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
摘 要:在中国动画的发展过程中,动画家们特别重视对民族文化的探索与借鉴,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学派”。其中,剪纸艺术形式就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它吸取了原始艺术与其它民艺的特点,在艺术思维和视觉特征上都与动画的发展有相似之处,而中国的早期剪纸动画也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所以剪纸艺术具有很强的发展潜能。我们需要从剪纸艺术的思维与视觉特征进行探究,挖掘出剪纸艺术在动画中发展的优势,将二者巧妙的融合,如此才能把中华剪纸两千多年的艺术文化展现在世人眼前。
关键词:动画创造;中国剪纸艺术思维;视觉特征;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202-03
从1906年由美国人布雷·克顿制作的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滑稽脸的幽默相》到今天为止,世界动画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艺术思潮演变与发展中,每个国家因受到各自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都相应的发展出各自的动画艺术风格。在中国动画的发展过程中,动画家们特别重视对民族文化的探索与借鉴,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学派”。如今,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众多家动画公司的出现、各个地方动画基地的建成,外来文化的融合以及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本土动画在电视、电影院里放映,取代了上个世纪外国动画片占据市场的优势,中国动画正处于繁荣期。例如《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片深受广大小朋友的喜爱。可是,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剪纸动画似乎已经从观众的视野里消失了。根据2013年9月到同年11月笔者做的《有关剪纸动画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100位群众中,有60%的人观看过剪纸动画,这60%的观众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0到50岁之间,40%的人没有看过剪纸动画,这些观众主要分布在7到18岁以及50岁以上,甚至其中有9%的人不知道剪纸动画,年龄主要分布在7到18岁这个年龄阶段。没有观看过剪纸动画的原因有很多,即使看过,喜不喜欢又是一方面的问题。但通过这次小小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剪纸动画的发展不容乐观,如果还将这样继续下去的话,当知道剪纸动画的这两代人慢慢老去时,以后的年轻人还有多少能记得这种传统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艺术呢?的确,要想让剪纸动画能像现在的3D动画那样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能亘古不变,不能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需要根据这个时代因地制宜,在继承与发扬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艺术与技术、时代的融合也是如此。将中国剪纸艺术的思维与视觉特征用现代技术呈现,首先是了解,其次是结合运用,最后才是创新。
一、中国剪纸艺术的思维方式
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农耕社会的民俗生活中创造、流传、享用的一种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生产力水平和当时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受到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心态的影响。
人文初始,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的愚昧无知,对于自然界的灾害、自身的安全、充足的食物、猛兽的袭击和生老病死等现象产生的困惑与敬畏,人们只能通过祈求来寻找一种心理寄托,所以人们对自然、鬼神、生殖的崇拜和对平安幸福、吉祥如意的祈福完美的体现在他们手中的剪纸造型上。剪纸艺术是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一种方式。纵观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无论是年画、青铜器艺术还是神像或者是建筑艺术都流露着中国传统的阴阳哲学观,剪纸艺术也不例外。所以从这些继承着先民们传统思想的艺术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早期设计行为的主流指导思想中,由占卜演算到《周易》面世,以易学为主导到阴阳五行说再到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及外来教会思想的融入使传统艺术的设计思想受到早期传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观念的影响[1],例如“八卦鱼抓鬓娃娃”主要表达子孙繁衍的愿望,“连生贵子”是希望多子多孙等。中国剪纸艺术由于是在原始社会的生产结构下发展的,所以几乎每件剪纸作品身上都寄托着人们的愿望,具有吉祥的寓意,比如治病的、祈福、生子的等等,也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意念保护,中国剪纸艺术的思维方式受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体现出独特的思维和造型特点。在靳之林先生的《中国民间美术》一书中曾提到:“虽然民间剪纸的材料纸的发明只有两千年的历史,但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却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的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因此它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越了艺术本身而且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展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本原艺术体系、视觉思维体系、造型体系和色彩体系……。”[2]
中国古代人的宇宙观与人生观表现在剪纸造型上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崇尚完美。剪纸艺术以二维、互不遮挡体现其完美性,注重画面的饱满与完整。在剪纸艺术中,我们几乎发现不了三维的空间,但是我们却能从这质朴的平面中很好的体会到空间的存在。我们可以说这是原发性思维,即劳动人民天然的未经训练的视知觉功能的思维模式。先民们的这种原发性思维模式似乎很像我们人类在幼儿时的思维。在很多儿童画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平面的似乎不符合现在透视学和逻辑性的绘画,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是通过知觉选择获得审美心里的意向过程,具有多通道性。儿童艺术思维中的反省是对审美心理意向再创造的过程,具有无意识性、直觉性、情感体验性……阿恩海姆认为儿童们画出的基本形象就是他看见的,儿童在艺术创作时不是模仿原物,而是一种正真的创造[3]。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创作者们自己想表达的事件和寓意。用二维表现多维的手法,使剪纸艺术将完整的形象巧妙的组合在一起,达到集中、内向、充实、饱满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民间艺术家对于视觉所不能观察到的现象,凭借主观经验的推断展示出来,使之空间建设突破现象表层,而深入其内部,直接反映表象掩盖下的物象实质和可观必然[4]。
