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及行为方式的影响

2015-03-27 13:34:41陈海晓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思想大学生信息

陈海晓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73007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测微生物一样,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促成了人们生活、工作和思维的大变革”。[1]大学生是特殊的群体,其中每一个个体都有自身独立性,这使他们的思想认识逐渐深化、对学习兴趣和生活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个体自身社会化的愿望日益加大,因此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网络获取信息、沟通感情等。网络的大量使用,信息的大量传播,思想的相互碰撞从而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一、网络文化的概述

(一)网络文化的涵义

文化是什么?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流派对文化的解释存在差异。美国的欧·奥尔特曼和马·切默斯在《文化与环境》中指出:“(文化)指的是一个群体或社会的信念和知觉,价值观和准则,习俗和行为。文化包括人们认为适用于这个世界、他们的生活和环境的事物,还包括他们的价值观,或者他们认为是好的或坏的、可以接受的或不能接受的事物。文化的另一部分是一套如何行事的规则和信念。”[2]他们还强调:“‘文化一词用来表示认识、知觉和行为以意见一致的方式为某以群体的人所共有’,‘文化出现在物与物质环境中’。”[2]那么,对互联网的使用和依赖恰恰符合了他们对文化的解读。在互联网中,人们发表言论,传播信息等都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准则,不管是他们认为好或不好的信念渗透到相应的信息中,通过网络这一被人们所熟知和大量使用的平台传播,由此而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

当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的网络文化出现后,人们开始探究什么是网络文化,对此人们持有不同态度。有人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3];有人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媒介文化,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所进行的特殊方式的传播活动及其产物”。[4]它们分别从网络信息的载体和传播的角度来理解网络文化,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本文中所要探究的网络文化并不是信息及其传播,而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以音频、视频等为媒介来传播不同的观念,不同使用者相互交流思想的社会文化,是一种狭义的网络精神文化,是涵盖了网络知识、网络心理、网络理念和网络精神等内容的文化。

(二)网络文化的特点

1.共享性

网络环境下,人们交往和信息获取的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不再依靠信鸽、车、马等传递工具,取而代之的是知识和信息迅速膨胀的网络。网络跨越了地域的限制,使世界各地的资讯得以快速传递,也超越了时间的限制,使人们对无论是过去的历史事件还是当下正在发生事件的动态、评论等都有更清晰的认识。正由于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开放的网络发展,扩大了交往的范围,提升了彼此间信息传播的速度,某个观点、事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被大众所知道,节省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加上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观点,也可以获取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自由地发表言论。人人都是平等的言论主体,不受阶级观念的限制,甚至不受国界、地域的影响。因此,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纷纷涌入,人们不能也不再固守某一认识,而是在不同的思想观点、文化思潮的相互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改变、接受甚至认同不同的思想,形成了网络文化的交融性。

2.多样性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多种多样的包括不同的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思维和价值观念相互交流,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网络文化是一种多元并包,兼容并蓄的文化,它保留自身文化的精神,容忍外来文化的进入,不仅能够对自身文化的传播带来益处,更能够不断接纳外来文化、流行文化,形成了一座文化宝库,为文化的不断传承与更新提供相当的可能,为优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然,网络的开放性也让一些不良的思想有了可乘之机,这些网络漏洞滋生了一些迷信、色情和暴力的庸俗文化,甚至比以前更加迅速、广泛地流传,对优秀文化形成强烈冲击。因此可见,网络文化吸收了混杂的思想观念,包含了良莠不齐的文化元素,不仅有先进的思想,也有背离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的思想,不仅有积极的文化,也有消极的社会文化,它们共存于网络文化中,这就体现了网络文化的多样性。

3.交互性

所谓网络文化的交互性,顾名思义就是网络文化的参与者之间相互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和互动,这是网络文化一大突出的优势和亮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文化传播媒介,包括电视、报刊、广播等都只是在参与主体之间实现单向的互动,加上时间、地域等限制使传统的文化传播困难重重。例如,报刊有自身的发行日期和版面的要求,时效性和互动性都难以充分发挥。电视、广播克服了报刊的时间和版面的束缚,但又出现另一大弊端:人们只能在节目播出的时间段中实现与主持人及时的互动、交流。但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两者的不足,实现了多元的互动。一方面,人们的交流和互动不再是一对一的,而可以多人之间相互沟通,也让更多的思想得以传播和深入,这是对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一大突破;另一方面,人们的交往不再局限在固定时间内,可以随时随地的来了解动态,尤其是对热点事件、政策法规、观点看法等的了解和评论。这些都展示了网络文化的交互性。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及行为方式的影响

网络信息所承载的世界观、价值观总是以一种隐形的手段呈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给众多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对他人的理解、对社会的思考、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上也有深刻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有利也有弊。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及行为方式的积极影响

