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5-03-27 12:59刘素军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社会化图书馆服务

刘素军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问题分析及对策

刘素军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图书馆纸质文献不能满足当今公民数字阅读的需求。智能化的知识检索技术使图书管理员的专业优势逐渐消失,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存在许多困难、遇到各种阻力。利用网络化服务体系和智能化服务手段,构建起数字化知识产品的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有偿性;数字化;网格化性;智能化;服务模式

0 引言

许多学者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理论上进行了比较完善的分析,为高校图书馆顺利开展社会化服务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践并没有得到普遍开展,而那些已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图书馆其服务效果也并不理想,社会群众并不十分满意。这无疑产生了理论研究和实践脱钩的问题。本文试着对此困境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对策。

1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时代趋势和传统优势与现实实践的矛盾。由于存在高校图书馆和社会公共图书馆之间体制的阻隔和许多认识上的障碍,使得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社会化服务始终没有得到顺利开展,没有取得高校和社会都满意的效果。其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发挥专长为社会提供科研、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知识服务。许多高校改变办学方向,对接地方产业,大力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开展政校、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优势。图书馆作为其中的一个部门,对外开展科研、信息服务也成为必然。有学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受到社会信息机构的挑战,出现了生存危机,高校图书馆为了争取更多的经费和社会的认可,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高校图书馆作为纳税人支付的组织很有必要对外提供服务。“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教育部的这一规定无疑为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证[1]。许多高校图书馆紧跟时代的步伐,纷纷对社会提供服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赵莉、田广勤等5位学者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探索:(1)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问卷调查;(2)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主页调查;(3)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论文研究调查;(4)普通高校图书馆阅览座位利用情况调查。最后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尽管已经有80%面向校外读者开放,但实际上还是设定了许多门槛,如:限制时间、限制借阅对象、需要持单位介绍信等不常见的证件,这就无形中阻碍了校外读者进入高校图书馆的热情,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社会开放[2]。

1.2 传统优势不能有效发挥

馆藏、设备和专业人员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三大主要优势。由于高校图书馆在高校各种评估活动中申请到了可观的经费,每年根据专业建设都会购置大量的文献资料,甚至相关部门对高校图书经费的年增长和生均图书资料都有严格的要求,成为购置大量文献的硬要求;在硬件设备方面也能及时更新,文献管理软件也能够根据国内外趋势选用功能健全的。高校图书馆也是图书情报人员集中的地方,一般情况下都有一支优秀的技术人员队伍,不乏具备高级技术能力的人才,他们自身不仅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具有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3];但高校图书馆人员由于长期处于安稳状态,缺乏竞争性服务意识,有严重的官本位思想,这极不利于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开展。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提供的服务照搬对校内师生的服务内容,如专题咨询,定题服务,这都不是普通市民所需要的服务;许多专业图书并不适合普通老百姓,许多老百姓没有时间和精力到高校图书馆享受服务;图书馆的一些先进设备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也是不能发挥优势作用的。因此,图书馆的馆藏优势得不到发挥。

1.3 缺乏长效的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行了多年,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地实验性地出现新的实践形式,目前主要有图书馆联盟和校地共建图书馆等形式。最近影响比较大的图书馆联盟是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以及医院、部队图书馆等110余家图书馆联合成立了“首都图书馆联盟”,首都图书馆联盟成员将利用流动图书车等方式深入社区、中小学、农村、工地开展图书流动展览[4]。校地共建图书馆是指高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的联合共建,是地方政府和高等院校全面、长期、紧密型的合作,共同投资、共同利用,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兼有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两重性,不同于图书馆的馆际合作和仅仅在信息资源层面的共建共享。但是这些模式存在区域性、实验性、不完善等特征,很多实行这些模式的高校图书馆也有很多困难而停止对外服务的。因此,缺乏一种长效的社会化服务模式。

2 影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原因分析

2.1 相关政策落实困难

除了一些规程和协会宣言对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有一些建议外,至今没有一部法律对其作强制性要求。教育部出台的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第四章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由于不具有强制性,高校图书馆是否对外开放也由高校自己说了算,由其经济条件决定。虽然我国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推动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不过这些措施仅是“鼓励性政策”,并不能起到实质的推动作用[5]。

2.2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阻力

2.2.1 图书馆阻力

校方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阻力产生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图书馆文献、设备和人员工资等方面的经费由高校自己承担;(2)开展社会化服务象征性的收费不仅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而且存在乱收费的风险;(3)如果社会服务效果不好,还可能给高校声誉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开展社会化服务乃为上策。

2.2.2 馆员阻力

馆员阻力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报酬一定的情况下,开展社会化服务势必为工作人员增加大量的额外工作;而对外服务收取的费用一般由高校统一调控,而且这一部分也不会太可观,所以馆员的工资福利不会得到提高;还有面对成分复杂的社会人员,可能出现不可测的服务风险,无形中也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压力和阻力。

2.2.3 校内读者阻力

来源于校内读者阻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本校师生担心社会读者与自己竞争资源。高校图书馆的第一功能是服务本校师生,当其对社会提供服务时,必然要与校内读者争资源,像有的高校常谈论的那样,阅览座位紧张,校内外读者之间的不愉快事情、不和谐的言语乃至肢体冲突等现象会时有发生。