剪纸艺术是在二维空间平面上表现多维与运动感,用静止的手法表现运动中的多种形态,以及在一幅画面中表现一件事情的运动发展过程,同时展示其前因后果,例如《挖花生》,表现妇女挖花生、孩子拾花生的整个劳动事件的过程。剪纸艺术家将自己所看到的和所想表达的事情与愿望通过剪纸的形式呈现,虽然定格的是一瞬间的反映,但我们却能从中体会到时间的流动,也能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出一段具有情节的故事,在剪纸艺术中体现了时间与永恒。
二、剪纸艺术的视觉特征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阿提瑞对西方画家夏加尔做出过如下评论:“他们不去管现实中所发生的事情,不尊重解剖学和透视学,也不恪守重力法则和空间时间。动物、怪兽还有简单的人物形象常常飘在空中或以非自然的关系聚在一块。……他那显得深奥难解的语言实际上被理解为超越世界,达到众人难以企及的程度。”中国的剪纸艺术也是如此,它超越了时空的造型图式让剪纸艺术在视觉上呈现强大的冲击力。
剪纸艺术是夸张与写实的融合。民间美术夸张造型起源于原始美术,原始美术崇尚万物有灵的物化形象,所以他们会刻意的夸大物体的重要特征,例如牛、羊,作者会突出夸张它们的犄角,飞鸟,就会夸张强化它的羽翼。作者将有利于表意的局部夸张、强化,把表意不需要的部分淡化或剔除,强调象征与隐喻。
剪纸艺术造型除了具有夸张的特点之外,简洁与繁复也是剪纸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剪纸造型中的简洁是在多形多貌的事物中凝练,在纷繁变化的情境中把握纯真的韵味。例如《老鼠嫁女》,通过几只老鼠和常见的互不遮挡的构图就反映出老鼠嫁女儿时场面的热闹与欢快的气氛。虽造型简洁,但却不失特色,虽线条质朴但又不失精细。繁复也是体现于透过对复杂的生活现象的精雕细刻,凭借事物现象的缤纷五彩,揭示事物的本质,体会到多重的寓意和空间的转化与时间的流动[5]。
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以镂、雕、刻为主,多采用平面二维侧面造型,这是剪纸艺术的最大特色之一,这种用侧面表现形象的造型比正面更加具有运动感和节奏感,而且能更好的体现出画面构图的完美和造型的完美以及镂空的装饰美。其基本单元是点、线、面,尤其是具有装饰画语言的线条更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由于剪纸以单色纸质为主,所以镂空的表现手法让画面有了呼吸,疏密相间,更显现出剪纸中的层次关系。
剪纸艺术在内容上崇尚喜庆和吉祥,在构图上追求繁荣与圆满,在造型上趋向丰厚与完整,表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心态的稳定特征。
三、剪纸艺术在动画中的运用
把剪纸运用在动画上是在1958年万古蟾导演指导的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影片色彩明快鲜活,不仅使观众耳目一新,还为中国动画片增添了闪亮一笔,而随后出现的剪纸动画片,如《金色的海螺》《渔童》《人参娃娃》等,均在世界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国剪纸动画片在上个世纪的中国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艺术片种,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新世纪的我们却越来越少见到剪纸动画片的身影,中国传统艺术动画片在逐渐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含有高科技的电脑动画和来自国外的优秀作品,他们在不断冲击中国动画市场的同时,还把自身的文化与时尚元素传输给中国观众,甚至使部分中国观众把这种观念也带进了中国动画中,这种审美观也间接的造成剪纸动画“过时了”。在中国的动画制作行业,也越来越少的有制作团队去关注这一非物质文化在现代动画片中的应用,只有单个的动画爱好者或是个人工作室这样的小规模动画集体还会坚持着并很好的运用着中国元素,这不得不使我们动画人和动画学生做出深刻的反思,为何像中国剪纸这种独具特色的动画片在现代社会不能得到关注与发展呢?剪纸动画片真的过时了吗?
从上面对于中国剪纸艺术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剪纸艺术的思维和视觉特征都可以运用在动画的创新上,并且为其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中国剪纸艺术受到中国早期传统设计自然观的影响,使设计更加具有文化性。在动画中,包括角色创作、剧本编写、场景设计以及后期剪辑等都可以在这种传统自然观的基础上去进行创作。如此,动画便具有了文化价值和民族意识,而不是一味的现代,一味的无意义和模仿。剪纸动画不仅本身就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动画片中每一个人物,每一幅场景都是一件具有价值的艺术品,所以它有别于我们现在看到的电脑动画,其艺术价值更深更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创作者在创作时需要更加的细心和认真。
中国剪纸的形象构成源于原始美术,具有混沌与野性的一面,所以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逻辑限制而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这种跳跃性的思维可以表现在将两个时空的物体形象进行组合,这些形象可以是同类物体也可以是异类物体,例如,一张剪纸的上半身是人体形象,下半身就是寄予着人们对内心愿望表达的图纹,这种夸张的手法更加使动画在艺术创作中体现别具一格。中国动画始祖万古蟾就在其自述中给于剪纸动画这样的好评:“剪纸片令我满意的是它浓郁的民族风格。我国早期动画片是我和兄弟们在外国片的启发下研制的。许多年后,还或多或少的带有外国片的影响。剪纸片则不然,它根植于民间艺术,一开始就显示出鲜明的民族风格,使我国的美术电影艺术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中国现在的动画产量巨大,剪纸艺术和动画的关系是相互的,我们必须要把重视的进程加快、程度提高,才能使剪纸艺术代表中国的一大传统艺术特色与快速发展的动画产业融合并使之成为中国的代表。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中国剪纸艺术就会慢慢地消失在动画与人们的生活中,这必将成为中国动画的终身遗憾。当然,我们也要合理的开发利用中国剪纸艺术,如果只重效率和追求完美的结果,那必将会适得其反地给中国剪纸艺术带来巨大的破坏,所以我们必须要珍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王琥.设计史鉴——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2〕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3〕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5〕陈竟.中国民俗剪纸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姜黎梅)