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作家,其创作的小说非常多,而《半生缘》是其所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原名是《十八春》,这一部小说虽然没有非常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却非常深刻地塑造出悲剧的女性形象,诸如曼璐以及曼祯等女性,因为在民国的乱世当中,没有办法把握自己的人生,只能够被命运驱使,最后被迫屈服在命运足下。在小说《半生缘》当中,顾曼祯实际上是带有非常深刻的反传统精神。顾曼祯曾经希望能够和沈世钧在一起,但是在人性的桎梏之中,以及社会以及时代的更迭里面,顾曼祯最后却没有办法坚守自己的爱情。顾曼祯虽然后自己的理想以及知识,但是顾曼祯仍然没有办法逃出命运悲剧。顾曼祯的人生悲剧从表层分析,是因为祝鸿才的介入才产生了影响,但是实质上也是多个人物的性格配合时代的扭曲造成的影响。这些方面的悲剧书写,让《半生缘》这一部作品的思想性和对现实的批判力度更为深刻。
一、《半生缘》中顾曼祯的要强个性对人生悲剧的影响
顾曼祯是整部《半生缘》当中人生悲剧的聚焦点。在这一部小说当中,顾曼祯的个性非常的坚强,其通过不断学习,获得了很多知识,但是在民国这个纷乱更迭的时代,顾曼祯没有把握自己命运的机会。顾曼祯因为学习了非常多的新知识,所以渴望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命运进行主宰,但是这样大的一种愿望最后仍然被无情的时代所吞噬。从根源上分析,顾曼祯之所以在《半生缘》当中迈向人生的悲剧,很大一层的原因是顾曼祯对于男权主义社会的抵抗。
顾曼祯在爱情方面有着非常强烈的独立愿望,顾曼祯渴望自己能够和自己心上人沈世钧在一起,但是顾曼祯却因为自己个性上的要强,所以没有真正运用特有的理解和宽恕,去包容沈世钧客观存在的缺点。顾曼祯虽然面对和沈世钧的爱情总是处变不惊,但是骨子当中,身为一个女子的顾曼祯,总是没有办法完全逃出与生俱来的多心以及猜疑。这是顾曼祯不能够和沈世钧真正在一起的重要性格根源。
沈世钧作为顾曼祯的男朋友,个性十分温和,没有不良嗜好,是一个很符合顾曼祯新时代知识女性的选择。但是沈世钧的性格却缺乏一种浪漫和激情,和带有先锋以及新锐意识的顾曼祯,显然还是有一定的冲突,这种冲突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顾曼祯和沈世钧互相之间的感情。张爱玲所思考的顾曼祯的性格问题症结也在于此处。顾曼祯在小说当中并没有认为沈世钧辜负她是多么十恶不赦,但是张爱玲认为沈世钧和顾曼祯二人的个性都太过要强,所以导致了硬碰硬,才会让感情产生了裂痕,最终两人分道扬镳。
顾曼祯的隐性的要强性格,实际上是传统女性在压抑的封建传统当中的反抗思想。因为顾曼祯不愿意一直成为男性话语权的被控制傀儡,所以顾曼祯在小说当中产生了非常要强的性格,从而演变成为顾曼祯爱情悲剧的重要导火线。顾曼祯选择祝鸿才,实际上也是顾曼祯反抗男性话语权失败后的结果。因为顾曼祯从来没有充分考虑自己所在时代当中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反而对于这种价值观十分抗拒,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反弹结局。顾曼祯因为没有和自己的母亲以及其它的家中人进行协调,甚至没有运用自己的才学和这些人进行智斗,而是采用了用倔强的个性和整个社会的风俗产生非常严重的冲突以及矛盾。这一点也让顾曼祯最后坠入了祝鸿才的陷阱之中。
顾曼祯最后因为自己的孩子,而选择和祝鸿才在一起,实际上也是其倔强的女权主义意识和斗争失败之后出现的一种的无奈的选择。在这样的婚姻当中,屈服的顾曼祯仍然渴望保留自己心灵的阵地,这样的矛盾以及冲突,给顾曼祯的内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担,其性格又再次给其人生加上了沉重的桎梏和镣铐。
