲课,而你却在玩手机”,如今的大学课堂越来越像教师的个人独角戏,昔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如今却是“短信声,QQ 声,游戏声,声声不息”。如何让学生回归课堂,整体提高学校的德育水平,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以健康、文明的心态正确使用手机,这固然是一个方面,但再好的教育也需要制度来规范、来约束。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创建一个教风和学风良好的院校,保证最大人才培养质量,就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制定一系列课堂规章制度,约束课堂使用手机的现象。近几年来,许多院校采取了倡议与强制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院系团委、学生处、学生会开展“让手机远离课堂,还课堂一片清静”学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在教室、食堂等人员集中的海报栏广泛宣传,向班级发放倡议书,通过班会课、集会等大小场合号召同学在课堂上关闭手机,全心全意认真听讲;其次,创建无手机课堂,先由班级主动申请试行,条件成熟后在全校全面推广,即学校为每个班级制作一个手机保管袋(或称“手机小驿站”),编号后挂在教室的墙壁上,上课之前,学生先把手机关机或调为静音,放在个人对应的保管袋,再回到座位听课,课间允许查看;再次,为保证“无手机课堂”最终不至于“无疾而终”,还需要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如一些院校规定任课教师是无手机课堂建设的直接责任人,要做不带手机进课堂的示范者,并负责对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进行有效管理,把其作为相关成绩评定的一项重要依据;同时对于违纪行为也作出了相关规定,如凡教师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不加管理和消极管理的,将全校通报,学生违规使用手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每次适当扣除该学生本门课程总成绩,对不服从教师管理并因课堂上使用手机问题与教师发生冲突的,给予警告以上处分,等等。这些制度虽然还有待改进之处,但毕竟开了一个管控手机的良好先例。当然,以制度规范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毕竟只是一种手段,要让每位学生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由被动到主动不带手机进课堂,专注于课堂学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大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58.2%的学生认为其最大的原因是“授课内容单调无趣”;调查还显示,48.28%的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和不同任课教师有选择性地使用手机;而针对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的状况,任课教师劝导情况的调查表明,经常对使用手机的学生进行劝导的教师仅占24.68%,偶尔劝导的教师占45.32%,从不劝导的教师占30%。[1]可以说,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的好坏与课堂上学生选择是否听课还是玩手机息息相关,而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学生的管理水平也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的多寡。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是教学生做人,授业是教学生本事,解惑是教学生生存,而要让学生真的学有所获,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既做“经师”,又做“人师”。职业院校生源素质差是客观事实,这是短时间无法改变也是教师个人无法改变的,但是,作为教师可以从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做起。诸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安排文化课的比例,把其定位于“必需”和“够用”,而对专业课加大提高实践能力的实习、实训,以模拟操作、顶岗实习和强化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力求生动活泼,在知识层面、授课方式上多做文章,抓住重点和难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发学生思考,真正做到“精讲精练”;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优化课堂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互动,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和爱护学生,与学生交朋友,面对课堂玩手机的学生以委婉的方式恰当处理,使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等等。

[1]杨云,张倩.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观察,2014(7):84-85.

[2]方家胜.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问题调查与引导路径——以南京某高校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3):99.

[3]周素勤.手机上网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3(2):58.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