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残疾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特点

2015-03-27 01:20周姊毓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残疾儿童听力调节

周姊毓

中国.黑龙江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 152061 E-mail:zhouziyu317@sina.com

情绪调节策略是个体为了达到情绪调节的目的而采取的努力和做法[1],影响个体情绪调节的能力和水平[2]。情绪调节策略种类繁多,其运用受性别、心理特质、亲子关系等因素[3]影响,且年龄越增长,个体越趋向于运用积极策略[4]。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已经深入到教育、医疗、媒体等各个领域,研究对象逐步扩大,广涉学龄前儿童、学生、教师、警察、护士、普通成人[5]等人群,但是对听力残疾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研究鲜有少见[6]。我国听力残疾儿童数量庞大,根据2006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0~14岁的听力残疾儿童超过100万,而且全国每年新诊断出2~4万听力残疾儿童[7]。听觉语言障碍是听力残疾儿童的主要障碍,由于听不到,他们就要通过视觉通道获取信息,因此对他人细微的情绪变化难于察觉,与普通儿童相比,在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上存在很大问题。有学者研究证实听力残疾儿童对他人情绪调控显著低于普通儿童[8],在应激状态下,使用积极的和消极的应对方式的频率均低于同龄普通儿童[9],在情绪波动时,采用不当的情绪调节策略,如尖叫、自伤、摔东西、怒斥、打人等[10],严重影响了听力残疾儿童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寻听力残疾儿童情绪调节策略运用的特点,根据其特点教导听力残疾儿童合理地宣泄和表达情绪,让他们能够拥有情绪调节的技巧,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顺利地适应并融入社会。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者选取了黑龙江省内七~九年级的在校听力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12.87±1.23)周岁,采用团体施测,共发放情绪调节策略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其中,听力残疾儿童55份(男35份,女20份);普通儿童61份(男28份,女33份)。

1.2 方法

根据普通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研究,结合听力残疾儿童生活的实际,研究者咨询了特殊教育专家和多位一线教师,编制了情绪调节策略调查问卷,用于调查听力残疾儿童调节消极情绪时运用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在研究中,研究者主要考察分心-回避、认知重组、寻求支持、工具性应对、发泄、攻击6种策略[11]的使用情况。问卷整体及各维度α系数在0.731~0.866之间,信度较高。题目与所对应的各维度相关在0.693~0.787之间,相关程度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该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该问卷采用“是”、“否”两个等级进行评分。

1.3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分析,方法为平均数差异的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等。

2 结 果

2.1 听力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情绪调节策略总体运用的差异

对听力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情绪调节策略总体运用情况进行平均数差异的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听力残疾儿童在总分和各项策略上的得分均低于普通儿童,在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t=-3.99,P<0.001),在认知重组策略(t=-2.44,P<0.05)和发泄策略(t=-2.07,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听力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情绪调节策略总体运用的差异检验

注:***P<0.001,**P<0.01,*P<0.05,下同

2.2 听力残疾儿童情绪调节策略运用的性别差异

把性别与听力残疾儿童情绪调节策略总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相关(r=0.278,P<0.01)。为了分析各种情绪调节策略在男女听力残疾儿童之间的差异,研究者对各策略及总分分别进行了平均数差异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在攻击(t=2.70,P<0.01)、发泄(t=2.64,P<0.01)策略上,男女的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女生在总分和工具性应对、认知重组、分心-回避策略上的得分高于男生,见表2。

2.3 听力残疾儿童情绪调节策略运用的年级差异

研究者把七、八年级,八、九年级、七、九年级听力残疾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总分分别进行平均数差异的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九年级得分最高,其次是八年级,最后是七年级,且七年级和九年级得分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t=-1.99,P<0.05),见表3。本研究还对3个年级听力残疾儿童的各策略运用频次进行统计,发现寻求支持、认知重组、工具性应对策略的使用频次随年级升高而升高,而分心-回避、发泄、攻击策略使用的频次出现随年级升高而递减的趋势,见表4。

表2 听力残疾儿童情绪调节策略运用的性别差异检验

表3 听力残疾儿童情绪调节策略运用的年级差异检验

表4 不同年级听力残疾儿童情绪调节策略运用频次分布情况(%)

