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河流域汉滨段水生态系统现状与保护修复对策

2015-03-27 14:04:51军,刘
地下水 2015年1期
关键词:河道流域生态

邹 军,刘 刚

(1.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黄石滩水库管理局,陕西 安康725000;2.陕西省安康市水利局,陕西 安康7250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用水量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保障的要求日益提高形成尖锐矛盾。在部分地区,人类对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河流断流、湖泊湿地萎缩、水生态功能受损退化、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成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1-2]。

本文以月河流域汉滨段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1 流域概况

月河流域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中部,干流长113 km,流域面积2 830 km2,是汉江的一级支流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段。

月河流域汉滨段河长42.49 km,流域面积1 949.3 km2。流域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流域属多元地貌结构,山脉、盆地及蜿蜒其间的水流,错落有致,构成了流域地貌的基本格局。

月河流域干流流经的川道地区为第四系统松层,主要有粉质粘土、粉质壤土、砂质粘土等。土壤类型主要有普通棕壤土、黄褐土及水稻土、潮土等,土层较厚,肥力较强,自然植被良好,适于农业发展。

月河流域地处陕西南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明显受到秦岭和巴山的制约,冬季气温较低少雨;夏季多雨并有伏旱;春暖干燥,秋凉湿润多连阴雨。其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流域内多年平均气温15℃ ~16℃,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26 mm。

月河流域汉滨段共涉及恒口、大同、五里、沈坝、茨沟等18个乡镇,人口38.506 7万人。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月河干支流沿岸,平均人口密度达500人/km2,月河沿岸最密集地区高达1 800人/km2。月河干流两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2 水生态现状与问题

2.1 水生态恶化

近年来,流域内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加快,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愈加明显。据资料统计,2005年,月河流域的工业、生活、农业污水排放量达729.46万 t,COD年排放量2 338.47 t,氨氮排放量 251.92 t,污染情况严重,主要污染物COD、氨氮的排放量已超过河流的水环境承载力。但是,月河流域的污水处理率不到1/10,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月河干流的水质大部分达到三类标准以上,即基本可以饮用或是水产养殖。局部地区、部分支流水体污染,水质恶化。

2.2 生物多样性下降

随着月河干支流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开工建设与人类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流域内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的种群多样性和种群数量受到了严重挑战。城镇建设及河道水利工程阻挡了水生物洄游路线,改变了它们原有歇息地的环境,挤占了它们的生存空间。部分水利工程的修建运行,致使下游不间断断流等现象时有发生,威胁水生物特别是鱼类的生命。河流的断流给坝下游河段的水生态带来了毁灭性灾难。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不断干扰和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近年来,随着西康、十天高速公路、襄渝复线等大型项目建设,以及地方乡村公路建设,采砂、淘金等活动致使部分水生物的生长环境受到影响,打扰了以前平静的生存环境,同时因为人为活动的破坏和加之气候等大环境的影响,加快了种群数量的消失速度。

2.3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利用效率低

月河流域水资源量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局部地区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月河流域气候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降水一般集中在汛期的6~9月,且相当部分降水以暴雨形式出现,受地形和地质条件等影响,蓄水能力差,一遇暴雨很快形成坡面径流,两岸山区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在丰水年和汛期多雨时段,容易形成山洪灾害。同时,用水浪费严重,用水效率较低,据统计,2005年汉滨区万元GDP用水量455 m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99 m3/万元;工业取水量384万 m3,重复利用水量仅65万 m3,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仅17%,远远低于全省工业水重复利用率45%的平均水平;农田灌溉总用水量6849万 m3,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5,远远低于全国0.6左右的平均水平。

2.4 河道淤积,行洪能力减弱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和集镇化的发展对流域内河道影响日益增大。不合理的河道开发,使得河流的河道变窄、河网被分割,城镇建设和告诉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弃渣废料倾倒河道,导致河床越来越高。所有这些扰乱了河床正常的自然地理过程,严重应到到河道泄洪能力,加剧了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3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

3.1 水系整治与修复

月河水系整治措施遵循“以泄为主”的原则,即在满足安全下泄设防洪水流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已成堤防和天然节点,改造利用原人工节点,促进河势稳定。结合防洪现状和当地社会经济实际,以现有堤线走向为主建设防洪工程,通过河道疏浚与堤防建设相结合,加大河道泄洪能力、降低该河段的洪水位,最终形成完备的防洪保安体系。

岸线与河滩湿地的修复以生态型堤岸为主,通过河道疏浚、自然型岸线建设和已成堤防的生态化改造,减少防洪等水利工程设施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干扰,保持水域与陆地生态系统过渡的连续性和可渗透性,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完善,加快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3.2 水污染治理

完善城镇用水设施,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建设雨污分流工程,确保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加强农村改厕工作,推广化粪池和沼气池,减少农村和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实行粪便的资源化处理;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探索和推广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农业生态模式。提倡使用有机肥及复合肥,鼓励种植绿肥,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特点合理施肥,优化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氮、磷物质的流失;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和环保标准,严禁工业污水不经处置直排水系。

3.3 生物资源养护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实施严格的捕捞管理;加大渔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毒鱼、电鱼等灭绝性捕捞。对误捕、罚没的水生野生动物及时进行暂养和放生;人工增殖放流是保护鱼类种质资源和物种的重要手段。建立水生生物人工放流制度,制定相关规划和技术标准,对放流结果进行跟踪和评价。

3.4 建设水质、生态监测系统

建设水质监测站网和水生态环境预警预报系统,对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状况进行监控,及时了解水生态现状和水质变化情况。通过对水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价,为制定准确、科学的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措施提供依据。

[1]魏开湄,侯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J].中国水利.2011(23).

[2]欧阳昊.东江源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初探[J].水文.2009,9(1),128-130.

猜你喜欢
河道流域生态
压油沟小流域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44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