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企业静动态博弈的反倾销税率模型

2015-03-26 10:05唐智波钟根元
经济数学 2014年4期

唐智波 钟根元

摘要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为国内进口竞争性产业提供保护的一种合法措施,如何制定最优的反倾销税率越来越受到国内企业和政府的重视.文章根据我国某些垄断行业的真实情况,基于上下游均为垄断企业的市场结构,假定国内外上下游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并假定最终产品市场的国内外下游企业处于斯塔克伯格竞争,而中间产品市场的国内外上游企业处于古诺竞争,运用博弈论的逆向归纳法建立了国内政府基于国内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对国外进口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同时征税的反倾销税率模型,并分析了反倾销税率的影响因素.文章结论对于我国相关企业及政府应对倾销与反倾销问题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上下游;古诺竞争;斯塔克伯格竞争;反倾销税率

中图分类号F752.0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ntidumping (AD)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measure to protect the domestic industry permitted by WTO. The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AD duty rate has been paid special attention by domestic firms and governments. Based on market structure of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dustry,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optimal models of AD duty rate by means of backward induction in game theory, which are used to impose import surtax on the intermediate and final goods, on the conditions that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firms pursue the profit maximization, and the domestic government pursues the maximization of domestic social welfare, and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downstream firms involve Stackelberg competition and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upstream firms involve Cournot competition. Meanwhile,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AD duty rate used by the domestic government. The conclusion made in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to dealing with dumping and AD issues faced by domestic firms and government.

Key wordsupstream and downstream ;Cournot competition ;Stackelberg competition ; antidumping duty rate

1引言

2001年11月10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国,随着关税的大幅下降以及许多非关税壁垒的消除,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国外对国内市场的大量倾销.根据WTO公布的最新数据,从1995年到2012年6月,我国一共发起了195起反倾销立案,实施反倾销154起.同时近年来反倾销立案数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是由于许多国外企业存在规避反倾销措施的行为.一些涉案国企业相继到我国投资建厂.例如,由于进料加工不交反倾销税,近年来,三氯甲烷进料加工贸易量不断加大,进料加工贸易比例由2003年的50.5%升至2006年的79.5%,2007年1月~2007年9月已升至95.8%.

通过WTO数据统计,我国虽然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但是作为经济大国,在反倾销立案与实施方面才刚刚起步,只是世界总量的一小部分.根据WTO最新发布的1995年到2012年6月世界范围内遭受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十个国家的数据,通过与其他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遭受反倾销以及实施反倾销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在过去的17年中,其他WTO成员国对中国实施反倾销达到643起,总量世界第一,是排名第二的韩国所遭受的反倾销措施数量(172起)的三倍多,同时我国对其他WTO成员国实施反倾销却只有154起,与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486起)相比,只有它的三分之一.这一结果显示降低其他WTO成员国对国内实施的反倾销措施,同时建立完善的反倾销机制以抵制国外企业对我国的倾销,对于我国政府及企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其实,国内外有关专家和学者对倾销和反倾销问题有较多的研究.

Chad P. Bown(2008)1研究指出,自从1995年起,发展中国家使用反倾销手段的频率比较高,并分析了反倾销税率对该国工业产业的保护程度.研究也发现,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反倾销政策是受宏观经济冲击、外贸政策的特点以及WTO对反倾销的相关规定的影响.Simon,Nicolat和JacquesFrancois(1995)2运用Cournot和Bertrand竞争模型探讨了反倾销政策的施行使谁获益,指出反倾销税的征收使国内消费者剩余增加,使国内相同或相似行业的利润减少,但这两者之和增加.Czinkota和Kotabe(1997)3利用美国政府1980-1992年所实行的反倾销案件实证研究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在什么条件下会做出损害存在的裁决,认为以下情况更可能裁决为对美国国内企业造成损害:进口商品所占的比例越高,进口商品的进口增长率越快,国内行业由少数几个企业所垄断,大量国内企业提起的反倾销申请,进口关税税率越低和有关消费品提起的反倾销申请等等.Roger Farrell等人(2004)4通过对15个国家在日本8个制造行业1984-1998年的外商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他们发现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和东道国反倾销政策的使用会增加外商直接投资.Aradhna Aggarwal(2004)5对99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80-2000年有关反倾销案件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反倾销措施的运用具有很大区别,发达国家往往在商业周期处于萧条时实施反倾销措施,而发展中国家往往作为一种保护措施来弥补其他诸如关税等措施.Dibyendu Maiti等(2012)6以印度为例研究了1995-2010年反倾销立案对印度贸易额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实证数据表明反倾销立案并没有对印度的进口造成显著影响,同时FDI有所增长但相对较小,他们认为反倾销调查应关注国外产品的价格构成以及对国内就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建议在面对倾销时应优先采取国内行业保护措施而非反倾销措施.endprint

