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创伤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

2015-03-27 01:20柳雨希陈西庆王惠萍李文静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性虐待儿童期躯体

李 萍 柳雨希 陈西庆 王惠萍 李文静

①中国.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心理科 264006 E-mail:pingli820@163.com ②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100多年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指出,各种神经症症状几乎无一例外的可以追溯到儿童时期的创伤经历[1-2],这一论断引起人们对童年创伤经历的重视。国外相关研究发现,童年创伤经历和青少年的各种精神障碍高度相关,尤其是抑郁情绪,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是抑郁症发作的易患因素[3-4]。青少年抑郁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和自杀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给患者、家庭及其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青少年抑郁症病因至今未明,遗传、环境中的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均可能是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近年来,童年创伤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证实,童年期有性虐待史人群,被认为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惊恐等症状。对于女性而言,性虐待更可能成为其诱发抑郁的危险因素[5]。童年期经历性创伤的青少年表现抑郁、焦虑、学习成绩下降、社会退缩、自杀等,女性更容易在成年早期出现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有资料显示,儿童期躯体虐待与忽视等创伤经历导致重度抑郁发作[6]。Hamilton等研究发现,童年期经历过情感虐待的青少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抑郁和焦虑发病的风险明显增加[7]。目前国内针对童年创伤与青少年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童年期创伤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以探索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预防及心理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2-9月就诊于烟台开发区医院门诊和住院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首次来诊者,符合DSM-IV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由1位副主任医师进行诊断。目前青少年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未单独列出,故本研究青少年抑郁症的诊断使用DSM-IV中成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2~18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够独立完成量表评定;③患者及其父母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④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其他精神疾病患者,无严重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及物质依赖患者。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48例。正常对照组来自本市某区在读中学生。采用抽签法,在烟台开发区抽取1所初中与1所高中,每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从初一到初三、高一到高三各一个班,每个班分别在男女学生中各随机抽取10名学生。共抽取60名,经过面谈剔除不符合标准者12名,最后参加者共48名。入组标准:①由1位副主任医师进行一对一的访谈,确定为非精神病性障碍者;②年龄12~18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够独立完成量表评定;③患者及其父母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④无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脑器质、躯体疾病史。两组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该量表由研究者自行编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发病年龄、病程、发病诱因、躯体情况、饮酒及接触毒品、有无阳性家族史等一般病情资料;②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8]:采用Bernstein等于1998编制完成的儿童期创伤问卷,该量表共28个条目,包含5个因子:情感虐待(EA)、躯体虐待(PA)、性虐待(SA)、情感忽视(EN)和躯体忽视(PN),按5级评分,各因子得分越高代表受虐越严重。该问卷用于高中生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9]。

1.2.2 测评方法 在研究人员指导下,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对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进行研究相关事项的告知,由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独立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童年期创伤性经历对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影响。

2 结 果

分别以两组的童年期创伤性经历包括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5个因子作为回归方程的自变量,青少年抑郁症组和对照组作为因变量,抑郁症变量值设为1,正常对照组变量值设为0,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前进法,sle=0.05,sls=0.10)。结果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除躯体虐待外,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躯体忽视4个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情感虐待(Wald卡方=9.163,P<0.01),情感忽视(Wald卡方=4.750,P<0.05),性虐待(Wald卡方=4.519,P<0.05),躯体忽视(Wald卡方=4.602,P<0.05),4个因素的回归系数都为均>0,比值比(OR)=exp(b)均>1,说明4个因素均是青少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两组CTQ5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有研究证实,童年期创伤性经历个体易患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饮食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10],但是童年期创伤性经历与抑郁症的关系仍然不甚明了。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除躯体虐待外,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躯体忽视4个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4个因素的回归系数都为均>0,比值比(OR)=exp(b)均>1,说明4个因素均是青少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基于比值比OR值的大小,我们认为情感虐待对抑郁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性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

童年期的创伤,尤其是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与抑郁症、惊恐发作密切相关[11]。本研究表明,童年期创伤性经历中的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对青少年抑郁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童年期遭受过情感虐待的儿童,其患抑郁症的优势是正常儿童的1.5倍,童年期遭受过情感忽视的儿童,其患抑郁症的优势是正常儿童的1.3倍,这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儿童期经受情感虐待及情感忽视容易使儿童在以后的成长发育中罹患各种心身疾病。他们得不到情感需求的满足,更容易出现认知、行为和情绪的异常[12]。这是因为个体在童年成长过程中,父母或同胞兄妹对个体的轻视、怠慢、冷淡、疏远、缺乏关心等会导致个体出现一种负性的情感和经历,进而会导致抑郁情绪。

