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安忠国 崔 蓉 丁 璐 徐 唯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第三医院 100025
徐敏洁等人对北京地区171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284位家属调查显示,中低情感表达(LEE)146人(51.4%);高情感表达(HEE)138人(48.6%)[1]。精神分裂症患者经住院治疗缓解后,其复发与患者家属情感表达的种类(高或低)有关。家庭成员的高情感表达,是造成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还会降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增加病情复发及再住院的风险[2-3]。精神分裂症的病程迁延反复,长期繁重的生活照料和监护持续影响着家属心理健康水平[4],同时也影响着家属的生活质量[5-7]。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活满意度低下,生存质量较常模或对照人群有明显降低[6,8],其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关注照料者的心理状况,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对照料者本人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将会有积极的意义[9]。如能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集体精神卫生教育,改善其家庭环境,降低照料者的情感表达,便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1.1 对象
研究组:在朝阳区48个社区,通过精防医生推荐、海报招募等方式,采用CFI-CV初筛为高情感表达的家属30例,这些家属均为社区中居家管理的患者家属。病人需要符合:①ICD-10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③无严重躯体疾病及智能障碍;④有稳定的家庭成员,至少有1名以上符合监护人条件(即在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的家庭成员。家属需要符合:①患者家属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能够坚持参与团体、高情感表达心理干预;②家属为患者的主要照料人;③家属符合高情感表达的3个指标之一者。对照组:来自和研究组所在社区水平相当的对照社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要与研究组患者家属相匹配。被测对象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
本研究共入组患者家属60例,其中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干预3个月后评估符合标准的研究组为29例,对照组为26例,共55例,其余5例中途脱落。两组患者家属入组前的一般资料,CFI-CV,LSI,SES量表评分经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年龄、CIF-CV量表得分、LSI量表得分、SES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家属一般资料及干预前量表得分比较
1.2 方法
1.2.1 自编量表 自编个人信息表(包括一般信息,疾病负担,住院情况)和访谈记录表(包括对服务的接受情况)、服务参与登记表。
1.2.2 坎伯威尔家庭问卷中文修订版(CFI-CV)[10]包括批评、敌对、情感过分参入、赞扬、热情5个维度,每次测评45~90min。高情感表达的指标为:①批评话题在整个调查中出现>16次;②出现敌对话题;③情感过分参入中度或中度以上(>3分)。符合上述3个指标之一者为高情感表达(HEE),否则为低情感表达(LEE)。CFI-CV问卷经国内临床应用划分高或低情感表达一致率为88%,Kappa值为0.0774,具有良好的信度。
1.2.3 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LSI)[11]作为评定患者家属对生活质量满意程度的工具。
1.2.4 采用自尊量表(SES)[12]作为评定患者家属自尊水平以及对自己的积极或消极感受的评估工具。
1.3 干预措施
1.3.1 技术运用 ①组建团体,构建咨询关系;②了解、体验过激情感;③采用团体心理咨询技术增进团体凝聚力,学习过激情感的危害,体验负性情绪,寻求解决策略;④应用认知行为技术查找自动思维;修正自动思维,改变图示。
1.3.2 干预频次及时长 8次干预,每周1次,每次60分钟。
1.4 统计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1 干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各量表评分比较
经过8周的干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各量表评分对比发现,CFI-CV及LSI量表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SES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干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量表得分比较
2.2 研究组及对照组干预前后对比情况
研究组CFI-CV量表干预后均值较前降低,采用前后成对样本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LSI量表干预后均值较前提高,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SES量表干预后均值较前降低,前后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FI-CV量表均值较前减低、SES量表均值较前提高、LSI量表均值相同,但3组数据前后对照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后CFI-CV、LSI、SES评分比较
表4 研究组患者家属干预前后量表男女对比差异
2.3 研究组男性家属及女性家属干预前后比较
将研究组患者家属分成男女两组,其中男13人,女16人,分别进行CFI-CV、LSI、SES量表干预前后的成对样本检验发现,CFI-CV量表干预后男性家属及女性家属均较前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SES量表干预前后比较男性家属较前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家属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LSI量表干预前后比较男性家属及女性家属均较前提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4。
3.1 团体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高情感表达
以往研究发现,患者一级亲属EPQ人格量表评估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亲属存在焦虑、抑郁、情感易冲动、情绪反应强烈、暴躁易怒或神经质等不良情况,对患者家庭氛围营造及病情改善不利[12]。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干预行为对患者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13]。“高情感表达”,包括5个方面:①表现出敌意或对立的态度;②缺乏温暖、热情或支持;③过多的批评、指责;④缺乏肯定性评价;⑤过份关心、关注,过多地参与、介入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社交等,甚至凡事包办代替。多数人通常能理解前4个方面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却不知过度关心同样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不断地在强化他们“我是不正常的人”、“我的一切都是病态表现”、“我不能正常地生活”等一些负性思维。这些来自家庭的心理压力成为患者的一个慢性不良刺激,最终导致他们的症状恶化、病情复发。情感过分渗入包括4个方面:①过激情感,②过分奉献,③过分保护,④缺乏客观性。本研究通过团体干预的形式,集中于患者家属的过激情感问题展开工作,指导患者家属学习过激情感的本质,让他们掌握知识和策略,在没有治疗师的情况下也能继续处理他们自身的问题。运用认知行为技术,查找自动思维并修改图示的方法改善过激情感,实现行为激活,引导患者合理表达情感。通过8周的干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高情感表达显著下降,前后比对(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2 团体心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生活满意度
