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习近平在五四讲话中说到“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而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时代精神、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这样一种能够凝聚人心和力量的价值导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这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在经济上国富民强、政治上实现人民民主、思想文化上体现文明、社会领域中体现社会和谐。实现民族复兴、国运昌泰、人民安康,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宏伟目标,更是一个能够凝聚亿万群众智慧和力量的价值导向。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
这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完善程度决定了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是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和长期的历史过程。在当代中国,自由的根本要求是保障宪法中规定人民享有的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能够充分实现,逐步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观念,从国家层面起到了“安邦定国”的作用。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的价值规范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它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对公民个人起到了“安身立命”的作用。
说到底,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和个人的德。习近平指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强调了青年的价值取向对未来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决定作用,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引导。
二、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具体价值追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任何理想的实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历一个长期艰难困苦的过程。也只有把中国梦的最终理想具体化为各个阶段的目标并有计划地逐步实施,才能团结和动员不同层面、不同利益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三个倡导”,就是对中国梦远大理想具体价值追求的转化,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规定了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要逐步达到的状态,把个体、集体、整体的利益追求有机联结起来,明确了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以及个体的价值追求,对提升公民个人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能够引领和整合多样性的社会思想意识,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大学生中国梦的思想保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环境来看,当今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意识形态的较量也成为国与国竞争的关键,西方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争夺大学生是其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现状也同样关系着他们能否坚守社会主义阵地、凝聚力量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是目前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信仰现状由于受以下因素影响,体现出政治素养不高、政治信仰多元化、功利化的特点。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失败、苏联解体、当今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减少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在社会转型期中出现的多元文化冲击,以及大学生自身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尚不健全等。
历史和现实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指南针,能够构建起强大的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凝结着我们党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鲜明的标记,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保证,必须对全社会尤其是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魂聚气,坚持“三个倡导”,充分发挥青年学子的独特作用,让大学生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因此,要积极探索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牢筑大学生的中国梦根基。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实现是同步推进的过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的具体目标一步步完成的基础上,才能逐渐推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阶段性价值追求也必须放在中国梦远大理想的框架内加以检验与修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不能脱离中国梦的目标去探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探索牢筑大学生中国梦根基的有效途径。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牢筑大学生中国梦根基的有效途径
目标决定方向,要求彰显标准。为了更好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三条总体要求。结合以上文件和习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对青年践行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要求,特提出以下几点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一)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教学
我是一名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理工类高校辅导员,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是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缺乏应有的重视。大学阶段是学生三观成熟的重要时期。虽然思政理论课每所高校必学,但由于课程性质所限,很多教师采取的依然是讲授式教学进行信仰教育的传授,课堂上也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探讨与疑难解答的力度也不到位,使得高校的信仰教育与社会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学生很难用在校学到的理论来指导和分析自己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缺乏信仰由此产生“信仰危机”。因此,探索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新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高尚品德、深入开展中国梦的主题实践活动,是改变大学生对“枯燥”的思政理论课程态度的第一步。如创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基地、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严格思政课的考核方式、提高思政课在学生评优评先中的地位等。另外,提高思政教师的政治底蕴和教学水平,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而不是照本宣科,通过言传身教发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二)加大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宣传教育
运用网络传播于思政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阵地。开创多种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教育形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共识。如某些高校开设了网络选修课,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类型。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选修课的比例,使它成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自主选修的课程;发挥重点人群的引导作用,如创作以各领域公众人物为主体的网络文化作品,发挥大学生中的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另外,运用网络传播于思政教育的同时,也要监管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坚持大学生网络舆论的正面导向,如通过广播、电视、媒体等涌入中国的、美化资本主义、抨击社会主义的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的糟粕,要加强网络法制的监督与过滤,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提高他们的政治鉴别力,增强他们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感。
(三)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政育人熏陶作用
校园环境能够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注重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具有正面价值导向的社会优秀人物和事迹,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染学生、用优秀的事迹激励学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这个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内容健康,主题明确,如读书报告会、红歌、征文、演讲比赛,辩论、座谈、优秀人物和事迹报告会,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把大学生认为的枯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促使大学生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实践者。
(四)开创多种有助于大学生发挥才干的实践方式
习近平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鼓励广大青少年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国家和高校也应该创设多种形式,有助于大学生发挥才干、锤炼品格。如寒暑期的主题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就三农、医改、基层群众自治等问题展开调查,到偏远或希望小学开展义务支教、到社区协助开展工作。鼓励大学生参加“三支一扶” “西部计划”、海外孔子学院志愿者活动,鼓励他们深入基层、走向边疆,在艰苦奋斗中去感受党治理国家的不易、去感受示范人物的优秀事迹、在艰苦奋斗中培养自己的才干和品格。
(五)青年大学生自己要主动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这也是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对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几点要求。勤学知识,扎实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苏格拉底说,德性即知识、无知即为恶。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关注国家大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德修身,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小德则修身,大德则立志治国平天下。明辨是非,对社会上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具有清晰的洞察力。笃厚实在,踏实做人、扎实做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大学生若能做到以上四点,将社会主义
(下转第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