二、《半生缘》之中顾曼祯的勇敢和懦弱的冲突
在《半生缘》这一部小说当中,顾曼祯一直以来都是陷入在一对矛盾当中,一方面是顾曼祯对于男权主义社会的勇敢抵抗,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又是无法改变男权主义社会垄断的懦弱。所以这两个方面都对顾曼祯的成长和最后走入人生悲剧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顾曼祯在《半生缘》当中,是一个知识新女性的角色出现在小说当中,甚至还承担着家庭当中的支柱性质的作用。顾曼祯曾经在男权主义的社会当中,尝试过非常多的方法进行抵抗,不过顾曼祯最后都还是失败的,不仅仅是因为顾曼祯所在的时代有着各种婚姻上价值观的畸形,更是因为在《半生缘》当中顾曼祯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勇敢者,而是一个处在于勇敢和懦弱之间进行摇摆的一个人。对于顾曼祯而言,面对男权主义的侵蚀,特别是肉体上的伤害对其精神上的坚持和勇敢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比如在《半生缘》当中就讲述了顾曼祯就被自己的姐夫侵犯,被祝鸿才侵犯,这些肉体上的强暴和伤害,都对顾曼祯最后选择了懦弱有着非常重要的加权影响。
而在面对沈世钧的求婚方面,因为顾曼祯非常注重自己的家庭情况,明白沈世钧实际上也没有太多的经济实力,所以自己家庭的重担不愿意因为沈世钧和自己的结合而被承担,但是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成熟的。顾曼祯虽然是一个知识新女性,但是她内心当中仍然有封建主义时代的顾家的思想,她不愿意完全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因为她考虑到自己家庭的实际困境,所以到最后没有办法,选择了所谓门当户对的祝鸿才。这样的一种选择,一方面是因为顾曼祯的母亲以及家庭带有强迫性质的要求,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也是顾曼祯从维持自己家庭的运转的角度所作出来的让步。因此,这样的一种让步让顾曼祯的悲剧色彩更为浓厚。
顾曼祯固然有自己的心理底线以及原则,但是在面对自己的家庭实际困难的时候,顾曼祯仍然没有办法作出坚强的抉择,只能够让自己选择自己不喜欢的道路,也只能够选择门当户对,而不能够选择自己内心的快乐和喜欢的沈世钧。又比如在孩子的抚养权上,顾曼祯还是念着过去的养儿防老的思想,所以和自己的丈夫祝鸿才打了官司,甚至最后不惜选择和祝鸿才离婚,以此得到自己孩子的抚养权。这样的一种婚姻上的矛盾和选择上的反复,归根到底也是顾曼祯内心当中的封建主义思想影响,这也让顾曼祯最后也不得不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
张爱玲通过顾曼祯在《半生缘》当中的勇敢和懦弱互相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张爱玲在感情选择上总是敢爱敢恨的,也认为快意恩仇才是感情的归属。如果小说当中的顾曼祯能够坚持自己的爱情,不会因为自己的爱情产生动摇,不因为自己内心的倔强和女权意识和拒绝了沈世钧,那么顾曼祯或许能够选择到一个理想的如意郎君。正是因为顾曼祯在个人的爱情道路上产生了思想上的动摇,才让顾曼祯最后不得不选择和跟自己不喜爱的男人祝鸿才在意,从而变成了一种内心世界的扭曲和矛盾,铸就了人生的悲剧。这当中是张爱玲对于爱情和婚姻的个人想法,也是顾曼祯最后走向人生悲剧的必然因素之一。
三、《半生缘》里顾曼祯悲剧中时代与文化的因素
顾曼祯的个人性格当中固然有很多方面的隐藏因素导致了其在《半生缘》最终走向了悲剧,但是实际上,顾曼祯形象被张爱玲赋予了更多的时代以及文化方面的因素和含义。顾曼祯的形象趋于悲剧化,有女性角色在当时出现的诸多文化上的矛盾以及冲突,这也是顾曼祯滑落到悲剧当中而不能自知的关键点。
