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霞
【摘 要】城市综合管廊能实现各管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在我国处于推广建设试点阶段。本文论述了综合管廊国内外发展现状,入廊管线,现有建设运营管理模式等,并对入廊管线规划、选线适宜条件、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综合管廊 国内外现状 入廊管线 建设运营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管线的重要性及由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引起的诸多矛盾日益凸现,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方式提上日程。城市综合管廊能实现各管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在我国处于推广建设试点阶段,2014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管廊试点工程。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现状。欧洲是地下综合管廊的发源地,早在19世纪就开始兴建,20世纪,美国、西班牙、俄罗斯、日本、匈牙利等国也开始兴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日本的共同沟在世界上居于前列。
(2)国内发展现状。综合管廊工程在国内起步相对较晚。国内第一条综合管廊是1958年北京在天安门广场敷设的综合管沟,1977年配合“毛主席纪念堂”施工,又敷设了一条长500米的综合管沟。近几年中关村西区为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采用了综合管廊。上海:1994年在浦东新区张杨路人行道下建造了共11.2公里的支管综合管沟,它是我国第一条较具规模并已投入运营的综合管沟。2004年建成的上海嘉定区安亭新镇综合管沟是我国首条完整的民用综合管沟。上海世博园区(2009年竣工)建有全长6.6公里的综合管廊。在广州大学城,目前已建成了总长17公里的综合管廊系统,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不但在技术、施工、建设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在综合管沟的投资、运营、维护管理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形成了适合当地情况的政策与文件,推动了管沟在国内的建设与发展。
厦门、昆明、武汉、济南、涞源等城市也建设了综合管廊。台湾地区也建成了发达的综合管廊系统,并先后制定了地方性的《共同管道法》、《共同管道法实施细则》等多个法规及条例,推动了综合管廊的建设。
2 综合管廊入廊管线的选择
电力、通信管线:因电力、通信管线设置的自由度和弹性较大,且较不受空间变化(管线可弯曲)的限制,适宜纳入综合管廊。
给水、再生水管线:由于自来水属压力流管线,无须考虑管廊的纵坡变化,适宜纳入综合管廊。
热力管线:直埋的热水管道易受到腐蚀,每隔几年就需要开挖路面更换,另根据监测情况,热力管线对其他管线及日常的维护管理没有升温影响。但其外包尺寸较大,对综合管廊工程的造价影响明显。热力管线是否入廊综合分析后确定。
燃气管线:从安全方面来说,燃气管线不宜与其它管线同舱敷设。另外,一般燃气管道管径较小,敷设在综合管廊中需单独舱,并且配备高标准的通风、消防系统,将增加投资。
雨、污水管线:此类管线所要求的纵坡很难与综合管廊协调,很容易引起综合管廊的埋深增加,从而导致造价上升,同时收集的污水会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易燃易爆的气体。若纳入管廊,一方面要求管廊的纵断面随着管道的坡度变化,另一方面须每隔一定的距离设置通风管道,以维持空气的正常流动,无疑将极大的提高综合管廊的造价。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比较,笔者认为低压电力电缆(10kV及以下)、通信电缆、给水、再生水管线适宜纳入综合管廊;热力管道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燃气、雨水、污水管线不宜进入综合管廊。
3 综合管廊选线的适宜条件
根据综合管廊的自身特点,在下列情况下时适宜规划建设综合管廊:极不宜开挖的交通要道、重要行政路段、重要的商业聚集路段;道路与铁路、公路或河道的交叉处;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规划有轨道交通路段;较适宜于新城连片建设。
4 综合管廊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
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综合管廊被视为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其建设费用由政府承担,以出租的形式提供给管线单位实现投资的部分回收;在日本,综合管廊作为道路的一个附属工程,建设资金由政府提供,后期运营管理中,采取道路管理者与各管线单位共同维护管理的模式;我国台湾地区综合管廊的快速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的直接支持,但相对于日本的政策更进了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找到了各方均能接受的费用分摊办法,并以法律的形式保证执行。
上海市综合管廊属市政府提议建设,落实建设主体,建设投资多样化;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采取“政府投资、企业租用”的运作模式,由大学城建设指挥办公室组建了大学城能源利用公司,负责对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管廊的收费模式主要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费用构成为管线入沟费和日常管理费,由市物价局统一定价。上海安亭新镇综合管廊由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出资规划建设,现由嘉定区建设交通委进行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工作;1958年北京天安门广场建设的综合管廊,管廊由政府投资建设,热力公司代管;2006 年建成的北京中关村西区地下市政综合管廊,由中关村科技园有限公司投资修建,并实现了自己投资自己管理,土建及设备总投资约3.2亿元。
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建议:
建设费用承担规划——总结国内外建设综合管廊的经验及教训,建议综合管廊初期建设费用分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向入廊管线一次性收取入廊费用,费用标准定为各管线直埋敷设的成本;其余部分建设费用由政府承担。
运营管理费用承担规划——分为综合管廊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费用和管线本身的敷设、维修费用。建议此费用50%由各管线单位承担,承担比例按各管线占用综合管廊的空间面积分配,其余50%由政府出资补贴;各管线的敷设和维修费用由各单位自己承担。
参考文献
[1]詹洁霖.城市综合管廊布局规划案例研究.《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年10期.
[2]梁荐,等.浅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城市建筑》,2013年14期.
[3]丁晓敏,等.广州大学城综合管沟应用实践研究.《工程力学》,2010年12月,第27卷增刊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