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美佳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外语系,河北 承德 067000)
移动学习时代学习新样态及其启示
汤美佳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外语系,河北 承德 067000)
移动学习时代所呈现的学习新样态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给教学与学习带来了新的式样,同时,也带来新的启示:学习的社会化、学习的混合化、学习的共享化、学习的个性化和学习的便捷化。
移动学习;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启示
随着网络技术的越来越好,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快和越来越便于携带,移动学习时代已经来临,在现在和未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并且会越来越流畅、自然、快速、便宜和普及,虽然我们现在还很难估量其对教育的影响和改变的程度究竟会有多大,我们现在也还无法清晰描绘出未来新的具体的教育形态,但仅就目前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现状所呈现出来的新样态,就已经清晰地预示着未来教育的大趋势。
(一)慕课(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教育的“海啸”和“颠覆”?
慕课(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做了很多传统大学望尘莫及、过去难以想象的事情:让学生免费或以极低的成本学习世界顶尖级大学的课程,过去恍若天神难望项背的世界级大师在网络时空中给学生直接授课,全球各地、背景迥异、素不相识的学习伙伴联系在一起,人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的学习想学的任何东西……
2012年以来,以慕课为代表的网络课程新潮流如海啸般冲击着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2012年3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西(John L. Hennessy)接受《纽约客》采访时指出:“一场海啸正在来临。”2012年7月,他在“正在到来的教育技术海啸”的主题演讲中对在线教育的新潮流更是做了深刻分析和大胆预测:“如同技术颠覆并再造了报纸与音乐产业一样,现在轮到了另一个传统行业——高等教育了。”“教育技术将摧毁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这是不容否认的。”“再见了,讲堂,学生已经厌倦了传统课堂并准备拥抱网络教育。”[1]随后,网络课程新潮流开始降临,以edX、Udacity和Coursera所谓“三座大山”为代表的一批开放课程网站迅速兴起,许多教师也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慕课的制作中。但是,与此同时,慕课在经过了井喷式的宣传之后,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NMC)CEO拉里·约翰逊博士(Larry Johnson)认为:“慕课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它对传统高等教育的改变远远没有达到当初宣称的‘革命’或‘颠覆’。”慕课只是吸引了一大批进入课程、四处看看就离开了的围观者,“MOOCs对高等教育的改变微乎其微。有学者提出,未来我们仅仅需要十所大学,这种论断显然不对,MOOCs不会让大学消失。……MOOCs只能部分替代大学教育,对于技能类、情感类知识,MOOCs无能为力。因此,对于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等特殊领域,MOOCs也解决不了太多实际问题。”慕课主要是给那些已经学会了独立学习的学习者提供了给自己继续充电和继续升学的免费学习机会。慕课的成功是由于大投入的制作、高质量的视频、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和持续的教学评价等[2]。
尽管对慕课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有一点是共识:即它的大规模、开放性将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全方位的冲击和影响。所谓大规模,是指一门课程有成千上万的只是共同的兴趣汇合在一起而实际上千差万别的学习者和围观者;所谓开放性是指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免费学到任何想学的内容。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绝对不会存在和实现的,它对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必将会带来学习模式、教学模式、资源开发配送模式、评价管理模式等等的一系列转变,而网络学习和网络教学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必将对传统课堂学习和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慕课给教育者最大的反思和启发是: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网络课程的成功,都取决于能否激发学习者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营造支持学习者个性化的环境和满足各种需要的支持服务体系,而网络学习对这些要求更高。网络学习基于对网络学习不同于面对面学习的新特点、新规律而努力开发、设计的更加人性化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拥有极大选择性和自主性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大学堂,必然极大的丰富人类的教育思想,同时也必然带来传统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与转变。
(二)“微”时代的微课