有研究报道,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生活质量下降,是精神疾病的易感人群[14-16],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人[17],所以关注照料者的心理状况,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对照料者本人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将会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团体心理干预,通过认知行为治疗,让患者家属对不合理信念自我觉察,查找个体所存在的认知错误,并给予修正。通过团体心理干预,患者家属的生活满意度较之前有非常显著的提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团体心理干预对患者家属自尊的影响
自尊是一个人基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所产生的自我体验。低自尊能降低自我价值感,导致孤独、抑郁、社交焦虑以及疏离[18]。团体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家属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能力,消除不必要的担心和恐惧;团体心理干预中家属互为支持,在互助的氛围中共同面对困境,充分调动他们潜在能力,突破其内心障碍,从困境中找到更多的出路。重新看待人和事,改变以前对事态的错误认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及积极生存的意义,从而消除思想上的压力和自卑感,增强了自信,自觉加强自尊心的培养。
有研究发现,总体上男性自尊高于女性,差异大小和国外相关结果基本一致(Kling),表明男性自尊略高于女性这一现象具有文化普遍性。与国外结果不同的是,自尊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改变,在初中阶段,女生自尊高于男生,此后,男生自尊才开始高于女生,尤其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年龄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减小,这既可能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及与此相关的独特教养方式有关,也可能是中国当下急剧的社会变革的结果,表明社会文化对个体自尊的巨大影响[19]。该项研究中干预后男性家属自尊分值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干预后女性家属自尊分值无统计学意义。该研究发现,男性家属在团体心理干预后自尊提升显著于女性家属,具体原因尚无相关文献谈及。而在该研究中男性家属自尊改变的显著差异可能源于性别差异,这个事实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总之,对高情感表达患者家属做行之有效的团体心理干预是有意义的,能够改善家属的高情感表达,促进居家康复环境和谐,并能提高患者家属对生活的满意度,团体心理干预对于男性患者家属的自尊情况亦有所改善。通过对患者家属的团体心理干预,为患者家属提供支持性环境,改变家属以往与患者打交道的方式,改变患者家属的自尊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病情复发及再住院的次数,为以后社区广泛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居家管理提供指导意义。
[1]徐敏洁,翁永振,李东利,等.北京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表达测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3):161-163
[2]李兰芳.家属的情感表达对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病情复发及再住院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3):41-43
[3]陈祖金,王勇,林跃泉.精神分裂症家属情感表达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6):459-460
[4]李梅香.精神分裂症家属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430-431
[5]姜苏华,于国新,张正爱.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7,20(3):176-177
[6]苏明涛,刘娟娟,张海英,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2):116-118
[7]Alejandra Caqueo- Urzar,Jos Gutirrez- Maldonado,Claudia Miranda Castillo.Quality of life in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 literature review[J].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2009,7(1):84-84
[8]翟金国,赵靖平,陈晋东,等.精神分裂症家庭功能和照料者生活质量的评价[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2):100-102
[9]杨雀屏,张国富,张恒,等.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9):1360-1362
[10]Xiong W,Phillips M R.Expressed emotion in Mainland China: Chinese families with schizophrenic patients[J].Int J Ment Health,1995;24(1):54-57
[1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75-78,318-320
[12]孟月兰,梁峰,王尊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个性与心理状态的调查和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42-243
[13]汪正华,夏仲,薛亮.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状况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3):182-183
[14]Mitsonis C,Voussoura E,Dimopoulos N.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regiv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chronic schizophrenia[J].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2012,47(2):331-337
[15]李淑丽.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9):1046-1048
[16]李亚琼,张国富,谢侃侃,等.北京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属述情障碍与生存质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5-7
[17]李延红,姜长青,辛刚,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29(5):555-558
[18]李桂林,宗丽春,田淑英,等.早期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4-26
[19]伍秋萍,蔡华俭.对中国人自尊性别差异的元分析[C].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25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