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穷欢乐”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2015-03-27 07:53黄津
关键词:旷达论语君子

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的中国,多元价值观冲击着社会环境,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大学生还处在人生发展的不成熟阶段,很容易受到西方低俗丑陋价值观的影响,尤其是现代消费主义快乐观,已成为一些大学生的时髦追求。这些观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背离了我们传统文化价值观。因此,重提孔子的“穷欢乐”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孔子“穷欢乐”思想的生成

孔子身处于春秋时期,经历着社会的巨大动荡,他的思想渊源于西周领主制封建社会及其以前的各种思想文化传统,形成于从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的春秋时代。在这个时期,各国纷乱伐战,领主阶级掠夺财富,民不聊生。在这种穷困、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孔子有心想要改变这个事实,却不受国君重用,只有寄托于讲学,“乐得英材而教育之”,通过讲学给自己带来快乐,这是孔子“穷欢乐”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孔子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谦恭简朴的家风是他“穷欢乐”思想形成的基础。孔子幼年丧父,对于孔子未来的教养和成长,贤良的母亲颜徵对他的抚养和教导,有着重要作用。由于孤儿寡母,孔子幼年在贫贱中成长。子曰:“吾少贱,故多能鄙事。”孔子没有因为自己是贵族就放不下架子,他把自己做过的事都当成是一种锻炼,并且每件事情都能完成的很好,在做事中得到快乐。孔子的“穷欢乐”思想与其个人的生活背景息息相关,生活教会他做人要快乐,是他该思想形成的家庭背景。

在《论语》中,开篇点“乐”,我们不难看出孔子对快乐的人生态度。“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认为人们在七十岁时应该达到的人生境界。人们的“从心所欲”,是建立在在“不逾矩”的情况下。当然,要有这样的高度首先必须先“志于学”。通过学习,能够让人们做一个知书达礼的人,有豁达的胸襟,更何况,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除了学习,孔子在出仕不顺的时,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够做到“不怨天,不尤人”,这样的旷达的人生态度,无不体现着孔子“穷欢乐”的思想。孔子的人生态度、人生阅历和各种遭遇,是他“穷欢乐”思想的个人生存背景。

二、孔子“穷欢乐”思想的内涵

孔子的“穷欢乐”思想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全面的总体的快乐。孔子的“穷欢乐”思想的内涵首先体现在自然方面,“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两句话描绘了一副踏青咏春图,体现了孔子喜爱游山乐水,在闲暇之余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达到心灵的纯净,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孔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我们还能够从其他话语中看出,比如,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当然,孔子的“穷欢乐”思想除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外,他也强调我们要人境和谐: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孔子通过对山鸡在蓝天绿树之间自由飞翔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由、快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感情,启示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过快乐自由的生活。 [1]

孔子的“穷欢乐”思想的内涵还体现在社会方面。当时社会动荡,百姓过着艰苦的日子,因此,孔子希望能够建成一个大同社会。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着来。”孔子告诉叶公怎样治国,使近处的人民感受喜悦,远处的人民来投奔归附,从而达到国是“欢乐国”,人民能够“穷欢乐”。同时,孔子对大同社会的希冀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人能够安享晚年,朋友之间互相信任,关怀青少年,不同的人之间关系融洽。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全面自由发展,充分发挥自然与社会的作用,达到美好的和合境界,也就是人类共生存、共发展、共欢乐的大同世界。 [2]这也是孔子“穷欢乐”思想对社会的希冀。

孔子穷欢乐思想的实质就是在清苦、压力或穷困的生存境遇中追求仁爱、正义、道德等精神世界所得到的心灵上的满足与升华。“君子固穷”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体现。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他是否快乐,而孔子旷达的人生态度则很好地体现了他“穷欢乐”的思想。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想要去东方未开化之地居住,有人问他说:“那里文化闭塞,你怎么住?”孔子说:“有君子去居住,还有什么闭塞呢?”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居住的地方并不是很在意,对自己简陋现状的泰然,相比之下他更注重的是君子精神上的追求,不着眼与物质。同时,通过反问,体现了孔子一种对追求物质人的不屑。孔子对金钱的态度,更加体现了他“穷欢乐”的思想。《论语》中说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求财的标准,如果是合理合法合义的财富就可求,反之,就算再多的钱财也不可求。不能因为金钱做违背人格的事,君子安贫乐道,修养自己,做一个见利思义的人。孔子的“穷欢乐”思想中,锦衣玉食会让人忘本,相反,粗茶淡饭可以使更快乐。他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甘于清贫的生活,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也是孔子“穷欢乐”思想的核心。

三、孔子“穷欢乐”思想对大学生的启示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深受现代消费主义快乐观的影响,影响和阻碍了大学生的理性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和学校管理的难度,进而导致他们对快乐的误解。在这里,孔子“穷欢乐”思想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引导作用,由内而外做一个真正快乐的人。

