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 耿捷
截止到2015年12月15日,乌克兰东部的武装冲突造成至少4707人遇难,1万多人受伤。俄罗斯与美欧的博弈影响着这一地区的局势演变。乌克兰危机之所以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就在于这个乱局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出人意料。从索契冬奥会的辉煌到乌克兰“一夜剧变”,有些突如其来。二是戏剧性。反对派撕毁了刚签订的协议,夺取了政权,从在野党变成了掌权派,总统逃走并遭到通缉,执政党变成了在野党。“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普京与“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奥巴马巅峰对决。对比15年前(1999年)科索沃危机的主张,西方和俄罗斯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来了一个惊天大逆转:西方从“人权高于主权”转变成“主权高于人权”,俄罗斯从“主权高于人权”转变成“人权高于主权”。三是对抗性。在乌克兰临时政府是否合法、克里米亚公投是否有效、俄美行动是否符合国际法等问题上,俄罗斯与美欧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四是形势变化快。西方毫不掩饰地支持反对派。反对派当权后不假思索地践行“反俄亲西”。俄罗斯毫不犹豫地出兵克里米亚。克里米亚毫不迟疑地加入俄罗斯联邦。西方威胁制裁、孤立俄罗斯,俄罗斯态度强硬,毫无惧色。事必有因,因必有果。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这一步,看似突然,其实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明显的内外因素和深刻的主客观原因。
一、乌克兰危机的原因
首先在于乌克兰重要的战略位置和复杂的内部结构。乌克兰位于欧盟与俄罗斯,欧洲和亚洲、东方和西方之间,坐落在世界三大宗教(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夹缝和文明的断裂带上,面积60万平方公里,人口4500万。基辅罗斯是俄罗斯历史、文化、民族的起源。乌克兰内部民族、政治、经济、民族、宗教、语言、文化结构复杂,且各部分大体均衡。东部、南部以俄罗斯人为主,说俄语,信东正教,经济发达,历史上和现实中与俄关系密切,亲俄。西部以乌克兰人为主,信天主教,操乌克兰语,经济落后,靠近欧洲,亲欧反俄。两者历史发展道路不同,在二战中的表现也不同,西部与德国有较多合作,东部坚持抗德卫国。乌克兰作为独立民族国家的历史不长,国家认同不深。人们对于民族的认同超过了对乌克兰国家的认同,对宗教的信奉超过了对斯拉夫文化的认可。截然对立而又势均力敌的政治分野使乌克兰政局持续动荡。
其次是包括俄、欧(德、法、英)以及美国的大国博弈。从民族、文化来看,俄罗斯与乌克兰是亲兄弟。如果说俄罗斯是东斯拉夫人中的老大,那么乌克兰就是老二,白俄罗斯是老三。俄乌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地缘、血缘、文化、经济和政治联系,有300多年统一国家的历史,基辅是俄罗斯文明的发祥地。中西方学者几乎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是一个欧亚帝国;有了乌克兰,俄罗斯就自动成为欧亚帝国。以俄为一方,希望乌克兰亲俄,成为缓冲地带。以欧美为一方,希望乌克兰亲西方。欧美一直没有放弃对乌克兰进行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乌是中小国家,西方影响很大,国民以接受西方影响为荣。2004年橙色革命,亲俄派被翻盘,亲西方派上台,尤先科为总统,季莫申科为总理。但很快分道扬镳,腐败频发,经济恶化。2010年总统大选,亲俄派亚努科维奇当选总统。腐败依然,经济无起色。以2013年拒签联系国协定为发端,冲突爆发。美国和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既有相同也有不同。在对付俄罗斯,拉乌克兰入西方,北约欧盟势力东扩等方面是共同的,但北约、欧盟性质和主导力量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对待俄罗斯态度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不同。美国更喜欢“硬”,欧盟倾向于“软”。国家利益是分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生存(安全)利益,第二层次是发展(经济)利益,第三个层次即影响(国家声望)利益。第一层次的利益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对于美欧来说,乌克兰并非核心利益,而对于俄罗斯来讲,乌克兰确是根本利益。从地缘上讲,乌克兰是俄罗斯的腿,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腿。西方利用乌克兰挤压俄罗斯,俄罗斯不惧威胁叫板欧美,乌克兰叫板俄罗斯,克里米亚叫板乌克兰。欧美想砍掉俄罗斯的腿,俄先卸掉乌克兰的腿,从而使欧美的如意算盘落空。普京的底气来自“三高”:克里米亚入俄公投高拥护率,俄议会上院高通过率,普京本人在国内的高支持率。