这是一个浮躁的碎片化的时代,追求“短平快”快餐文化的人们已经很难也不愿意再拿出大段的时间来进行学习,“板凳坐得十年冷”的传统寒窗苦读已经渐行渐远,逐渐成为遥远的回忆;即便是在线学习也显得耐心不足,据腾讯精品课发布《2014年中国在线学习用户行为调查》发现:6成的在线学习用户每周学习时间不足1小时,PC端调查显示,30%的用户周在线学习时长少于半小时,移动端调查显示,41%的用户周在线学习时长不足半小时,12%的用户甚至少于10分钟。于是,生活和学习的“微”时代来临,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开始大行其道,现代教育技术与当代教育教学有效融合、满足人们追求“短平快”“简易捷”心理需求、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就此热闹起来。“今天你微了吗?”成为时尚,在高校谈慕课,基础教育谈微课的当下,似乎你今天没“微”一下就是落伍。可是,不管怎样理解和看待微课,在适者生存、存在就有合理性的当下,我们必须看到,微课在推动教育信息化普及的同时,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传统课堂教学,也在深深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教师。
微课虽然热闹,但对于什么是微课还真是见仁见智,由于它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以至于有人说“微课的定义就是还来不及定义”[3]。不过,关于微课的核心要素,人们还是有共识的,它们是:(1)一段短的音频或视频陈述。(2)围绕一个或几个重要的知识点。(3)具备完整的教学设计。(4)具备网络学习平台与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5)支持有线网络终端与移动终端的学习。一般认为,凡是符合这些核心要素的,就可以叫做微课。[4]进而有人还概括出微课的四大特点:短:视频长度短;小:选题主题小;精: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5]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有研究者指出:“微”是其核心价值,“聚焦学习体验”是其核心理念,“解决具体问题”是其核心内容,“教师提供”是其重要来源,“学生自学”是其重要形式,“指导学习”是其有效保障。微课程关注常态的教学问题,为了能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终端提供服务,而将问题进行碎片化、情景化、可视化处理[6]。可以肯定地说,微课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整合为一体的新资源,是“翻转课堂”的前置条件和支点,其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景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视频呈现、网络传播;自成系统、开放扩充的突出特点,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整合,适应学习者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质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实现路径。
当然,当下微课的开发与应用也存在问题,第一,概念炒作多,实际应用少。虽然国际和国内已经有成功的案例,但是正如有人所评价的“理想很丰满,实际很骨感。”开发和应用明显不足。第二,在微课的设计制作中,技术思维多,教学思维少。微课在技术上必须是草根的,高大上不行,一个微课成千上万的聘用专业团队来制作,那是作秀,不是教学。微课制作必须回归专业学科教师本身,一个最好的微课创造者一定是该门课程的专业教师,而不是信息技术加工人员。第三,微课的无序化、刻板化、杂乱化、游戏化需要解决。虽然微课的本初就不是针对教学内容的系统化设计,这不是微课的原罪,但是,实际微课制作中的追求播放时间“短”、视觉冲击“奇”、内容讲解“趣”、迎合快餐“快”所带来的无序化、刻板化、杂乱化、游戏化等现象还是需要改善。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将其系统化、序列化、多样化、个性化,应该成为微课未来的发展方向。
由于微课的重点突出、短小精悍、便于传播以及自成体系等特点,使它成为既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社会资源,有力地扩展了传统课程的覆盖面,由过去单一学校学生专修的专业课程向社会应用课程转变;由单一的面向学生群体转向社会受众开放;从封闭课堂、校园走出,面向全世界,[7]尤其是适应快速紧张生活节奏中人们喜欢短时化、碎片化、文摘式的学习方式,必将会在远程教育以及传统学校教学中取得广泛应用,它对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有重要的启迪。
(三)翻转课堂——课堂改革的新模式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两位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由于许多学生距离该校太远,或因病无法上课,经常耽误课程学习,两人决定使用教学录制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教师讲课音频,并将制作好的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以供缺课的学生使用,未缺课的学生也可以使用在线材料,用于复习和强化课堂教学内容——在今天看来,这并不是什么惊人之举,但其后的发展,却催生了“翻转课堂”的诞生。2011年,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创立的非营利机构可汗学院将超过4700个3-5分钟短视频来讲授数学、科学等课程,并上传到网上,供大家免费观看,大受欢迎。2012年7月,博格曼和萨姆斯合著的《翻转你的课堂:每天每节课与每个学生交流》(《Flip Your Classroom: Talk to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xery Day》)由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出版,成为翻转学习理论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8]我国教育界也迅速跟进,不仅涌现了大批的实验案例和研究成果,还成立了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翻转课堂示范校联盟等。由此,“翻转课堂”风行美国,搅动世界。
用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 NMC)CEO拉里·约翰逊博士(Larry Johnson)的话说“翻转课堂分离了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其实并没有什么新鲜的。”[9]表面看,翻转课堂就是利用各种数字化资源,将以往在课堂上完成的知识传授环节放到课前进行,而把对知识的吸收内化环节放在课内进行,简单地说,就是把传统的“课堂讲授+课后作业”教学过程进行了翻转。课堂上的事情带回家做,课后的事情在课堂上做。但如果认真思考,事情似乎并不是这样简单。一个简单的教学流程翻转就闹出这么大动静,一定有优势和新奇所在,其间定会蕴涵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否则,不会使全球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它到底翻转了些什么呢?