2.2.4 管理制度阻力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缺乏对外服务的管理制度。尽管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完备,但对于校外读者成分复杂、事务繁杂的情况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图书馆与高校的其他部门之间比如财务、教务、学生工作处等部门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制度。

2.3 馆藏、人员缺乏优势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缺乏优势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第一是内容方面,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以本校专业建设为主,主要是针对在校师生的,并不十分适合社区居民。第二是馆藏形态方面,由于高校图书馆为了迎合高校各种评估指标,造成纸质图书数量远远大于数字文献的不合理馆藏现象,可以提供给市民的电子文献就很少;然而,现代居民已经习惯了数字阅读,这些纸质图书与数字图书相比较就失去了优势。

随着检索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和大众信息素质的不断增长,尽管还存在不同群体检索效率的差别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知识检索已经进入到了 “傻瓜”时代。相反,图书馆由于诸多因素造成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技术的高级人才的缺乏,与专业的信息机构存在明显的差距,仅仅比社区大妈高一点而已。图书馆专业人员的检索优势正在消失,还有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均不及社会信息服务机构。

2.4 服务模式缺乏吸引力

目前高校图书馆仍然是要求社会读者到馆接受服务,社会读者要受路上奔波之苦,去图书馆远没有数字阅读来得的方便快捷;并且这些服务也是传统的借阅活动,比如文献阅览、文献外借、专题咨询、定题追踪等方式缺乏新意。

3 高校图书馆摆脱社会化服务困境的对策

3.1 有偿性开展社会化服务

通过有偿性服务重点解决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动力问题。高校图书馆资源额外损耗、人员额外工资的支出,这部分费用可以有社会化服务来补偿,即向社会享受服务的人员和组织收取与服务相当的费用,不再是象征性的收费。由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其实是在帮助社区、地方政府完成职责,所以这部分费用可以有地方或者社区组织来支付。由于享受服务的是具体的个体,因此,这些费用也可以是个体来支付,也可以是地方政府和个体共同来承担;共同承担的方式可以是政府补贴,也可以是个体和政府可以接受的其他方式,具体支付比例需要居民和政府协调。

3.2 知识产品应该数字化

为了适应居民的阅读习惯,为居民阅读提供最大的方便,图书馆对外服务提供的知识产品应该是能够网络传送的数字化产品,至少以数字化产品为主、纸质文献为辅。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产品可以是购买的,也可以自己实体馆藏数字化得到的,也可以是发挥自己人员优势组织采集到的免费资源。

3.3 知识产品具有针对性

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最大区别就是专业性。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有益补充,就应该发挥其专业性的特点,每个高校图书馆都其特色馆藏,这也是公共图书馆缺乏的。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开发社会需求的有针对性的数字化产品。比如农业大学的图书馆要开发农业方面的数字资源,重点面向本地的农业人员和组织开展服务;水利类高校图书馆要重点开发水利特色数字产品,有针对性地面向本地从事水利的人员和组织开展服务。即知识产品不仅要符合自己的馆藏特色,而且也要有针对性地寻求服务对象。

3.4 服务方式应该自动化和智能化

3.5 模式选择必须适合馆情

高校图书馆模式的选择涉及图书馆建设的社会化、图书馆运营管理的社会化和服务社会化3个方面,因此,只有选择合适的服务模式才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开展。目前,许多学者赞同的模式有下面5种:(1)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2)高校图书馆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3)高校图书馆与社会机构联合办馆,让企业参与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这样既可以部分地解决图书馆经费紧张的困难,又可以满足社会对文献信息的需求;(4)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合作开展社会服务;(5)高校图书馆采取假日开放等方式,控制开放时间和范围[6]。必须通过综合分析地方政府、社区居民、学校、图书馆、学校师生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来决定高校图书馆选择何种社会化服务模式。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应该是一种有偿性的服务方式,并借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提供数字化产品服务。这不仅能开发出具有特色的专业产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树立自己的品牌;且能够针对专业需求的人群开展营销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公共图书馆的不足,顺应时代要求,提供自身和社会都满意的社会化服务。至于采取何种服务模式才能有效地长久地获得生存空间,应该结合当地的社会状况。

[1]丁一红.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12):15-17.

[2]赵莉,田广琴,孙娇,等.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状况调研及问题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3(5):48-51.

[3]罗艳秋.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教育分析 [J].兰台世界,2012(6):72-73.

[4]新民晚报数字版.北京一百十余家图书馆一卡通[EB\OL].[2012-3-16].http://xmwb.xinm in.cn/htm l/2012-03/16/content_17_2.htm.

[5]张莲英.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30-55.

[6]林晓青.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运行模式探析[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3(9):36-40.

[责任编辑 樊建科]

G25

B

1008-486X(2015)03-0083-03

信息素质的提高,智能终端和无线、有线互联网的低资费的普及,数字化阅读和网络创新、

的出现,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把自己特色的数字化知识产品通过网络传播出去,并且要求检索工具具有智能化和“傻瓜化”的优势,同时开展各种网络营销,把产品推送到合适的消费群体。只有这样,才能说高校图书馆有优势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2015-01-13

刘素军(1980-),男,河南鹤壁人,馆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

猜你喜欢
社会化图书馆服务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