在中国,儿童期性创伤并非罕见,据报道儿童期性侵犯总体发生率为14.6%~26.6%,在男性中大约有14.3%~21.2%,女性发生率为14.6%~35.2%[13-14]。本研究提示,童年期性创伤也是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童年期遭受过性虐待的儿童,其患抑郁症的优势是正常儿童的1.3倍,经历性虐待的抑郁症患者会更早的罹患抑郁症并且抑郁症发作时间更长[15]。这是由于童年期经历性创伤的青少年,通常把这种创伤归咎于自己不好,认为自己倒霉,认为自己不纯洁,自责自罪、内疚,把抑郁情绪攻击自我。国内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青少年遭受过童年期性创伤等灾难性事件后,易产生抑郁情绪[16]。早期经历过性创伤的儿童,由于没有明确的性意识和性道德观念,经由认知系统处理时,形成意义模糊的概念并“积存”起来,等到青春期,谈论到性问题时,积存的概念被激活并赋予它新的意义,会对个体再次发生作用,导致个体产生了道德冲突和自责、自卑,进而导致抑郁滞后症状。

本研究发现,躯体忽视较躯体虐待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更有预测作用。童年期受过躯体忽视的儿童,其患抑郁症的优势是正常儿童的1.27倍。躯体忽视是对孩子的隔离,与外界失去接触,被忽视的儿童通常归咎于自己不好,更加封闭自己,会把更多的愤怒、无助等负性情绪指向自己,这和临床发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更多的表现三无症状“无助感、无望感和无价值感”相一致。躯体虐待的预测作用不显著(Wald卡方=0.877,P>0.05),可能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对儿童实施躯体虐待的人往往来源于父母或者最为亲近的照料者,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儿童在长大以后会通常在一定程度上认同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一种伤害,因此躯体虐待这一经历对青少年抑郁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需要注意童年创伤经历的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案。同时对于有创伤经历的青少年,要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减少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风险。

[1]车文博.弗洛伊德文集(第一卷)[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22-210

[2]车文博.弗洛伊德文集(第五卷)[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298-482

[3]Van Vugt E,Lanctt N,Paquette G,et a1.Girls in residential care: From child maltreatment to trauma-related symptoms in emerging adulthood[J].Child Abuse Negl,2014,38(1):114-122

[4]苑成梅,黄佳,王振,等.早年创伤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及其对自杀倾向的预测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6):628-630

[5]Haileye A.Psychopathological correlates of child sexual abuse: The case of female students in Jimma zone,South West Ethiopia[J].Ethiop J Health Sci,2013,23(1):32-38

[6]Schulz A,Becker M,Van der Auwera S,et a1.The impact of childhood trauma on depression: Does resilience matter? Population-based results from the Study of Health in Pomerania[J].J Psychosom Res,2014,77(2): 97-103

[7]Hamilton J L,Shapero B G,Stange J P,et a1.Emotional maltreatment,peer victimization,and depressive versus anxiety symptoms during adolescence: Hopelessness as a mediator[J].J Clin Child AdolescPsychol,2013 42(3):332-347

[8]Bernstein D P,Stein J A,New comb M D,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brief screening version of the 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J].Child Abuse Negl,2003,27(2): 169-190

[9]赵幸福,张亚林,李龙飞.中文版儿童期虐待的信度与效度[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0):105-107

[10]于宏华,曹文胜,傅文青,等.强迫性障碍患者与其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493-494

[11]Van Vugt E,Lanctt N,Paquette G,et a1.Girls in residential care: From child maltreatment to trauma-related symptoms in emerging adulthood[J].Child Abuse Negl,2014,38(1):114-122

[12]常宪鲁,王华云.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成人心理健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1):1239-1241

[13]陈晶琦.565名大学生儿童期性虐待经历回顾性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0):873-877

[14]段亚平,李长山,孙言平,等.家庭环境与儿童期性虐待发生的单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31-132

[15]Sartor C E,Grant J D,Lynskey M T,et a1.Common heritable contributions to low-risk trauma,high-risk trauma,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and major depression[J].Arch Gen Psychiatry,2012,69(3):293-299

[16]苏朝霞,康妍,李建明.青少年抑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629-631

猜你喜欢
性虐待儿童期躯体
《红衣女孩》应用程序|AGIRL IN RED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影响间的中介效应
浅析李昂《杀夫》中的女性悲剧
我国儿童性虐待防治立法存在的缺陷及完善建议
现在干什么?
引导妈妈调整情绪,促进孩子积极发展
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皮肤扩张预制皮在躯体大面积瘢痕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