再次,乌克兰缺乏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得到全体人民拥护的、有超凡能力的国家领导人。在这种国内国际格局下,需要政治家的大智慧,走好钢丝,保持平衡,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不走极端,游刃有余,平衡、整合乌克兰国内各党各派力量。但乌只有政客,目光短浅,自私自利,掌控大局的能力差。从尤先科、季莫申科到亚努科维奇,历任领导人争权夺利,贪腐自私,在外交上极端非理性,张皇失措,顾此失彼,东倒西歪,无所适从。新上台的临时政府没有吸取这个教训,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为乌克兰再一次乱局埋下了伏笔。
二、乌克兰危机的影响
乌克兰危机影响巨大,后续影响还在继续发酵,没有结束。
第一,危机把当今世界主要政治力量,包括俄罗斯、美国、欧盟,日本,甚至中国都卷入进来,分成明显和不明显的两个阵营,一个是明显的、公开的、以美国为首包括欧盟和日本的西方阵营,对俄罗斯进行谴责、制裁、打压;另一个是以俄为代表的,包括没有公开追随美国,同情、配合和支持俄的不明显的、不公开的国际力量。如欧亚联盟成员、中国、印度等金砖国家。
第二,美国一开始就公开声明不准备对俄用兵,在俄强硬面前表现出怯色。有人批评奥巴马总统软弱,笔者认为其实符合美国利益。在战略上美国是最大的得利方:成功地分化、挑拨了俄欧关系,打断了正在缓解的俄日关系进程,在没有付出多少代价的情况下,就迫使欧、日选边站队,加重了对自己的安全、战略依赖,激活了北约。由于俄与西方关系的恶化,西方加重了对俄制裁,使俄卢布、金融遭受了重创。
第三,俄欧各有得失。俄态度坚决,不声张,断然出兵,坚决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这是俄性格和利益决定的。俄的行动有章法,并非乱来。此次乌克兰危机说明,西方支持反对派主动挑事,已经碰触到俄的战略“底线”。俄断然出兵克里米亚是出于无奈,因为这要付出代价,但也避免了满盘皆输。俄无法、无力全面控制乌全局。反对派武力夺权是事实,但也部分反映了民意。西方不会出兵,没有法律依据,国内民众也未必答应。西方支持的反对派目前基本上掌握了国家政权,乌克兰西去似乎是大势所趋。但毕竟失去了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在短期内也无法把乌克兰拉入欧盟和北约。俄加重了对中国的战略依赖,两国签订了能源大单,加强了各领域的战略合作。乌克兰成为最大输家,国家分裂,人民遭殃。
第四,乌克兰危机或可缓和,但乌克兰问题将久拖不决,长期无解。因为前者可以通过谈判协调,毕竟战争对双方均不利。而后者则取决于决定性的两对矛盾:国内东部与西部的矛盾,国际上俄与欧美的矛盾,乌克兰领导人没有打算,也没有能力解决。虽然目前西方支持的反对派基本上掌握了乌克兰国家政权,占了上风。但如果处理不好,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不排除乌有进一步内战和分裂的危险。
第五,乌克兰危机不会导致美国放弃“重返亚太”围堵中国的战略。一是乌克兰问题只是美俄关系中的一部分,并且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也不是美国核心利益。美对俄只是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外交声讨,并未兵戈相见,深度结仇。俄对美反制裁并未下狠手,击中要害,双方都留有余地。二是在乌克兰问题上,美俄基本上平分秋色。西方势力占有大部分乌克兰,虽未全胜,但也没输。美国也未付出太大的代价,还达到了孤立、挤压俄罗斯的目的,并使德法主导的欧洲联盟、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都遭到了一定的挫败,可以说战略收获不菲。三是在叙利亚、伊朗、阿富汗、国际反恐(打击伊斯兰国)、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全球战略稳定等诸多问题上,美国还需要俄罗斯的合作与配合。四是美俄同属基督教文明大家庭,有相同、相似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基因。五是从历史来看,美俄作为世界大国,尽管发生过冷战,但从来没有发生过以国家形式出现的正面的、直接的战争。相反,两国在一战、二战中都是盟国。
而美对中国的考量则不然:一是中国对于西方包括美国来说,是另外一种政治制度和文明形态。二是中国的崛起是全方位的,从经济到军事。而俄罗斯虽然也在复兴,但相对中美的发展,总的来说是走了下坡路。三是中国的GDP已经全球第二,并在不远的将来有超越美国之势。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异常密切。美国是商业立国,十分重视和敏感经济,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主要的经济竞争对手,从而对美国的霸权地位形成严重的挑战。四是中国模式对西方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包括对西方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甚至民族自信和优越感构成颠覆性的打击。五是从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最近的表现来看,美携经济复苏之势,动作频频,步步紧逼。在东南沿海的争端中,在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上美国从来不站在中国一边。部分解禁对越南的武器禁运,与菲签订部队互访协定,在钓鱼岛问题上为日本站台,分化大陆与台湾,不承认“九段线”,挑动“港独”“占中”,等等。中国GDP是俄数倍,但难以似俄让美敬畏。