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积极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网络文化为每个大学生的思维创新创造了机会。网络文化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多样,视野更加开阔,吸收的信息更广泛,更深入。基于这些变化,大学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创新项目或课题,思维能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为每个大学生自由发言、民主参政提供了背景。传统的文化传播媒介下,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一元的、主流价值观,但是我们更要知道,文化的封闭与言论的控制并不能促进文化繁荣和发展,先进优秀的思想总是发生在坚持与交流,传承与融合的过程中。网络打破了不同思想的隔阂,形成价值交流的新途径、新时代,为思想的自由表达减少了阻碍。因此,大学生自由的交流思想,自由的发表言论,自由的思考不同观念,甚至自由的参与政治生活,这对大学生思想的开阔与前进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网络文化为每个大学生的平等交流提供了可能性。网络文化是一种符号化的思想,其观点和看法都以一种文字、语言、图表等来阐释,不受社会现实的约束,不受阶级观念的束缚,这就为大学生与不同身份,不同思想,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进行平等交流带来了契机。大学生的学习大都集中于书本的学习,知识面狭窄而且难以深入,但网络文化的深入发展弥补了这一缺陷,它帮助大学生接触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通过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获得更多的经验,甚至弥补书本知识在实践指导方面的不足。[5]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的积极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的影响深远,其积极的方面表现在:一方面,网络文化在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创新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首先,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它不仅提供学生自身专业方面的前沿和动态,还展示着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成果,其广度不断延伸,深度不断扩展,有利于实现全面学习;其次,网络文化还是大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助推器。大学生在学习方面极易出现厌学,但借助网络的学习,却能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提升学习效率;最后,网络文化也有助于开拓思维,这对创新也很关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创新的地位。而网络文化使大学生思维不局限于书本,不局限于当时当地,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实际操作也不断进步;另一方面,网络文化在增进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作用也显而易见。网络提供了便利的交流平台,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之一。大学生通过网络交流联络同学感情,避免了距离产生的疏离感。因此,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的发展也是值得关注的。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及行为方式的消极影响

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

一方面,网络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大量的信息图像化,越来越多的图片、表格取代了原先的文字,甚至对事件、政策等的描述也仅限于几百字之内,造就了越发升级的“信息快餐化”现象。随着这些现象的不断加剧,其欠缺之处也愈发明显:大学生对思考的漠视,忽视了思维的重要性,辨别能力不断减弱,对网络上充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不假思索,不加辨别就轻易相信,不利于他们辨别和正确处理获取的信息,更不利于大学生思维和辨别能力的发展。[5]

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多元的思想、价值观念,尤其是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大肆传播。这些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在网络的平台上极力地主张自己的思想,产生了“文化输出”的现象,这不仅使原先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价值认同更加困难,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极大干扰,价值取向方面更加无所适从,甚至出现偏差。如: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宣扬“自由主义”、“拜金主义”、“英雄主义”等西方文化的思想,与中国极力宣扬的艰苦朴素、集体主义等思想相偏离,这对于缺乏理性判断能力的大学生更易出现价值观的混乱。因此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可见一斑,其优化成为促进大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思想境界,引导正确价值取向的重中之重。[6]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消极影响

一方面,网络文化使大学生的思维近乎鸦片式的退化,首先造成了上当受骗率的增加,在利益的驱使下,上当受骗率的上涨会诱发更高的网络犯罪率,如此恶性循环,社会的和谐稳定难以保障;其次,思维和辨别能力的下降还导致大学生不能准确地感知正在传播和接受的信息、观点中所包含的严重具有误导性的思想。他们不能独立思考,不能理解涌入的社会思潮的实质,最终会接受甚至成为散播者,给社会稳定埋下了深层隐患。

另一方面,在网络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总在发生变化,甚至有时其想法会发生质的变化,却不自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其网络行为就出现了偏离主导观念的倾向。大学生在公共的社交平台上发布与本来事实不相符合的言论,引导西方化的观点言论,传播不文明用语等都是网络文化的一大弊病。网络文化不仅给西方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提供途径,还为一些大学生传播错误思想和观念提供了背景。思想对行为的产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大学生的网络言行在传播不良和庸俗的文化,我们很难想象更多的人接受如此文化,其行为的后果将是怎样的。因此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行为的不良影响也很深刻,其净化成为杜绝大学生庸俗思想和行为恶性循环,纠正不良行为的关键一环。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欧·奥尔特曼,马·切默斯.文化与环境[M].骆林生,王静,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3]谭福强.论网络文化对我国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D].武汉:武汉大学,2005.

[4]杨鹏.网络文化与青年[M].北京:清华出版社,2006.

[5]刘培昌.略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及行为模式的影响[J].北京教育(高教),2006(12):22-24.

[6]黄核成.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12(11):71-74.

猜你喜欢
思想大学生信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中国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