1.教学流程的翻转:传统的教学流程一般是“课堂讲授+课后作业”,也就是先知识传授、后知识内化,知识传授由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内化由学生在课外通过作业、操作或实践来完成。多少年来,人们认为这是教学中天经地义的流程,不管进行怎样的教学改革,这一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都是涛声依旧,依然故我,历久不衰。而翻转课堂翻转了这两个教学环节:知识传授环节由学生在课外通过以教学视频为主的教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来完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而知识的内化环节则在课堂内,通过答疑、作业、小组协作探究、项目实践、应用试验等方式,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协作来完成。
2.教学角色的翻转: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始终是一对矛盾体。传统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虽经不知多少次的教学改革,却始终没有搞清楚。唯一清楚的是,负有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始终是处于主体不“主”的被动地位。教师是不停的讲授、讲解、讲话,学生是不断地听讲、听话、听训。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中心,是主角演员,教师是讲台上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从属,是讲台下听(观)众,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要围着教师转。而翻转课堂中的教学角色发生了翻转:教师由台上的演员、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的导演、学生进行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则由台下的听(观)众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的演员、主动学习者和积极参与者。学生是中心,教师要围着学生转。
3.教学资源的翻转: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资源的配送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的即时传输或课后的配送,即便是布置课前的预习,也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则是需要教师的二次加工和利用,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传送。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主要是简短的教学视频——“微课”,并且需要教师提前在课前配送给学生,供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记录学习笔记和反思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在这一阶段通过与学生的在线交流,收集有关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再加工、再整理,以便在课堂上知识内化阶段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学生。
4.教学环境的翻转: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是“课上+课下”,应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对这两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予以充分利用,甚至扩展成“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练习”三部分,但是,依然是课堂为主、课下为辅的模式,师生主要是集中在课堂这一集中的物理空间和时间内进行。而翻转课堂则把教学环境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并将课堂内和课堂外通过网络空间整合起来,将课堂互动与网络交流结合起来,形成课堂内外一体、不分主次、互为依存的完整课堂,不仅扩大了传统课堂的时空,而且使窄小的课堂变成了学习的社区,从而完成了传统课堂的深度裂变。
5.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资源配置的翻转: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实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及安德森(Anderson)、克拉斯沃(Krathwoh)的研究,在教育目标的认知历程维度中,按照人的认识水平的高低,把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六个层次。[10]一般地说,记忆和理解处于认知过程比较低的层次,而应用、分析、评估、创造则处于认知比较高的层次。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课堂上,主要是进行记忆和理解层次的讲授和学习,教师和学生把精力和时间主要放在了相对容易的内容上,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高层次的认知训练,即便有,也是例证和演示,而把难度相对较高的应用、分析、评估、创造放在了课下,由学生自己完成。翻转课堂则把传统教学中的先易后难、“易”部分由师生同在的课堂完成、“难”的部分反倒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学内容安排进行翻转,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微课”进行认知过程中层次比较低的记忆、理解甚至包括应用的自主学习,而在课上,通过与同学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进行高层次的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等学习和训练。不能不说,这种课堂模式,是课堂教学形式安排与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规律与学习规律高度契合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此外,“创客”[11]、个人在线订制等新的学习样态也已初露端倪,它们是昙花一现还是预示着未来的走向,还有待继续观察,但移动学习时代学习样态的多变与多样,预示着学习春天的到来当是无疑的。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或者如我们的老祖宗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说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把篮子装满、授人以鱼的话,那么学习时代的教学,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把灯点亮、授人以渔的革命化变革,它给我们诸多启示。
1.学习的社会化。传统的教育组织形式是工厂式的学校课堂,而当下和将来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这一封闭的教育组织形式获得重大突破。其突破点在于开放和协作,亦即学习的社会化。所谓开放,学校将不再是封闭学习者身心视野的课堂和知识技能的集散地,而仅仅是学生寻求知识与技能真正放眼世界的出发地。即便是学校,也不再是“人灌”加“机灌”的教师单向的灌输式教学,课堂将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或主要渠道,教师也不再是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或主要传授者。多种学习渠道、多种学习方式拥抱更多的学习者,学校和社会交互影响渗透,学生要做的是学会选择学习渠道、方式和内容,而不再只是正襟危坐的一味听讲。学生除了接受课堂教学外,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全球社会求教。比如:求助父母的“家庭教学”,救助同好的“协会教学”,求助团体的“协议教学”,求助专家的“特邀教学”,个人订制的在线学习……甚至,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上传或应用,成为创客,变消费性学习为生产性和创造性学习,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随时构建学习本身的强大动力和活力。所谓协作,是指社交媒体将在学习者社会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将习惯在协作中学习,他们的学习伙伴不仅仅限于熟悉的课堂同学,而是扩大到网络世界里熟悉和不熟悉的对同一学习内容感兴趣的同伴。这些学伴超越国别、年龄、性别、资历,相同的兴趣与追求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这些学伴既是学习的伙伴,又是社交的对象,学习的社交化将使学习变得更具情境性和人性化。