国内学者方勇和张二震(2004)7对反倾销申请的提起及倾销幅度裁定的预警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反倾销预警的有效方法.朱钟棣和鲍晓华(2004)8以我国化工行业为例,运用投入产出定量法分析了反倾销税的价格效应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关联影响,指出在反倾销措施的执行中应当全面考虑包括下游产业利益在内的公共利益问题.

我国对中间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虽然保护了上游企业,但是这同样也会间接提高中间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从而提高了国内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成本,降低了下游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本文通过构建基于上下游市场结构的完全信息静态和动态博弈模型,运用博弈论逆向归纳法,建模得出国内政府部门如何对上下游市场中的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进口确定不同的最优反倾销税率以使国内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为我国政府及企业应对倾销和反倾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2基本模型假设

本节建立一个两个国家的上下游垄断企业的博弈模型.具体的模型建立基于以下假设:

假设1在国内市场上有两家企业销售同质商品,分别是国内下游企业和国外下游企业.两个国内外下游企业面临的国内最终产品市场的消费者反需求函数是P=a-bQ,其中Q为行业总产量,即国内外下游企业产量之总和.

假设2国内外下游企业在国内最终产品市场上是斯塔克伯格(Stackel berg)竞争,即国内下游企业为产量领导者,在市场上首先决定自己的产量,国外下游企业为产量跟随者,根据国内下游企业的产量来确定自己的产量使自己的利润达到最大.

假设3国内外上游企业在国内中间产品市场上是古诺竞争,即国内外上游企业同时中间产品销售给国内下游企业,且为完全信息博弈.

假设4国内下游企业DD具有不变的边际生产成本为Cdd(不包括生产要素购买成本),其在国内最终产品市场上的销售量为Qdd.同时以价格Pd向国内上游企业DU购买Qdu单位中间产品,而向国外上游企业FU购买Qdfu单位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最终产品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比为1∶1,即投入一单位的要素可以生产出一单位的最终产品,这意味着Qdd=Qdu+Qdfu.国内上游垄断企业生产中间产品具有不变的边际成本为Cdu.且国内政府对国外上游企业销售给国内下游企业的中间产品征收税率为tu的反倾销税.

假设5国外下游企业FD具有不变边际生产成本为Cfd(同样不包括生产要素购买成本),其在国内最终产品市场上的销售量为Qfd,国内政府对其征收税率为td的反倾销税.它以价格Pf向国内上游企业FU购买Qffu单位的中间产品作为生产要素来生产最终产品.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比为1∶1,即投入一单位的要素可以生产出一单位的最终产品,这意味着Qffu=Qfd.国外上游垄断企业生产中间产品具有不变的边际成本为Cfu.

假设6国内上游、国内下游、国外上游、国外下游企业各自的利润函数为πdu、πdd、πfu、πfd.为了研究方便,假设不存在关税.

3优化反倾销税率模型

该模型属于完全信息下的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博弈模型,国内外上下游企业都追求各自利润最大化.见图1,根据以上流程,利用博弈论中的逆向归纳法,首先由国内外下游企业在国内最终产品市场上达到斯塔克伯格竞争均衡、其次由国内外上游企业在国内中间产品市场上达到古诺竞争均衡及国外上游企业在国外中间产品上达到均衡、最终确定使得国内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对国外上下游产品所适用的最优反倾销税率.