在清苦的学习中追求快乐。大学生没有参加工作,主要靠家庭提供生活资料,是相对“穷困”的群体。在《论语》一书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穷欢乐”思想中对学习之乐的强调,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通过实践检验自己学习的成果,是值得开心的。然而,现在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便无心学习,他们把学习当成自己成功的跳板,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去学习。因此,在他们看来,学习是令人痛苦的,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大学四年碌碌无为,荒废学业。显然,带着这样的想法,他们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怎么会快乐呢?孔子尚能做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尔”。孔子用功学习到忘记吃饭,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忘却烦恼,都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是孔子“乐之”的具体体现。大学四年我们如何做到孔子“穷欢乐”思想中的学习之乐?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就明确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他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在学习方面,我们应该做到知道、喜好、乐在其中,大学生应当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把自己当成真正的“乐之者”来学习。“乐之”的人生境界将生命个体与生命个体所追求的知识融为一体,从而超越了个体对知识出于兴趣爱好的快乐感受,达到了个体精神世界的永恒快乐。 [3]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习不为功名利禄,这是孔子“穷欢乐”思想对大学生的学习之乐的启示。

孔子的穷欢乐思想,除了启示大学生在学习中追求快乐,还启示大学生在交往行为中追求快乐。自由、审美、快乐、富有、公平、正义只有在生活或工作世界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 [4]而交往就是人与人的生活共同体关系。孔子亦云:“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孔子追求的这种“众乐乐”就是一种交往共同体的快乐。孔子超越了物质利益关系和“酒肉朋友”的交往生态,追求交往行为中的精神快乐即“穷欢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穷欢乐”思想对大学生的第二个启示。孔子认为有来自远方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学问,令人开心。孔子“穷欢乐”思想中,我们结交朋友的目的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当然,这里并不是说结交什么样的朋友都快乐的事情。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是一个微型社会,里面有来自五湖四海,形形色色的学生,我们应该交怎样的朋友,一起快乐学习呢?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乐交贤友”。

孔子将朋友分为两类,一类是益友,另一类是损友。在《论语》中,孔子提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有直,有谅,有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同正直的人、信实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就有益了,相反,我们结交的就是损友了。这里“正直”、“新事”、“见闻广博”就是贤友的标准,我们要乐交“贤友”,而不是攀附权贵,阿谀奉承,体会“贤友”带来的“穷欢乐”。

孔子的穷欢乐思想还启示大学生在困境、压力中追求“旷达之乐”。如今,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所面临的压力和问题日益增加,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与压力,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大学生自杀问题屡见不鲜,他们在面对挫折时的无所适从,过分追求身外之物,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都可能导致他们生命走向终结。当代的大学生,缺少旷达的人生态度。孔子“穷欢乐”思想中旷达之乐值得大学生好好学习。《论语》中,有这么一段话: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回答说:“君子固守贫穷,小人贫穷的时候就会胡作非为。”孔子即使身处困境,面对指责非难,依然保持自己内心的乐观与平静的心态,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这种旷达之乐是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需要学习和借鉴。孔子“穷欢乐”思想的旷达之乐,不在意物质享受的境界,粗茶淡饭,居陋室却仍能快乐视之旷达洒脱之情由此可见。 [5]孔子的旷达之乐给我们今人很多启示,它提示要我们达观地面对苦涩、无奈、挫折和失意,保持内心的一份宁静的洒脱,一份成熟的人生,一份人情的练达,这何尝不是一种真正的心灵生活! [6]

孔子的穷欢乐思想还启示大学生追求仁爱、道德等精神快乐,坚定理想信念,弃绝消费主义等享乐主义快乐观,现代消费主义快乐观则是片面强调追求物质生活享受所带来的快乐感,并且享受这种快乐的及时性,认为个人欲望的满足就是快乐的源泉,将及时享乐和个人生活的享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这样的快乐观鼓励人们单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是对快乐的曲解和对欲望无节制的追求必将使人们沉浸于无穷无尽的欲望之海中无法自拔,最终导致精神上的空虚和灵魂的空洞,与快乐背道而驰。这是一种“炫耀性消费”,即通过消费让他人明白了消费者的金钱力量、权利地位和身份(消费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从而使消费者博得荣誉,获得自我满足的消费行为,追求商品的符号价值带来的一种“炫耀性消费”。 [7]一些大学生深受现代消费主义快乐观的影响,过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及时享乐,挥金如土,有时甚至不惜为达到某一目的不择手段,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孔子在《论语》中说到“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对精神世界的重视,对物质金钱的不屑,对于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金钱至上”的观念起到很好的启示作用。

(注:本文系福建省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项目)

猜你喜欢
旷达论语君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如何读懂《论语》?
旷达者
旷达者
君子无所争
有君子之道四焉
《论语·为政第二》
乐观旷达 进取人生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