3 讨 论

3.1 听力残疾儿童情绪调节策略运用的总体特点

本研究发现,在总分和各项策略的得分上,听力残疾儿童均低于普通儿童,在总分上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这说明听力残疾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总体运用情况不如普通儿童,普通儿童使用情绪调节策略的种类更丰富,这是因为听力残疾儿童存在听觉上的障碍,他们在言语、社会认知、情绪情感发展方面要落后于普通儿童,有学者研究证实,听障儿童经常在理解他人情感时有困难[12],在解释否定情绪时,其观点集中在愿望状态的缺失,因而唤起伤感[13],因此,他们在情绪调节上存在困难,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也不如普通儿童多样和灵活。研究还发现,听力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在认知重组策略上存在差异,普通儿童得分较高,这是因为处于初中阶段的普通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逐渐走向成熟,面对消极情绪已经能够冷静面对,能从正面积极思考,客观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试图改善情绪。而二者在发泄策略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普通儿童得分高于听力残疾儿童,则进一步说明普通儿童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3.2 听力残疾儿童情绪调节策略运用的性别特点

研究发现,听力残疾儿童在总分和工具性应对、认知重组、分心-回避4项上的得分,女生高于男生;在寻求支持、发泄、攻击3项上的得分,男生高于女生,尤其是发泄和攻击策略,男女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女生更易采用积极策略,而男生更易采用消极策略,这一结果与沃建中和曹凌雁[14]的研究相吻合,女生比男生倾向于从积极方面调节情绪,女生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情况好于男生。分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一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听力残疾女生在心理方面的发育速度快于男生,情绪状态也更稳定;二是因为人格特征上存在差异,男生比女生易冲动[15],因而在面对消极情绪时男生会运用更多的发泄、攻击等消极策略来改善情绪;三是因为性别角色规范的差异,传统观念认为男性要独立、勇敢、大度,而女性则要温柔、细腻、顺从,所以在面对消极情绪时,男生的调节方式和运用的策略更加激进和外显,女生则更含蓄和内敛。

3.3听力残疾儿童情绪调节策略运用的年级特点

研究发现,年级越高,听力残疾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得分越高,七年级和九年级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情绪调节策略运用能力的发展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16],这与姜媛等人的研究结果吻合。本研究还发现,随年级升高,认知重组、寻求支持、工具性应对等积极策略使用频次升高,而发泄、攻击等消极策略随年级升高而使用频次递减,这一现象与赵玉兰的研究结果一致,高年龄组在积极策略的运用上显著多于低年龄组[6]。这说明,随着个体的成长,认知能力也随之不断发展,听力残疾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也更加成熟。另外,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在校听力残疾儿童,七年级儿童还处于学校环境和人际适应阶段,面对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易采取分心-回避、发泄、攻击等策略,而八、九年级儿童对学校环境、学业、人际等方面已经适应,内心安全感较强,所以倾向于选择认知重组、寻求支持、工具性应对等积极、正面的策略来调节情绪。

[1]Gross J J.Emotion regulation: Affective,cognitive and social consequences[J].Psychophysiology,2002,39:281-291

[2]王振宏,郭德俊.Gross情绪调节过程与策略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629-634

[3]宋欣欣,张永东,赖小林.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26-129

[4]姜媛,白学军,沈德立.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特点[J].心理科学,2008,31(6):1308-1312

[5]马瑞瑾,陈旭.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发展研究综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18(4):41-45

[6]赵玉兰.7~14岁弱智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征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16(2):35-39

[7]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8-9

[8]王媛,陈芳,黎小伯.聋生情绪智力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81-83

[9]黄锦玲,蔡太生,姜星明.聋生与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志,2008,16(6):618-620

[10]纪秀霞.聋生不良情绪的分析[J].吉林教育,2009(6):23-25

[11]Eisenberg N,Fabes R A,Bernzweig J.The relations of emotionality and regulation to preschoolers' social skills and sociometric status[J].Child Development,1993,64:1418-1438

[12]周姊毓.听力残疾儿童学校适应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4):637-639

[13]Rieffe C,Terwogt M M.Deaf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emotions: Desires take precedence[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nd Allied Disciplines,2000,41(5):601-608

[14]沃建中,曹凌雁.中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特点[J].应用心理学,2003,24(2):11-15

[15]张晓蕊,王小娟,张瑞妍.不同反馈类型下男女认知方式对其情绪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270-272

[16]姜媛,白学军,沈德立.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特点[J].心理科学,2008,31(6):1308-1312

猜你喜欢
残疾儿童听力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残疾儿童招生入学要“全覆盖、零拒绝”
汽油机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