2.学习的混合化。移动学习时代,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与学形态,模糊了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的界限,创造出混合学习的新形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逐步深度融合,尤其是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风生水起,给教育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和机遇。不论是网络教育还是传统教育,教育就是教育,无论何时何地,还是以何种方式开展,它们都不会画地为牢,拒绝彼此,传统教育不会拒绝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也不会游离于传统教育之外,即便不能说它们的融合是珠联璧合,但彼此的联姻,相互融合、渗透、支撑,至少开启了移动学习时代混合学习的新局面,或者说,它们的联姻可能会创造出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的新业态。
3.学习的共享化。移动学习时代,开创了以技术为手段、以网络为媒介、以传统教学为支撑的面向全人类的知识开放交流、共建共享新局面。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慕课搭建的共享平台,使传统时空与网络时空有机结合,扩展和穿越了时空的边界和隧道,延伸了教与学的手和脑;微课与翻转课堂,打通了课上与课下,构建了学习共同体,把课堂变成了学堂,变成了学习社区;在学习时代,淡化了传统的师生界限,教师不再是天经地义地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不再是低眉顺眼的被动接收器,师生和学伴共同学习,共同协作,共同进步,共建共享,这不仅有效推动了教与学的高效和有效,更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助推器。
4.学习的个性化。移动学习时代,实现了学习的人性化、个性化。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设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追求,但是,与工业流水线生产模式相适应的传统教学模式——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灌输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制课堂学习文化所造成的千人一面,使因材施教和按需学习无异于痴人说梦,而超越以往师徒制提高知识与技能传播效率的班级授课制也异化为学习者个性和创造性的“屠宰场”。在传统的课堂学习文化中,无论怎样的折腾变化,都难以实现学习的个性化。教育是对人的教育,为所有人提供同样的教育是教育的最大危险。学校不是工厂,课堂不是车间,教育是对不同人的教育,不是在流水线上制作标准件。翻转课堂,教在课下,学在课上,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将课上与课下来了一个华丽的翻转,将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将课堂中心重新定位,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知识能力的构建。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步骤、时间、方式学习,师生可以通过网络或课堂面对面的互动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协作。可以说,以学习者为中心,不仅是对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翻转,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这正是传统教学与移动学习联姻的真正魅力所在,而当前和今后的教育技术会更加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帮助学习者更加了解自己,也使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更加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教与学将会越来越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12]
5.学习的便捷化。传统教学是把学习者固定在封闭的时空中的口耳相传、耳提面命,穿越时空既不可能,也不现实。而移动学习时代移动技术设备的不断优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快以及越来越便于携带,甚至不用总是拿在手上,可以戴在头上、挂在耳朵上,戴在手腕上,以后还不知道会发明出什么新玩意,所有这些都使穿越传统时空成为可能和现实,人类将真正做到在传统物理时空和网络时空中自由游弋穿行,随时随地跟最好的人学习想学习的最好东西,将不再是梦想。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在发现和创造中学习,学习将变得便捷、轻松和快乐。这对教育和学习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是革命性的。
移动学习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移动学习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教育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教育者来说,你能跟上和适应新一代学习者这些网络世界的“原住民”吗?对于学习者来说,你拿到网络世界的护照,真的就能离开传统教育而在网络世界里自由飞行吗?回望传统,远眺未来,学习永远在路上!
[1]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J].开放教育研究,2013,(3).
[2]胡永斌,等.国际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5,(1).
[3]罗勇.微课发展太快,来不及定义[J].中国远程教育,2014,(4).
[4]张中兴.微课与微课程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
[5]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
[6]郝文武.教育哲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7]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23):64.
[8]秦炜炜.翻转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3).
[9]胡永斌,等.国际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5,(1).
[10]严文蕃,何源.美国翻转课堂到底革新了什么?[J].中小学管理,2014,(12).
[11]张渝江.创客运动——学习变革的下一个支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6).
[12]胡稀里,杨成.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4,(11).
G521
A
2095-3763(2015)04-0094-05
2015-03-20
汤美佳(1985-),女,河北青龙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讲师,河北大学教育技术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