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王祖析
无线移动教学和学习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浅探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王祖析
无线移动教学及移动学习是以信息教育技术、无线通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而催生的新的远程教学和学习的一种形式,它是数字化教学和学习的延伸,引入无线移动教学和学习方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基于移动网络的教学和学习对高职教学所产生的影响,高职院校应当在不断建设和完善数字化及无线校园网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移动教学和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效实现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外延。
移动教学;移动学习;移动学习课程资源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教学(M-Teaching)移动学习(M-Learning)这种新的开放式、个性化、交互式、自主型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应运而生,它使教学者和学习者感受到随时随地进行教学和学习的便捷。移动学习的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便捷性、教与学的交互性、课程资源的共享性等特征,使教、学双方不囿于教室,在各种场所、在零碎的时间上进行即时教学和学习。
移动教学和学习的概念是基于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而提出的,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终端设备辅助下的能够开展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模式,它能给学习者带来一种随时、随地学习的体验,并能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高职院校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辅助学习的“移动”特性,具有如下特征:
(1)“自主学习、碎片化”特征,即学习是自发的自觉行为,学习内容不应过多,必须短小精悍。所以在移动教学和学习的研究中更加强调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的学习模式,因此必须要设计和开发出符合高职高专学生学情特点的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微课、慕课或者其二次开发。
(2)“移动、开放性”特性,由于强调的是学生无论是在学校食堂或是在公园、在宿舍里通过智能手机自由地学习所学课程,学生可以与老师进行开放式的交流互动,因此学习更具有随时随地、充分利用零散时间的特征,而且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大有帮助,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的发展。
(3)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风格,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定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安排合理的学习进度,可以重复查阅学习资料,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2.1 营造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学生非正式学习的软环境
正式学习是在固定的教学场所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学习,非正式学习指在非固定时间、地点自然发生的自觉行为,由学习者自愿、自觉、自我调控的学习。高职院校在学生的正式学习方面非常重视,却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移动学习是非正式学习的一种形式,要推进并开展移动学习,高职院校首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念,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有正式学习,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移动学习将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形式,学习环境的不固定、在时间上的较大弹性、学习资源的获取便捷性,这些特点显示了移动学习的独特优势。
在移动教学及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非固定的学习地点利用移动设备学习,充分利用信息网线搜寻学习资源。移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先进的无线上网设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可以极大地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观念,接纳全新的移动学习理念,是影响高职院校广泛开展移动学习的要素。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院校充分发挥移动教学和学习的潜能,将会使移动学习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从而实现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有机整合。
2.2 移动教学平台硬环境
大力建设、完善数字化无线校园网,构建移动教学和学习环境,开发移动学习系统和课程资源库,提供良好的交互平台。
数字化无线校园网实质是一种无线局域网,它利用无线局域网(如Wi-Fi)提供学习者所需的具有移动性能特点的学习资源,它可以使院校师生获取数字化信息及课件资源变得更为方便。构建诸如移动教室、移动实验室、移动图书馆、移动校园等虚拟环境,当下随着移动设备价位下降,大部分学生都拥有诸如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技术先进的通讯上网设备,学生可以在校内、校外等任何地方获取学习资源,很显然这对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资源的“移动”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随着上网费用的降低以及校园无线网的免费使用,学生不必担忧移动学习的上网资费,这对学生参与移动学习具在更大的吸引力。
为实现高职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搜索学习资源,随时与老师、同学们及时互动等,交互平台是不可缺少的。移动教学和学习系统作为学习平台,它的开发和运用则是移动学习能否达到目的的关键所在,系统开发的适用性与运用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移动学习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开展移动学习的首要 任务是开发、设计合适的移动学习系统,为师生提供稳定、良好的移动学习平台。移动学习系统开发首先应考虑学校师生的教学、学习需求,必须根据学习需求进行系统顶层和具体的设计。移动学习平台系统的设计、开发是一项信息化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很多,但它是高职院校学生是否乐于接受移动学习方式的关键所在,需引起学院决策者的高度重视。
制约学生移动学习积极性与有效性的最大问题是移动学习资源的丰富与否,针对性强弱,因此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需要学校各位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如果要在教学过程中扎实地辅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团队的智慧和齐心协力。移动学习资源库在整体上要做到模块化,局部则相对独立化。具体对高职院校可以由各专业组组织协调,设计出适合学生的移动学习模型,并将各任务分解到每一位专业教师,教师再根据其特点,打造知识表达简洁、层次渐进、内容短精、适用的多媒体形式数字教学资源,设计易于实施、又能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录音或屏幕录制、摄像等技术手段来形成音频和视频等学习资源,这能真实地反映资源在教学中的生动性及丰富性,生动直观。
课程学习资源应该重点考虑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知识点的外延拓展、技能培养等方面,基础不同的学生应能各取所需。在移动学习实施后,对移动学习资源的来源要考虑多样性。教师的课程指导及点拨,学生的学习总结、学习心得与互动讨论内容等都可以选择性地归入移动学习资源的来源。这种从学生自身形成的资源对移动学习更有利。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是:对移动学习缺乏全面认识;移动学习硬件条件较充足,但是学生的移动学习效率低;供移动学习设备使用的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并且学生缺乏搜索技巧;缺少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等等。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将对上网的痴迷转移到学习中来,首先组织学生进行移动学习的理念、学习方法、方式的培训,让学生懂得如何借助移动设备提升学习潜能,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参与移动学习情况作为课程考核内容,加强教学双方之间的网上互动。在进行移动学习之前,除了重视移动学习内容的组织和选择之外,特别要注意对学生提出硬性的、清晰的移动学习要求,让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移动学习过程中体会移动学习的便捷和效率。教师应充分利用移动学习平台或虚拟交流社区等加强与学生的学习交流、答疑,增强师生之间交互的即时性和频率,并适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移动学习其实质和课堂学习一样身临其境,进而达到巩固和加强学生的移动学习行为,养成自觉的行为习惯的良好效果。
推进移动教学和学习,是信息社会对于教学和学习的进一步要求,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极具积极性,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移动教学和学习将成为下一代教学和学习方式的热点,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和研究移动环境下的新型教学和学习方式,让移动教学和学习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李玉顺,马丁.移动学习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3):8-11.
[2]王伟,钟绍春,吕森林.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2):22-27.
王祖析(1965—),男,湖南双峰人,高级实验师,现供职于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中心,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实验实训教学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