3.1最终产品市场的动态博弈均衡

首先在国内最终产品市场上,消费者的反需求函数为P=a-bQ,其中Q=Qdd+Qfd.国外下游企业的最终产品成本包括具有不变的单位边际加工成本Cfd以及国外上游企业提供的中间产品价格Pf,同时还有国内政府征收的税率为td的反倾销税.

国外下游企业作为国内下游企业的追随者,会假定国内下游企业产量为既定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国外下游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4反倾销税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面探讨有关因素如何影响优化反倾销税率的大小.

1) 国内市场容量大小对反倾销税率的影响

由上述优化反倾销税率计算公式可知,优化的反倾销税率是国内市场上消费容量大小增函数,即式(38)和式(39)两式中字母a的大小,随着国内市场上消费容量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当国外企业对国内市场的倾销幅度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国内消费市场容量较大,那么国内政府就应对该进口产品征收较高的反倾销税率;反之,如果国内消费市场容量较小,那么国内政府就应对该进口产品适用较低的反倾销税率,甚至不征收反倾销税.

而且由式(38)和式(39)可知,最终产品市场容量的大小对最终产品的反倾销税率的影响程度比对中间产品反倾销税率的更大.所以,国内政府应该对最终产品采取强度更大的保护程度,对中间产品采取强度较小的保护程度或鼓励进口.

2)国外上下游企业的成本对反倾销税率的影响

由式(38)可知,对中间产品的反倾销税率是国外上下游企业出口到国内市场上的产品的单位边际成本的增函数,即随着国外企业生产产品的单位边际成本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当国外上游企业生产产品的单位边际成本越高,国内政府就应征收适用较高的反倾销税率,从而鼓励国内下游企业购买更有效的国内中间产品以提高其在最终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

由式(39)可知,对最终产品的反倾销税率是国外上下游企业出口到国内市场上的产品的单位边际成本的减函数,即随着国外企业生产产品的单位边际成本的增加而减少.所以,当国外上游企业生产产品的单位边际成本越低,那么国外最终产品在国内最终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越强,所以国内政府就应征收适用较高的反倾销税率,从而达到保护国内企业的效果.

3)国内上下游企业的成本对反倾销税率的影响endprint

由式(38)可知,对中间产品的反倾销税率是国内上下游企业的单位边际成本的减函数,即随着国内企业生产产品的单位边际成本的增加而减少.所以,当国内上游企业生产产品的单位边际成本越高,国内政府就应征收适用越低的反倾销税率,从而鼓励国内下游企业购买更有效的国外中间产品以最终提高其在最终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

由式(39)可知,对最终产品的反倾销税率是国内上下游企业的单位边际成本的增函数,即随着国内企业生产产品的单位边际成本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当国内上下游企业生产产品的单位边际成本越高,那么国内最终产品在国内最终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越弱,所以国内政府就应对国外最终产品征收适用较高的反倾销税率,从而达到保护国内企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C P BOWN. The WTO and Antidump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 Economics & Politics. 2008,12(2):255-288.

2.S P ANDERSON, N SCHMITT, J F THISSE. Who Benefits from the Antidumping Legislatio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5,38(3):321-337.

3.M R CZINKOTA, M KOTABE. A Marketing Perspective of the 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s Antidumping Actions—An Empirical Inquiry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1997.32(2): 169-187.

4.R FARRELL, N GASTON, J E STURM. Determinants of Japan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 industry and country panel study, 1984-1998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2003,18(2):161-182.

5.A AGGARWAL. Macro 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antidumping: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J.. World Development. 2004.32(6): 1043-1057.

6.D MAITI. AntiDumping, Competitiveness and consumer welfare: a study on commodity prices with a special reference to indiaR.. SANEI Working Paper Series,2012.

7.方勇,张二震. 出口产品反倾销预警的经济学影响——反倾销税价格效应的投入产出分析J..经济研究. 2004(1):74-82.

8.朱钟棣,鲍晓华. 反倾销措施对产业的关联分析J..经济研究. 2004(1):83-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