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诵读赏析课中氛围的营造

2015-03-27 14:43张林静
黑龙江科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伊人陆游营造

张林静

(大连市第二十九中学,辽宁 大连 116036)

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因此,诗歌教学在中学生课堂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营造恰当和浓郁的氛围便是诗歌诵读赏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带着美感走入诗歌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营造恰当、浓郁的氛围,以下几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1 巧用背景 知人论世

作为诗人抒情发慨的载体,诗歌中常常会留下作者在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中的思想情感痕迹,也无法避免地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要想让学生能够充分诵读赏析诗歌,走进作品、走进诗人,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从时代着手,从作者的生平着手,知人论世。

例如,北朝诗歌多写战争、军旅生活,南朝诗歌多言情感生活,盛唐多边塞诗,晚唐多悯农诗,等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生活的诗人,也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创作内容和风格,掌握了社会背景、诗人自身的创作风格和内容,我们就不难读出杜甫诗歌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凉,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概,等等。学生有了这些知识的积累,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情感就会轻松、准确,自然在诵读时能够注入准确、深切的情感。如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中写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我们联系背景即可知,陆游一生坚持抗金救国,自始至终与投降势力进行斗争。他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在这首词中梅花是开在郊野的驿站,破败不堪的“断桥”,它不仅不去“苦争春”,即使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纷纷凋落,也要“香如故”,细想这梅花便是陆游一生的遭际。了解了这样的际遇,这样的诗人、这样的背景,我们便很容易读出诗中陆游展现出的那孤傲不屈、坚贞自守的傲骨。

2 赏曲展画 增设情景

要想让诗歌优美的意韵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呈现出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出与诗人情感相匹配的氛围和情景不失为首屈一指的有效途径。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会激发接近作品、走近诗人的兴趣,这便为诗歌诵读赏析提供了情感的保障。

如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见长的山水田园诗,隽永优美、风格恬静、语言清丽洗练,在诵读教学中就十分适于配以恬淡宁静如古筝曲、葫芦丝、钢琴曲一类的音乐。在执教陶渊明《归园田居》一诗时,考虑到其宁静的本质,教师可以选取古筝名曲《高山流水》,环绕在悠扬回转的古音中,学生原本浮躁的心灵也不觉寂静下来,掌握作者背景资料、粗略诵读之后,随着淡淡的古筝声,学生不仅能够顺利诵读,同时也读出了一丝淡淡的情感,整个课堂中音乐与琅琅读书声曼妙地结合,课堂氛围达到了高潮。此外,有不少古诗词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如《短歌行》、《一剪梅》等。诗歌与音乐有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掌握诗歌蕴含的情感。

音乐可调动人的听觉引发想象,绘画则可调动人的直观感觉,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抒发情感,诗人在作品中描绘的一个个场面即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学生在欣赏这些画卷的同时,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执教《蒹葭》一诗时,每个学生都在脑海中有一个想象的“伊人”形象,长发披肩,在水一方。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受生活经验所限,学生难得见到“蒹葭”的真实面目,也未必恰当地构想出芦苇、细水、美人共处一画的场面。因此,在上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找几张描绘此景的图画,并配以邓丽君的名曲《在水一方》,学生便很快进入情境,在诵读的过程中,赏着名画,伴着音乐,不自觉地读出了主人公内心对理想的那份执着,同时也兼具心中求而不得感伤。人们常说,诗是流动的画,画是凝固的诗。每一首诗即为一幅画,我们完全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将这幅画展现出来,一定会在诗歌的教学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巧抓触点 因势利导

诗歌诵读教学中氛围的营造需要讲究时机,抓住这一时机,便能准确触发学生情感、恰到好处引导学生入境,这就是一节课或者一首诗中学生的“触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独具慧眼,抓住教学的时机,善于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瞬间,不失时机地将这种氛围营造的媒介引入诗词,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如执教《蒹葭》一课时,学生通过初步朗读,虽然明确了主人公对伊人的苦苦追求,在朗读时也体现出诗人追求伊人而不得的苦楚,但是,这种情感似乎只停留在较浅的情感层面上。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所谓的伊人仅仅是一个人吗?”,这个问题触发了学生的思绪,他们开始纷纷寻找伊人背后更深刻的含义,通过对种种意象以及诗人写作的指向进行分析,学生似乎明白了,文中的伊人还可以指诗人一切美好的追求、崇高的理想。至此,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时就很容易读出主人公那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一份执着和坚定,而不单单是之前的那种失恋似的苦楚和沮丧。

一个恰当、浓郁氛围的营造对学生知诗意、悟诗情来说极为重要,当然,营造氛围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这些方法必然要以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为前提,不能为了营造氛围而去营造。只有这样,才能最大范围地发挥其对诗歌教学的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郝明.浅谈如何上好经典诗文诵读课[J].中国教师,2012,(z2):35.

[2] 范红,崔荣佳.走出阅读教学的误区——一份阅读课程调查表引发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02):156-157.

猜你喜欢
伊人陆游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伊人时尚
伊人时尚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初夏绝句
三面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