从清朝末年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到中国近代的民国阶段,中国的社会虽然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社会影响和变化,社会上很多方面都已经出现移风易俗的状况,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处在于一种封建主义思想的笼罩之中。顾曼祯在《半生缘》当中之所以没有办法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爱情,还是因为顾曼祯所在的时代当中,仍然广泛地存在着封建主义的价值观,特别是在女性的婚姻观念上面,仍然存在着封建时代的三从四德,以及父母之命等传统保守的思想。所以这样的一些思想,多少对于顾曼祯追求自己爱情上的自由形成了非常沉重的阻力。张爱玲笔下的顾曼祯,实际上是具备挑战传统封建主义婚恋价值观的勇气的,甚至她已经在小说当中付出了非常多的行动,但是归根到底没有办法逃离当时封建主义社会价值观念对于个人的桎梏,也就造成了知识新女性最后仍然要依从自己的丈夫,被迫服从男权主义思想的一个被动局面。
而《半生缘》当中的顾曼祯,其人生悲剧也有很强烈的多元文化的特征。张爱玲在顾曼祯的身上赋予了女性在男权主义社会当中的精神焦虑,因为顾曼祯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出口,她和自己爱慕的对象沈世钧谈恋爱的时候,并没有完全信任沈世钧,或者说是顾曼祯对于自己个人女性身份的一种严重的焦虑。顾曼祯在爱情当中之所以左顾右盼,并不是因为沈世钧个人存在十分严重的个性缺陷,也不是沈世钧和顾曼祯在个性上存在非常严重的摩擦,从本质上看,女性天生所具备的多疑,加上在民国近代时期,女性对于自身身份的模糊化和价值观的混乱,也影响了顾曼祯的婚恋选择,所以,顾曼祯最后没有坚持自己的爱情,并不是单纯因为自己的身体被别人玷污,更是因为她对于女性身份的严重焦虑,从而影响了顾曼祯对于爱情的自由追求。实际上,如果顾曼祯愿意向自己爱慕的恋人沈世钧表明自己的实际状况,甚至和沈世钧一起想办法解决,开诚布公互相交流,那么也不至于出现沈世钧最后心灰意冷,选择了其它的女子作为自己配偶的状况。因此,顾曼祯囿于自己被玷污的事实,又害怕自己遭到社会和时代的鄙夷,所以最后和沈世钧变得有缘无分,也是其人生悲剧必然性的一个轨迹所在。
顾曼祯在《半生缘》当中,其存在内心深处的封建意识仍然是推动其走向人生悲剧的关键要素。如果顾曼祯非常坚强地应对自己婚后的悲伤,或许她也能够逃出自己婚恋方面的精神桎梏。在小说当中,顾曼祯和祝鸿才生下了一个孩子之后,曾经在被禁锢的生活里面走出来,但是顾曼祯却没有选择直接奔向自由,而是出于自己孩子的考虑选择和祝鸿才在一起。这样的一段纠结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因为顾曼祯曾经看到自己的孩子遭到保姆的虐待而亡,所以被家庭桎梏住。如果顾曼祯真正是一个独立的女子,那么或许在母爱和自由方面,她也会选择后者。这也是顾曼祯无法走向个人幸福和自由的重要原因。
四、结语
《半生缘》这一部小说非常成功地将顾曼祯这样的一个悲剧女性的形象塑造到位。张爱玲透过《半生缘》当中顾曼祯的这一种悲剧的人生,揭示了处在于封建主义价值观下的女性走向人生悲剧的必然性。封建主义的思想不仅仅是当时女性所面对的一个悲惨的社会现实环境,更是当时女性性格深处的烙印。因此,张爱玲通过《半生缘》的顾曼祯人生选择上的错位,以及顾曼祯最后和传统的女性一样忍辱负重的状况,更加无情地鞭挞了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鼓励女性要真正走向自我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