三、乌克兰危机思考和启示
国际法重要,国家利益、实力和胆魄也重要。俄的行为符不符合国际法,难下定论,但有合理性。“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尊重民族自决权”在国际法中往往同时并存,国际法往往由强者来解释,并且往往只是在力量相对平衡的情况下才发挥作用。俄的活动在国际上虽遭到西方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国家的支持和默认。俄的活动事出有因,包括是应民选总统之邀,保护俄语民众和军事基地。反对派政变夺权不合法,西方的双重标准是事实。克里米亚属于自愿加入俄罗斯,并且是和平归并已经成为事实,不费一刀一枪,当然,是以武力为后盾。因此,国际法重要,国家利益、实力和胆魄更重要。
俄在经济总量并不强的情况下,果断出兵,令西方有怯色,令人深思。俄抗压性强的民族性格和“金砖”之一的经济体量使西方经济制裁难以撼动普京地位。俄美大战几无可能。欧盟制裁非本所愿,日本不过在“打酱油”。俄有能力克服困难,但也有教训:能源经济终究不可靠,俄没有掌握国际油气定价权,技术创新是国家现代化的关键,要有金融安全、经济安全意识,开放有度,对接可控。在国际关系中,武力手段虽是被迫,有无奈苦衷,但代价很大并且是不可免的。
欧美目前处于强势、优势、攻势,俄处于弱势、守势和劣势,局部处于优势。乌克兰危机本质上是西方颜色革命的继续。西方的教训是:手伸得太长,不管不顾,所谓民主的理想主义碰撞到了俄罗斯现实主义,北约、欧盟扩张受挫。
乌克兰的教训是:走自己独立自主的道路, 不能依附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更不能趋炎附势。政治家不能以本党利益为全体人民利益,不能以本地区利益为全国利益。乌克兰应充当欧亚沟通的平台,而不是大国争斗的舞台。
中国外交比较成功。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中国的友好国家。在乌克兰危机中,中国外交客观、公正、平衡、独到,既不明显选边,也不公开追随西方,而是认为乌克兰事件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都非常复杂、敏感,“事出有因”,主张以外交手段政治解决,表现出了成熟的外交艺术和高度的政治智慧,以及中国日益上升的国际影响力和负责任的世界胸怀。中国没反对、不批评俄罗斯,不参加对俄制裁,认为制裁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相反,中国加强了与俄在能源、军工、人文等各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实际上配合、暗助和支持了俄罗斯,虽然不是公开的。据调查,中国的民意挺俄的较多,普京在中国粉丝不少。普京总统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说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继续推进。 同时,中国也大力发展同美国、欧盟的新型大国关系。
对俄合作要讲艺术。在卢布贬值、油价大跌的情况下,俄罗斯需不需要帮助?当然需要!它会不会“求助”?一般不会。为什么?自尊加自信是也。俄有独特的民族性格和大国情结,视面子甚于里子,重政治甚于经济,重安全甚于发展,重国家甚于民生,重文化认可甚于物质享受。用一般的逻辑是无法理解俄罗斯的。这就是西方制裁愈厉害,普京支持率愈高的原因。俄驻华大使杰里索夫高调说俄不需要中国的“援助”,而是中国的支持。
作为最大邻国和战略协作伙伴,中国应不应该出手相助?答案其实非常清楚。发展中俄关系不应以国际形势和其他因素所左右。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地表达了愿在力所能及范围协助俄罗斯克服危机的态度。关键是,如何帮助?而这些帮助又是俄罗斯所需要的,愿意接受的,并且中俄双方互利双赢,皆大欢喜?笔者认为,俄不会饥不择食。中俄合作,是要讲艺术的。通过对俄提供帮助,中国不仅能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政治、安全、经济等红利,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将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能担当的、高瞻远瞩的大国形象。对于展示自己作为上合和金砖体制创始国和领导者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而言,是加分的,正能量的。
〔本文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14BGJ039)、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13KDB039),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中心、亚欧研究中心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
(李兴: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亚欧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耿捷: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黄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